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波  褚振江 《中华魂》2014,(16):50-53
习近平主席去年在参观西柏坡村时深有感触地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历史营养剂”,抗大的历史,正是我军达到强军目标、实现“强军梦”的最好的历史营养剂。翻阅记录抗大历史的《回眸抗大丛书》,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它是一部珍贵的英雄史诗,它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2.
我今年82岁了,回忆起曾经在抗大的生活仍然兴味盎然,历历在目。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抗大的校歌是这样唱的:黄河之滨,集合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我们的作风。同学们努力工作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是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英雄。1940年5月1日,八路军在山西武乡蟠龙镇举行“抗日军政大学”开学典礼。我作为抗日军政大学的一名学员,席地坐在大河滩上,望着临时搭起的大舞台,心潮起伏,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3.
我在“红大”第二期(即改校名为“抗大”第二期)学习,时间虽只七个月,却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因为,它是为全国培养军、政干部的重要基地;对于学员们,则是一所塑造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学校。其办学方针、办学方法的制定和教与学,均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很有些值得参考、借鉴之处。一九三七年一月至八月的“抗大”第二期,由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与领导,为迎接抗日高潮到  相似文献   

4.
王兆相 《中华魂》2013,(15):52-56
1938年年初一1940年年末,我在延安抗口军政大学先后进过两期学习班: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高级班插班学习,后又到瓦窑堡抗大第四期红军干部支队学习。抗大毕业后又进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在延安学习、生活了近两年半左右时间。通过学习,我在文化上、军事素质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我有幸接触到许多中央首长,直接得到他们的帮助教育,他们的言传身教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毛主席对我学习生活上亲切的关怀,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5.
黄彦超 《山西老年》2013,(11):18-19
1949年开春,西北行政干部学校解县分校(驻运城盐湖区车盘村,总校在临汾)正式建立,其学员大多是从运城地区的晋南中学(康杰中学前身)、条西中学(驻永济)、汾南中学(驻万荣县阎井村)和运城师范招收的青年学生,也有各县推荐的少数乡村青年教师,共200多名,年龄一般都在十八九岁,目的是为新解放区培养干部。因为办校是以延安抗大方向为指针,人们称之为“小抗大”。“小抗大”的学员大多来自运城各县,从建校开始,经过近一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于当年10月16日告别了河东父老,在党中央毛主席“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革命浪潮中,在沿途群众的欢送惜别声中,跨黄河、越秦岭、过巴山,徒步行军先后分配在川北、川西、西康地区开展工作。“小抗大”的学习集训就成了他们征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龙萦萱 《新少年》2009,(3):42-42
同样是童年,但我的童年和妈妈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 30多年前,妈妈一年级上的是“抗大”小学。那时候,教室里没有椅子,需要每天背着书包扛着椅子去上学。到了冬天,如果赶上值周,还要早早到学校生炉子取暖,得从家里自备生火的“劈柴”和“煤块儿”。  相似文献   

7.
1938年,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学习。现在回忆起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已经从我身边飞逝而过了。但是抗大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却令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那时,抗大学生生活,可真是艰苦极了。每天都是露天上课,野外演习,下地劳动。吃的是小米,穿的是草鞋。夏受酷热,冬迎风雪,夜睡冷炕,生活条件虽然恶劣,我们都受之如饴,谈笑风生。我们广大学员为了追求真理,学习抗日的本领,大家都激情满怀,精神抖擞,认真学习。伴随我们的是歌声笑声,特别是听到前方传来的捷报,那份乐劲更疯了。抗战期间,为了防止日本飞机的轰炸,延安城内的机关、学校、商店等,都分批搬到城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不仅是抗大卓越的领导者,而且是抗大最优秀的教员。他在抗大既坚持授课,又坚持做学员及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还结合教学深化革命理论的研究。毛泽东在抗大的教学实践,是干部联系群众、教员联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威振敌胆,世人称颂。然而,跳崖后生还的壮士宋学义,返回沁阳老家后,有七年时间,大家不知道他是五壮士,后来党和政府千方百计找到了他,这就是历史上的壮士“失踪七年”之谜。 狼牙山战斗结束后,葛振林和宋学义被营救到部队,晋察冀军分区召开大会,杨成武司令员代表聂荣臻将“英勇顽强”的勋章戴在他们胸前,他俩先在野战医院治伤,后去抗大第二分校学习。1943年,二壮士从抗大分手,葛振林随部队赴前线,宋学义转到易县任县大队长,后任易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建党85周年,还是抗大建校70周年。作为抗大总校四期学员,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党的教育栽培,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今年88岁了,入党已有68个年头,如果说把大海比作祖国和党,那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相似文献   

