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词留传至今的并不算多,然而它“自卓然一家”,“词无一首不工”①,由于艺术创造的成功,别具特色,被称为“易安体”,受到同代以及后人的赞赏和仿效,大词人辛弃疾及侯寘都有“效易安体”的词作。因此“易安体”的特色,很值得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宋人侯寘作词《眼儿媚》“花信风高雨又收”,辛弃疾作词《丑奴儿近》“千峰云起”,均自注仿效“易安体”。词史上有称柳词、坡词、辛词,而无称“柳体”、“苏体”、“辛体”者,李清照词以体名家,为词坛上所仅见。侯、辛二人词作在内容、风格上与李清照词都大不相同,二人所效仿者,只是语言表达上的一种独特效果。李清照词为深刻地表达其独特的情感、心态,在语言上刻意追求出语求新、变故为新及字声清新,这也就是“易安体”的所指。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与辛弃疾是我国宋词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清人神韵派大师王士禛称李清照与辛弃疾为“济南二安”,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花草蒙拾》)李辛“二安”独创其体,“易安体”、“稼轩体”分别代表了他们婉约词与豪放词的最高成就。二人的词风各具特色,但又有相同之处。本文将通过二人的作品对他们的不同风格做一个简要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试论“易安体”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廷焯《云韶集·词坛丛话》云:“妇女能词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李清照作为我国女词人之冠,早已成为定论。李调元《雨村词话》则进一步说李清照“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王士祯《花草蒙拾》甚至说:“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更把李清照奉为整个婉约派的魁首。李清照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誉满词坛,宋人对李清照词已有认同,誉其为“易安体”,明代词论家认为她是词之正宗。清代词学复兴,清人对李清照的词也是格外推崇的,词论家们推之为词坛的皇后,婉约派之宗主。从宏微观接受以及传播的角度对李清照词于清代的接受与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李清照词正是在清代完成了由体入宗再到派的历史定位,从而最终确立其在词史上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6.
对于李清照词的评价,建国以后有过几次反复。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几种文学史,把李词说成是“哀怨颓废”、“悲观绝望”,划入“形式主义”、“反现实主义的逆流”,显然是由于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这种不公正的评价,已经为人们所抛弃。大家公认,李清照是宋代一位优秀的词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但是以后又出现了一种偏向,就是对李词的艺术成就,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过高。如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后记》说,李清照“较之柳永、周邦彦,固然远在他们的上面,就比较南北宋其他大词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逊色”。又说:“李清照……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又说:“清照词影响所及,竟下至本世纪初。”也有同志说:“李清照所开创的‘易安体’继往开来,集婉约派之大成。”(李玉铭《论李清照的婉约派词风》,《文艺论丛》十二辑)或曰:“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却荟萃了词学的全部精华。”(黄墨谷《李清照评论》,载《重辑李清照集》)这些评价,我认为不尽妥当。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就正于各位前辈。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少女时,她的诗名就已在闺阁之外。她的诗、文、词俱佳,更以词享誉文坛。易安词流传至今约有六十余首,但在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已足见其非同等闲的超人才华。李清照生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能不受约束,托情纸笔,在词坛的须眉中独树一帜,不能不令人起敬。沈曾植云:“易安跌宕昭彰……篇章惜少,不过窥豹一斑。闺房之秀,固文士之豪也。……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海月楼札丛》卷七)我以为,“芬馨”,在于其词的情长意切,感人至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不仅以她独具特色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格蜚声词坛,更以她独到的艺术见解品鉴词这一文学样式,为婉约派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女词人的李清照,人们对她并不陌生,而作为有卓见的评论家的李清照,则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的核心思想,最早收录在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里。研究李清照的词论,对理解词的发展、风格和流派,以及对词的欣赏品鉴都不为无益。  相似文献   

9.
再度审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李清照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前期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轻盈曼妙,人称“望夫词”。后期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执着沉痛。其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相似文献   

10.
一、赏析 唐宋词坛,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婉约派以李璟、李煜、李清照为代表。作为女词人的李清照,独步词坛,在我国为数极少的女词人中,享有别人难与比拟的声誉,历久不衰,以至于今。 细读李清照的词作,描绘少女的纯真、惊恐、羞怯等各种情态,细腻入微,维妙维肖;写闺房少妇“惜别伤  相似文献   

