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三立为晚清"同光体"赣派的代表诗人,他特别景仰同乡前辈黄庭坚,以其为学习的对象,他的诗歌创作、诗论、诗评中体现出对黄庭坚诗歌选择与改造的特征,他并热心奖掖乡贤同仁,以振兴江西诗学,成为晚清诗坛接受黄庭坚诗歌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同光体的得名过程与命名的内涵、成因以及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的关系,过往的研究存在着某些偏颇与缺失.本文由基本史实出发,首先探求同光体得名的原因以及所包蕴的时代文化寓意,进而分析同光体流派形成的因素;其次从同光体、诗界革命派、南社的文学观念、思想立场、政治倾向、艺术形式等角度切入,重新审辨寻绎出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同光体”诗派是清末到民国初年盛行的一个诗歌流派。所谓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诗人之不专宗盛唐者。同光体实际上应是光宣体,因为同光体的主要诗人的诗歌创作活动时期,是在光、宣两代,而不与于同治一朝。说是“同光”,其实只是想从时代上与道咸时期以祁文端、程春海、曾国藩、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人的“宋诗派”相承接而已。但是,从论诗的宗旨来说,同光体则确与宋诗派一脉相传。同光体是宋诗派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末代帝师陈宝琛是"同光体"著名诗人,一生交游广泛,交游对象集中在政坛和文坛,文坛主要交游对象有谢章铤、陈衍、郑孝胥、何振岱、林纾等人.文坛交游对其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谢章铤在诗词方面对其有所启蒙,陈衍诗论指导其诗作日渐成熟,与郑孝胥切磋诗艺促使其诗越发精密,具有了一定影响力,最终在光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张煜 《南都学坛》2004,24(2):70-74
陈衍(1856—1937年),是清末同光体诗论集大成者,也是闽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基本体现了他的诗学主张,有着典型的宋诗的特征。在风格上,他受到梅尧臣的影响,在以陈三立为代表的生涩奥衍派与以郑孝胥为代表的清苍幽峭派之外,自成一家,清新而出之以奥衍。他的诗,曲折地记录了一个特殊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同光体诗派的领军人物陈三立,青年时代在长沙受湖湘诗派影响,但后来诗风大变,师法对象由六朝诗转向唐宋诗,并逐渐转向宗法韩昌黎、黄山谷诗。进入民国后,湖湘诗派之后学反而受同光体特别是陈三立的影响。同光体诗派后来居上,居诗坛正宗。  相似文献   

7.
“同光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论述了迄今为止“同光体”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同光体”得名的由来,内部之派别,兴起背景,诗学思想以及作家、作品的特色,并试图为深化该领域的研究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的中国诗坛,同光体诗派与南社诗人团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双峰并峙。这不仅是诗学思想自身衍变的结果,而且也是具有文化意味的社会现象。文学史的书写常以"革命的、比较进步的"南社和"保守的,比较落后的"同光体相比较,仍然局限于南社式的"误读",同光体与南社的文化本质仍处于遮蔽的状态。透过南社兴衰原因的考证,发现"同光体"在这场斗争中只是一个被"革命"有意"误读"的传统。这种"误读"更多出于"现代性"艰难抉择的结果,而并非是纯粹的诗学论争。其深层的原因是文化保守主义与民族激进主义的对立,进而表现为士的精英文学与民的布衣文学的对立,以及内凝涵养与外向冲动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菽庄吟社是日据台湾时期以内渡大陆的台湾流寓文士为主导、以"抗日复台"为根本宗旨和奋斗志业的台湾爱国流亡文学社团。该社不但与"同光体"闽派有着共同的诗学传统,而且接受了"同光体"闽派有关"宗宋"、"以诗存史"、"以学为诗"等文学观念;不仅如此,该社还把"同光体"闽派代表人物陈衍尊奉为精神领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据时期台湾文学仍然自觉接受祖国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0.
废名的诗论矛盾很多 ,比方古诗与新诗、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都在废名的诗论里打下了烙印。但总的说来 ,废名的诗论是写实主义的诗论 ,他的诗论和胡适、陈独秀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唐宋诗论争中,曾国藩秉承姚鼐的诗学观点,深受当时宗宋思潮的影响,崇尚宋诗。他论诗着眼于诗文相通的原则,形成了"艺通于道"的诗文观,强调积理养气对诗歌的重要作用,主张奇崛和不俗论,也注重才情,标举"机神"说,初步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于一。作诗取径杜、韩、苏、黄,尤其推崇黄庭坚,晚年诗径有所拓展。其宗尚对同光体有很大影响。其诗学观的褊狭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学风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漫 《南都学坛》2007,27(3):29-33
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在历史上享誉甚高,这些成就的取得均与司马光踏实严谨的治学风格,即不取《春秋》笔法、立足“参考群书”、不语神怪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唐韩愈诗派中的人物,卢仝的诗和韩愈等人有着共同的求奇倾向,但与韩派其他诗人相比,他的"奇",还有自己的特色.即从内容看,题材范围较狭窄,最多的是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或现象,其次是与友人的往还赠答诗,亦有若干首自咏自叹或感事寓兴之作,再就是几首艳情诗;从艺术上看,其诗的艺术风格并不一致,但在作诗求奇上,与韩愈派诗人是相通的,大略言之,卢仝求奇有四端:一曰怪,二曰散,三曰拙,四曰俚.  相似文献   

