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容简介:该书是研究中国家谱编纂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它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家谱编纂需要注意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总结了家谱编纂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梅华 《社会科学家》2012,(8):113-117
家谱序跋是序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体形式。文章以宋代家谱序跋作为文献依据,在考析此种文体到宋代大量增加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文体特征及文化意蕴。宋人在为家谱撰写序跋时,在切入点选择上体现出浓厚的远代世系情结。在铺叙为文时,为了让家族的特色凸显出来,在书写策略上形成了家族间的"比赛"。这些撰写范式在后来不断地被认可、模仿,从而强化了家谱序跋的文体特色。宋代家谱序跋的大量涌现,从特定的角度折射出宋代家族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化,有其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徽州家谱作为记载徽州宗族主要历史的文献资料,有较系统的编纂理论与方法。在清代徽州家谱的编修过程中,编修者十分注重家谱编修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具体表现在重视家谱体例继承与发展、重视家族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重视家谱的教化和激励功能。《馆田李氏宗谱》的编修秉承了上述特点,袭用了前代的编修理论与方法,并有所发展。深入探究该家谱的编修特色与具体内容,对研究清代徽州乡村社会的变迁与转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朝人编修族谱常有"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之说,将家谱与国史类比,用众人皆认可的国史地位来凸显家谱身价,以张扬族谱.族谱同国史类比,体现在:国家修史有制度,宗族修谱有习惯和规约;国史、族谱均笃信"信今传后"的理念,不过国史善恶并书,族谱隐恶扬善,迥然有别;国史、族谱的功用有共同点,即叙彝伦,维人道,均是教化工具,不过国史侧重"鉴治乱、示惩劝",族谱研讨人生经验,寻觅光耀门庭的路.族谱犹国史的见解,释放出民间有史书,民众有历史的信息.民间修家谱是中国史学的一种传统,应当珍视,值得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收藏有谱牒资料缩微胶片2000余盘,计5000余部,涉及姓氏400多个,家谱资料收藏居全国第二。家谱资料中心从筹建之日起,就十分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学科的自身建设,10余年来共出版著作26部,发表论文40余篇;多次派代表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同时还为数以千计的海内外华人华裔寻根谒祖提供了咨询服务,在海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大公报等海内外百余家新闻媒体做过专题报道。目前,家谱…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从传说时代开始,即有树碑家谱、族谱的优良传统.由《蒙古秘史》肇始,蒙古人的前辈们为今天研究蒙古系谱学,遗留下珍贵的历史遗产.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几代有识之士,都曾下大力量搜集、整理蒙古人的家谱、族谱,使该院图书馆成为国内收藏蒙古家谱较丰富的图书馆之一.今天他们所收藏的《尹湛纳希家谱》、《科尔沁·哈布图哈萨尔世系谱》、《鄂尔多斯·巴尔苏博罗特家谱》、《达延汗世系谱》……,都被视为研究蒙古家谱学中的珍品.这里刊布的《哈布图哈萨尔世系谱》,即是其中之一.该家谱是奉命抄录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孟秋二十九日,为传统中  相似文献   

7.
徽州家谱作为记载徽州宗族主要历史的著作,有着自己的一套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索编修者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对编修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可以看出清代徽州家谱在体例继承与创新、编修材料考证与甄选、体裁多样的文献辑录、家谱功能宣扬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绩溪城西周氏宗谱》的编修秉承了前代的编修理论与方法,并有所发展。深入探究清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特色与具体内容,对研究清代徽州基层乡土社会的变迁与转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读《遵义沙滩黎氏家谱》,萌生这样一种认识:家谱的文献价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谱学的发展而逐渐加大的。《黎谱》对明清黔北社会的折射,便是一个例证。一 尽管在一些家谱的“序”中,声称“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之有史,则兴隆,家之有史则昌盛”,有意识地将修谱抬到“治国齐家”的高度,以突显家谱的重要性。然而在众多的史学家们的眼中,只把家谱视为一种记载家族世系的图籍,一种世系表,是家族自己用来“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①的家庭读物。故除了为政者在选官成叙功时援用一些谱记外,治史的人往…  相似文献   

