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侣(A版)》2010,(4):32-32
正问:我和前夫于2007年离婚,儿子判给我抚养,当时儿子只有6岁。前夫每月给孩子500元生活费,我也同意了前夫随时看孩子的要求。但是最近这半年我发现儿子每次见完前夫后都闷闷不乐,我问了孩子后,孩子说每次见他都是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家里,前夫总是很忙,定时见孩子成了前夫的负担。其实离婚前孩子一直都是由我父母带,孩子不是很恋前夫。  相似文献   

2.
《伴侣(A版)》2011,(1):33-33
正问:前不久我和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孩子归她抚养,我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办完离婚手续后不久,她就带着孩子回了老家县城,与其父母共同生活。今年孩子该上学了,我可否以在市里  相似文献   

3.
正问:我和前夫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双方约定女儿由我抚养,前夫享有探视权。但我们并没有对如何看望孩子及多长时间看一次等细节问题作出约定。离婚后,我重新组成了家庭,现在的丈夫也很喜欢女儿,并已和她建立起感情。然而,  相似文献   

4.
前夫得到征拆补偿款,应否增加孩子抚养费
  问:
  我离婚6年,孩子由我抚养,前夫每月给付抚养费800元。前不久,听说前夫获得了50余万元征拆补偿款,我想要他为8岁孩子的钢琴天赋埋单。请问:前夫得到一大笔拆迁款,该不该增加孩子的抚养费,为孩子买一架钢琴?  相似文献   

5.
Q我与丈夫张明均是离异后再婚,我与前夫所生之女(5岁)与我们共同生活。婚后的生活并不能令双方满意,于是张明起诉离婚。我同意离婚,但因我没有工作和固定住所,生活比较困难,故要求他继续给付孩子的抚养费。张明不同意,理由是这个孩子是我与前夫所生,我与他解除了婚姻关系,他也没有抚养这个孩子的义务了。请问张明对我的孩子是否有抚养义务?  相似文献   

6.
飞翔 《当代老年》2011,(7):26-26
现在,隔代抚养现象很普遍。就在人们为隔代抚养出现的教育问题而争论时,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又浮出水面:很多老人照顾孙辈时,对孩子有强烈的依赖倾向,他们渴望孩子时时事事“黏”着自己,以“除了我谁也带不好孩子”为荣,甚至认为自己在孙辈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远比孩子的父母重要,而由此产生了“孙辈依赖症”。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出生未满月,生父就因犯罪判刑入狱。后来,生母改嫁,我靠继父抚养长大成人。现在,我的生父年老体弱,无生活来源,要求我赡养他。请问,我履行了赡养继父的义务,还有赡养生父的义务吗?家旺家旺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第三款,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8.
圆子信箱     
提醒父母圆子:我是个正在中专就读的女孩。在我11岁那年,我的母亲因病去世。现在,我有了一个继母。继母生性善良,关心我,与我父亲相处得也很好。新妈的孩子归他前夫抚养。她曾说起过她前夫家的人不大通情达理,担心以后还会找她的麻烦。爸爸也受过生活的打击,变得沉默寡言。呆在家里,他们常常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活跃的家庭气氛呀!既能得到父亲和继母的关怀和鼓励,又能给他们做女儿的能够给的欢乐。圆子,请你帮帮我。我怎样才能快乐起来呢?我能为父母分担些什么呢?湖南衡阳迷人迷人:你能关注父母的心情,倾…  相似文献   

9.
对隔代抚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川 《老年人》2005,(4):9-9
当今,许多年轻夫妻忙创业,忙工作,忙“充电”,或者忙发财、忙享受,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养。这种“隔代抚养”的家庭形态,在我国城乡已呈普遍现象。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我国家庭中的“隔代抚养”占到了40%以上,而且孩子年龄越小,与老一辈共同生活的比率越高。有人推测,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继续推行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快,“隔代抚养”的现象还将更加普遍化。事实上,相当多的年轻夫妻在抚养孩子方面,已经完全依赖于双方的父母,显得无能又乏力。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隔代抚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祖辈抚养孙子孙女有什么样的利弊得失呢?这种方式还要不要继续?本期就此策划的这组报道,也许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了双胞胎,原本是件大喜事,可这位母亲却乐不起来,因为她是离婚后才发现自己怀孕的。前夫会承认孩子是他的亲骨肉吗?他会承担起抚养这对双胞胎的责任吗?  相似文献   

