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陵瞭望》2010,(18):83-83
炎热的夏季,很容易成为心血管病人的“多事之夏”,每年当温度在32摄氏度以上时,总会出现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高温特别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甚至引发猝死。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10,(19):83-83
炎热的夏季,很容易成为心血管病人的“多事之夏”,每年当温度在32摄氏度以上时.总会出现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高温特剐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甚至引发猝死。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管理》2014,(1):129-129
寒冷的冬季,很容易伤风感冒,很多人会自制一碗热腾腾的生姜红糖水,来发汗袪寒,减轻感冒症状。但您知道吗,制作生姜红糖水时,如果生姜没,会影响疗效,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4.
翟边 《百姓生活》2014,(8):51-51
炎热的夏季到了,人们容易出汗。出汗会丢失水分、水溶性维生索及一些电解质。同时,高温还会使人体的消化液分泌减少,和其他季节相比,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在夏季饮食中.应注意“三多二三少”。1.多饮水喝汤。少“冰冷刺激”。每日应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也可饮用绿茶水、绿豆汤或酸梅汤等饮料消烦除渴。夏季多喝汤能调节口味,增强食欲。有些人在天热的时候,喜欢来一大碗冰镇啤酒或冰镇饮料一饮而尽,这种刺激性降温的行为会刺激脾胃,影响胃液分泌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医学院乔斯林糖尿病中心糖尿病专家凯瑟琳·卡佛博士表示,糖尿病患者会感到夏季更加难受。因为他们更容易发生脱水、血糖摇摆不定、外伤、皮肤及脚部感染等问题。为此,该糖尿病中心特别推出“糖尿病患者夏季八大注意事项”。 1.防止脱水。很多糖友即使口渴也不敢多喝水,这是极大的误区。其实,夏季出汗多,容易发生脱水,而且血糖失控时,糖友更容易脱水。血糖越高,排尿越多。因此,糖友应多喝水,如白开水、矿泉水、无糖冰茶、柠檬水等不含咖啡因的饮料,并一定要限制酒精饮料。  相似文献   

6.
吴佶谊 《小康生活》2005,(11):55-55
人们常说春困秋乏。的确,秋季温度适中.很容易让人有慵懒的感觉。炎热的夏季使人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精神容易紧张。身体的能量消耗也较大。因此。睡眠深沉的秋乏。其实是机体为补偿夏季的过度消耗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医学研究认为,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与血黏度增高密切相关。这一类疾病最容易在夏季发生,特别是7、8月份,为该病的高发期,多见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晨起头晕,晚上清醒;午饭后犯困;蹲着干活气短;阵发性视力模糊等。为什么在夏季血黏度易增高呢?这是因为夏季气温高,人们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再加之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少1/3,而且对口渴的反应普遍迟钝,使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致使血黏度增高,从而促使血压增高和血栓形成,进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预防这类疾病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饮食疗法。日…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7,(8)
夏季气温升高,人的食欲也随着发生改变,此时人的肠胃功能最弱,饮食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肠胃疾病。夏季要把好开口关,吃出健康,讲究饮食调节,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存垣 《老友》2011,(8):51-51
夏季的3个月是自然界阳气最旺、阴气最弱的季节,阳长阴消达到顶点。夏季的气候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就是热和湿两个字。所谓热,即是气温高,人们常说“夏日炎炎”:所谓湿。即是外界环境的湿度大。夏季还有些特殊的气候现象。如梅雨。此时的天气气温高,空气湿度大,使人感到特别闷热不适,物品容易发霉。此外,  相似文献   

10.
诸甜 《百姓生活》2010,(8):46-46
营养保健专家解释,古时喝茶就有“夏喝绿,冬喝红,一年到头喝乌龙”的说法。因此夏季饮用绿茶,不仅可以解渴、消暑,还能清热、解毒。而对于喜欢冰镇茶饮料的人、女性和胃寒者,则推荐饮用乌龙茶。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总体薄弱,而口语“源环境”的匮乏又使口语训练变得困难,文章主要探讨在这一现实状况下,高校英语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帮助学生打造口语训练的课外“源环境”;如何让学生通过“英语寝室”。“自言自语”等容易组织、容易上手的平台,自觉形成说英语的习惯,并持续以良好的能动的状态,由浅人深地进行英语口语的自我训练。  相似文献   