9.
山西清徐《罗氏家谱》中的罗某某,约生于公元1500年左右,出生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问世以后,他不可能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伪劣假冒罗贯中关系到中国学术界的声誉。三部《罗氏家谱》否定了两个假罗贯中。山西清徐《罗氏家谱》中的罗某某、祁县《罗氏家谱》中的罗本即罗贯中的两个"鱼目",如再企图"混珠"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10.
明清徽州家谱编修与徽商在近6个世纪的时间里相互影响。徽州家谱通过编修活动宣扬了良贾何负闳儒的理念,为徽商的经商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家谱的编修使徽商名垂后代成为可能,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内在追求。家谱的修撰还为徽商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重要的凭证,使他们能够通过商籍顺利入仕。在家谱成为徽商发展不可或缺因素的同时,徽商也为家谱的编修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明清徽州家谱编纂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一、通过家族谱系思想之渠道,可直入曹氏笔下贾氏家族描绘艺术之堂奥在封建时代的中国,是凡一个稍有功名、而又有几世兴盛的家族,几乎是无一不修撰家谱的。无数个这样的封建家族,象枝叶扶疏的大树筛落下无数日影,一一都在真实而准确地反映着使它存在着的那个封建社会。如今,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难以数计的世系家谱,便是那封建时代之光所印下的永记不灭的投影。  相似文献   

12.
刘万华 《殷都学刊》2013,34(2):38-42
《商丘宋氏家乘》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商丘地区家谱中编修较为完善的一种,不仅对研究宋氏家族有重要的意义,其典型性对于研究商丘地区家谱编纂工作亦有重要的作用,《商丘宋氏家乘》的编纂流传过程,大致可分为初创、定型和衍变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色音同志在南朝鲜济州岛考察期间,曾见到几位自称是“大元”后裔的的牧马人.据介绍,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谱,家谱的“本贯”一栏均写着“大元”二字.大约在1500年到1770年期间曾用过“大元”的姓,后来才逐渐出现赵、李等姓.他们在放马的时候也经常唱些长调民谣.在他们中国还流传着好多有关蒙古人的传说.另外,在济州岛西北部的缸坡头里,是当年高丽军的精锐别  相似文献   

14.
诗歌创作有形似与神似之说,只是咏物诗得以发展以后的产物,并非从来就有;本文讨论范围,仅限于中国古代部分写景状物诗歌.诗歌创作有一个由言志,到言情,到咏物的不断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谱牒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瑰宝,家谱是一种以谱牒形式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式。它是数千年里承载宗族活动最可靠最直接的资料,是除正史之外与地方志书具有同等价值的史料。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说:“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两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家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家谱对于研究中国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人口史等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梁启超指出:“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  相似文献   

16.
家谱文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家谱的起源、地方性特色、收藏、整理及价值的角度,对家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分析,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见解,认为家谱在当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古代人物的研究、封建时代宗族制度的研究、移民问题的研究及增强海外华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闽祖光州固始"之说,首见于宋高宗绍兴九年秋,郑樵为莆田《荥阳郑氏家谱》写的序。至今所见郑樵"荥阳郑氏家谱序"三个版本《家谱后序》《荥阳家谱前序》和《荥阳郑氏家谱序》的发现与流传中,先后呈现出对"光州固始"不同的记忆形态及多元意涵。从闽籍学人对郑樵"荥阳郑氏家谱序"三个版本的收录、引用、选择与解释中发现,"闽祖光州固始"是郑樵的预设;"闽祖光州固始"之闽人,实指当时的漳州人和泉州人,今天的闽南人;闽(南)人记忆中的"光州固始",不仅有"永嘉之固始"与"光启之固始"之别、泉州人与漳州人不同的"光州固始"情结,而且还存在精英与民间的双向建构。古今闽籍学人对"光州固始"的记忆与诠释,均属文化理念建构,"光州固始"现象为中华文化认同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逐渐产生、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历程,由介绍、宣传,到照搬、探讨,再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荒谬,直至今日的全面求索与创新,走过了曲折的路程。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不乏有宝贵的思想和很好的经验,也有一些荒唐的歪理和深刻的教训。为了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总结,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客观地再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历程,科学地划分其发展阶段,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学科建设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家谱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风貌。研究家谱是华夏特殊的文化现象,开发家谱资源,凝聚炎黄子孙,具有经济学研究价值和史实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坚强而卓越的领导下,在实践层面,中国社会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三大历史巨变,经历了要发展、要快速发展、要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理论层面,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实现何种发展重大课题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伟大创造,既是以往实践积累和理论硕果,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