11.
正问:我丈夫在儿子出生半年后不辞而别,从此杳无音信。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艰难度日,好容易3年过去了,儿子终于能离手了,没想到他却突然回来了,还带回来几万元钱,说要跟我离婚,钱给我,儿子归他,因为他抚养儿子的能力更强。我同意离婚,但不同意儿子给他。请问:像我这种情况,上法院打官司的话,会把孩子  相似文献   

12.
可宏 《老年人》2005,(4):8-8
当今,许多年轻夫妻忙创业,忙工作,忙“充电”,或者忙发财、忙享受,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养。这种“隔代抚养”的家庭形态,在我国城乡已呈普遍现象。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我国家庭中的“隔代抚养”占到了40%以上,而且孩子年龄越小,与老一辈共同生活的比率越高。有人推测,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继续推行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快,“隔代抚养”的现象还将更加普遍化。事实上,相当多的年轻夫妻在抚养孩子方面,已经完全依赖于双方的父母,显得无能又乏力。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隔代抚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祖辈抚养孙子孙女有什么样的利弊得失呢?这种方式还要不要继续?本期就此策划的这组报道,也许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今,许多年轻夫妻忙创业,忙工作,忙“充电”,或者忙发财、忙享受,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养。这种“隔代抚养”的家庭形态,在我国城乡已呈普遍现象。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我国家庭中的“隔代抚养”占到了4%以上,而且孩子年龄越小,与老一辈共同生活的比率越高。有人推测,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继续推行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快,“隔代抚养”的现象还将更加普遍化。事实上,相当多的年轻夫妻在抚养孩子方面,已经完全依赖于双方的父母,显得无能又乏力。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隔代抚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祖辈抚养孙子孙女有什么样的利弊得失呢?这种方式还要不要继续?本期就此策划的这组报道,也许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问: 我和前夫于2015年离婚,离婚时我们约定把夫妻共同所有的一套房产赠与孩子,在孩子18岁之后我和前夫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现在孩子18岁了,我要求前夫配合我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但是前夫一直推脱,后来更是直接不同意办理过户手续了.请问,我能起诉前夫让他配合我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吗?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因工作忙等原因,常常将 孩子交给孩子祖辈抚养。这样既可让老人因抚养孩子有事可干,而内心充实,又因老人有育儿经验及血缘亲 情关系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父母放心,可谓一举 多得。就目前看,隔代抚养主要出现在农村夫妇两人都 外出打工的家庭和城市双职工的家庭。据调查,目前我 国约2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而祖、父、子 同住,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在我国则更普遍。孩子由 祖辈抚养有多种好处,但隔代抚养也有不利之处。  相似文献   

16.
明辉 《老年人》2007,(9):50-50
问:我自幼由养父母抚养长大。成年结婚后.因我与妻子都没有工作.加之还有一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这给养父母的生活增加了负担。为此,我与养父母的关系闹得越来越紧张。最近,养父母提出要与我解除收养关系。请问:如果我不同意.养父母可以解除与我的收养关系吗?  相似文献   

17.
倾诉:跟我离婚后,前夫与他傍的富婆结婚了。由于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富婆也有一个孩子,那么前夫和富婆生的孩子就算是超生的。为此,那富婆迁怒于我和孩子,不仅派人到孩子的学校门口恐吓他,还在我上班的路上用砖头袭击我。我去找前夫和他的家人,叫他们管管那个女人,可是他们因依赖她的  相似文献   

18.
德文 《老年人》2007,(9):51-51
问:我与老伴再婚时,各自都有儿女。她的儿子当时才6岁,之后由我抚养长大。现在我老了,我想要儿女们分担对我的赡养义务。请问:我有亲生子女.继子还对我负有赡养义务吗? 答:我国《婚姻法》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9.
毕春晖 《伴侣(A版)》2014,(12):32-32
问:我与前夫李某离婚时,双方对8岁儿子李小(化名)的抚养问题约定是:“婚生之子由我抚养,李某每月10日前支付1000元,并根据实际情况,抚养费可酌情增加。”2013年初至2014年上半年,已经读初中的儿子李小与班里多数同学一样,先后参加了英语、数学(普通)补课学习班,共花费补课费4800余元,我要求李某支付2400元。李某认为,《婚姻法》有明确规定,抚养费包括教育费。既然自己每月支付的抚养费中已经包括了教育费,再要求额外给付没有道理。请问李某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20.
在普宁,有一位年过五旬的拾荒阿婆,叫张菲,一辈子没结婚,一边捡破烂,一边抚养被丢弃的孩子,如今身边还有近20个大小不一的孩子。尽管孩子长大了就离开家不再回来,可对于20多年的收养历程,张菲并不后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