14.
邓拓是20世纪诗词史上以自己的思想和才情创造了鲜明风格的人。他表现自己心志和抗战事业的诗词,高歌慷慨,气韵沉雄;抒写爱情的诗词深情纯洁,亮丽灵动。书生情怀使他的作品保持了对现实的理性态度和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等终极性价值的追寻,从而站在了时代的思想高点。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秦州山水诗 ,把国家的治乱和人民的苦难自然地融入山川景物的描写之中 ,赋予山川景物以鲜明的时代色彩 ,扩大了山水诗的社会内容。在刻画山水形象的时候 ,诗人凭借奇特的艺术想象 ,吸收了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手法和“破墨笔法” ,极力渲染山川景物奇崛险峻、突兀嶙峋的形象 ,寄托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丰富了山水诗的表现手法 ,形成了冷峻峭拔的艺术风格 ,对盛唐以前的山水诗有了很大的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法式善《同馆赋钞》与清代翰林院律赋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翰林院馆课、散馆、大考均考试律赋,于是继唐代之后,律赋在清代又一次呈现兴盛的面貌。大批馆阁赋集纷纷涌现,其中汇集乾嘉时期翰苑考赋之作的法式善《同馆赋钞》最具有代表性。《赋钞》中赋作体现了赋与学术的结合、讽喻的消解以及颂圣之风的昌炽、清秀的赋风等特色。馆阁赋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姜夔不但能作诗词,而且精研乐理,能创作乐曲。他的乐曲既能反映他独特的人品气质、内心情感,又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体现出声情韵律的高度统一。品味姜夔的众多词作,都具有清雅之韵,于婉约、豪放之外,自树一派。姜夔的词作在音阶、调式以及词调旋律、字调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音乐风格与其清雅之韵是一致的。此外,姜夔还善于用名贵的古曲、独特的自制曲来表达他一生中经历的情感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8.
纳兰词以其凄婉闲丽之神韵被誉为清词之绝唱,然而他的诗相较其词亦丝毫不逊。无论在抒情言志,还是在艺术风格方面,纳兰诗都表现出与其词风截然不同的俊爽超逸的风格,以昂扬的感情和激越的笔调唱出了那个时代的动人音符。  相似文献   

19.
北随园边连宝是清诗人中的名家,曾与同时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号称南北两随园。其一生科举失意,穷困潦倒,与此相关联,诗风亦清矫冷峭。分析其生平经历及诗歌风格的发现虽然其身后诗名不彰,但其诗歌创作自成一家,理应在清代诗坛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