12.
微笑 《社区》2008,(18):44-47
地震过后吃什么可以压惊 震灾发生后,人们容易产生“地震后遗症”,即:心慌、着急、全身发冷、发困、中老年人甚至突发高血压,还有很多人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等等。因此,专家建议可以在饮食上进行调理。那么地震过后,我们应该吃什么“压惊”呢?  相似文献   

13.
罗鸣 《中华魂》2014,(15):42-42
何谓“皇帝心理”?末代皇帝溥仪在“文革”期间“劳动改造”时曾对人说:“一个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他举例说:他当年做皇帝时,宫里有个姓黄的小太监,黄姓令他不爽,硬把人家改姓黑。由此观之,所谓“皇帝心理”,其实就是“独裁心理”。在封建制度下的皇帝,一言九鼎,至高无上,拥有“生杀予夺”的特权。一旦拥有这种特权,就很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独断专行的“皇帝心理”。有了这种“皇帝心理”,再经过人的“吹”“拍”“抬”“捧”,就越发肆无忌惮、狂妄至极。  相似文献   

14.
立夏     
《社区》2008,(14):30-30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  相似文献   

15.
杨丽 《山西老年》2012,(7):60-60
炎炎夏日,不少人出现了“苦夏”的症状,如食欲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乏力、疲倦的现象。“苦夏”并不是一种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等气候因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至于带来不良后果,且在夏季过去天气转凉后可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16.
每到节假日,医院里的医生总要忙一阵,忙着接诊和救治病人,而在这些病人中,青少年又占大多数。病人大体上分三类,第一类是消化道疾病,比如拉肚子、胃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等;第二类是外伤性疾病,如手外伤、眼外伤等等;第三类是伤风感冒、着凉发烧等等。这三类疾病集中在节假日发生,医生们戏称为“假日病”。  相似文献   

17.
唐凤碧 《社区》2009,(24):40-40
炎热的夏季里,一些老年人会出现“苦夏”症状。而讲究“吃”的学问,可以减少或避免“苦夏”症状。 具体来说,夏季饮食有“五项注意”:  相似文献   

18.
唐凤碧 《社区》2008,(24):38-39
夏季谈及饮食,“清淡”便占据了主要位置,为了执行“清淡路线”,有些人原来经常吃的鱼肉禽蛋很少吃了;更有些人连平时每天都喝的牛奶也停了,说是喝了牛奶“火气”旺;在饮食的数量上不少人也减少了,大有“缩食”的味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少人的体质迅速下降,体重减轻,消瘦乏力,抗高温和疾病的能力下降,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甚至有人产生“疰夏”现象。  相似文献   

19.
孟菲 《社区》2010,(19):43-43
居住在山东省日照市海天花园社区的李立华先生年前决定去海南三亚度假旅游,可家中的爱花又让他十分放心不下。在海天花园社区,像李先生这样面临养花难题的还有很多。日照市是一个高纬度沿海旅游城市,每年夏季前来避暑的人络绎不绝,而到了冬季,社区居民又大量“迁徙”。这样,在夏季装扮了一室姹紫嫣红的花卉到了冬季却成为居民心头一大难。有心带走,盆盆罐罐的极不方便;不带走吧,几个月没有人照看,来年再见就是一片枯枝烂叶了。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居民只好选择把花卉放到小区角落,让它们“靠天吃饭”,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20.
翁俊安 《社区》2013,(24):56-56
美食家陆文夫对猪肉吃法颇有造诣:春吃酱汁肉,夏口乞荷叶粉蒸肉,秋吃五香扣肉,冬吃酱方肉。夏季,若是不吃上一回荷叶粉蒸肉,真有点对不住“江南美味甲天下”之说。夏季的荷塘,碧翠染目,清香扑鼻;荷叶入馔,汉唐时已有文字记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青箬襄盐归硐客,绿荷包饭趁墟人”诗句中的“绿荷包饭”,就是当今广东风味小吃“荷包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