11.
丛新 《社区》2009,(24):9-9
几年前,通过“奔儿奔儿”,我认识了“奔儿奔儿爷爷”。“奔儿奔儿”是只狗,而“奔儿奔儿爷爷”姓李,是政府机关的一位局长,他近60岁,临近退休。 以前我就知道李先生是局长,虽然我们在一个小区、一栋楼里住了好多年,但从没有过任何交往,甚至连招呼都没打过。没想到,我们的相识是通过一只狗。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08,(22):6-6
改革开放30年,我有11年是工作在“小巷总理”的岗位上。11年来,我参与了我们社区的三个文明建设,亲眼目睹了社区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相似文献   

13.
离别延安五年,她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并一起照相留念一位记者朋友告诉我,她前些时采访了李文放,想不到,80多岁的人了,讲起当年在延安“抗大”毕业,欢送战友赴前线出征时,她竟还能激情满怀地唱出当时由战友们即兴创作,至今早已被岁月尘封的一曲曲战歌。她唱得是那么声韵铿锵旋律  相似文献   

14.
与她相识二十年了,突然间,她叫了我的全称。在旅游景点,她挥着手喊我的名字,我觉得那样陌生,原来,我们竟然习惯了那个“哎”字。  相似文献   

15.
晚上就寝时,我们的“床上运动”好平淡,他竟然说:“我俩的身体好像越来越没有感觉了。”此话一出,我就想哭了。真的,我就是这样子动不动就要流泪的小女人。我捏着他的手臂问:“是不是你爱上别的女人了?”他笑了:“说什么呢!我们天天在一起,我天天晚上都在你身边,我哪有机会爱上别的女人?”  相似文献   

16.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辞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我对他们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相似文献   

17.
“喀嚓”!我们的“野蛮老师”又来操场“扫荡”了。我们这些躲在草丛里的“鬼子”都吓得心惊胆战。“我——的——天——啊l’,我在心里暗暗叫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物已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18.
一起吵到老     
马苏  楼南星 《可乐》2010,(4):22-23
找到开火关键句 我和孔令辉恋爱第一年老吵架,第二年还吵架,吵到第三年时,我对他说:“我们分手吧,一年365天,有300天你在练球我在拍戏见不着面,剩下的65天,除掉吃饭睡觉,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吵架。”  相似文献   

19.
走进太行山,走进前南峪,走进当年抗大的课堂,走回烽火硝烟的历史,走回“还我河山”的悲壮。这里没有一间教室,教室在山中栗子树行———连着中华高山的雄伟,连着黄河、长江的喧响。没有宿舍,大地为床,没有照明,有日月星光。山泉是祖国神圣的奶浆,野菜是大自然纯洁的营养。听讲课伴隐隐炮声隆隆,今天的用功,决定明天的较量:静谧时飘来鸟语花香,誓保卫江山寸土不让!老师讲课用历史的战例,学生答卷是现实的胜仗:几百个将军从这里走出,站成中国的铁壁铜墙!走进抗大的课堂,我仿佛听见锤声铿锵,中华民族在苦难中,经烧、经煅,百炼成钢!走进抗大的课…  相似文献   

20.
对“我在”及其根基的论证是哲学对世界的终极关怀的集中体现和根本标志。“我思故我在”、“我欲故我在”、“我在故我在”、“我做故我在”等是西方哲学家对“我在”之根基的不同解答。其中,“我做故我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它科学地说明了“我在”及其根基,为我们进一步求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论思维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