11.
漫长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几乎是中国男人的文学史.在这部史册中熠熠生辉的几乎都是须眉男子的形象,女性作家寥若晨星.然而,在这寥若晨星的女性作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便是“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的著名词人李清照,李清照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创作出中国词史上自成一家的“李易安体”(辛弃疾语).她才高学赠,“牌统前世”(泪【无量叹中国妇女文学史及),明代杨镇在吃词品》中称其词为“冠绝”,对于李清照的调,由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人们从内容到风格等研究颇多.然而,对其词中…  相似文献   

12.
宋代文人自苏轼以来,和陶、拟陶,蔚成风气。苏轼不仅有多达百首的和陶诗,而且以词隐括、化用陶诗,这直接影响了南宋词坛。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闲居江西上饶和铅山期间,也酷爱晋末诗人陶渊明。他曾经“读渊明诗,不能去手”(《鹧鸪天》序);还常常“细和陶诗”,聊以解怀。辛弃疾拉杂引用陶涛的词,有五十首左右,这远远胜过他驱遣其他任何一个诗人,如庄、屈、李、杜的典故。辛弃疾是一位“金戈铁马”的英雄,他的词以“悲壮激烈”(《宋史·本传》)著称。辛弃疾学陶、引陶有什么特色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的“易安体”,其主要特征便是“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所谓“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正可谓后人的共识。南宋至清谈及易安词且有籍可据者不下百余家,可谈到其用典的就我所知也仅清末一况周颐,而且只是就《多丽》一词所谈,严格说来,易安词总体上的用典问题还从未为人重视过。可自从今人将《词论》收入《漱玉集》,明确归到易安名下起,情况就有变化了,因为《词论》中提出了“尚故实”的主张,这就有了创作理论与实践是否一致的问题。不过刚开始在五六十年代,“不一致论”占主导  相似文献   

14.
自明人张綖分词为婉约、豪放两派后,论者多奉其说,沿用至今。两宋之间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历来被认为是婉约派词人,清人王士祯甚至推其为婉约之宗。但是,清人沈曾植却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菌阁琐谈》),直说其词与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同调,而与婉约派的秦观、柳永异趣。持这一观点的,明清两代还大有人在,如:明·孟淑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和苏轼是宋代词坛上风格迥异的两位杰出的词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篇,而且在作词理论上也有精深的见解,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以诗为词”是苏轼的创作纲领,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的作词主张。对苏  相似文献   

16.
彭孙通是清初词坛上一位优秀的词人,被王士旗誉为“近代词人第一”。他的词学思想也颇有独到之处,本文结合《金粟词话》,探究其词学思想。本文首次总结出他在词论上以自然为宗,并举雕琢;兼容并包,不以婉约、豪放争长;积极倡导,纠云间之弊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词作中具有两种典型的述情语式———设问与设想。它形成了“易安体”掩仰自如的词气之美 ,标志着李清照的审美深度。  相似文献   

18.
一李清照的存词共四十六首,南渡后写的大约二十二首,近乎全部存词的一半。她后期的词,大部分是抒写怆怀家国的愁怨、愤慨情感。表达黍离之悲;少部分是抒写悼怀明诚的深情笃意,表达亡夫之痛。这两方面内容的词作都贯穿离乱飘零之苦和身世凄凉之悲,是她全部存词中最有价值的精华所在。这些词章中有不少作品笔力横放纵恣、感情悲愤沉郁,是易安体中独树一帜的豪放词风的表现。《渔家傲》(天接云涛),乃词人后期的抒愤之作。这首词,  相似文献   

19.
南宋中后期的文化环境与词派的衍变刘扬忠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促使词的创作在内容和风格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南渡词人群体,后是以辛弃疾为主帅的稼轩豪放词派,尽洗“绮罗香泽之态”,吐纳时代风云之气,所谓“稼轩风”一度畅行江南,成为词坛的审美主潮。但是南...  相似文献   

20.
词至宋蔚为大观,成为一代之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词有其自身的风格和特点。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李清照,特别强调词这一体裁的抒情功能,她在《词论》中首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查礼说:“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从李清照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