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单位 ,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和文化的承载者。影响和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不仅有资源配置、要素投入和经营战略等经济因素 ,也有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等非经济因素。在一定条件和某种程度上 ,这些非经济因素甚至起着决定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应当更加重视这些非经济因素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 ,包括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体制以及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和创新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阐明了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必然性、党的执政地位,国有企业的经济和阶段地位,认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论述了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建立保障体系。提出了加强党建工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重要基础和前提,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在新时期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廉政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重大的政治责任.国企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制度建设,为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国有供水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现状着手,分析国...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转变的三个命题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在起源并形成于政治过程的社会主义工业关系的制度框架下 ,国有企业演化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结构。这种以“铁饭碗”和工作场所福利制为核心内容的制度结构使管理者从来没有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协调生产过程。这是导致国有企业管理能力长期欠发达的根本原因 ,也是其转变的直接障碍。在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中 ,国有企业的改造需要一个独立的组织转变过程 ,而转变的根本标志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基于把管理型式和组织形式识别为决定企业经济绩效的关键变量 ,本文认为 ,企业组织转变的起点是从操作层次上做起的管理和组织变化 ,而不是产权改革。因此 ,国家没有必要简单地放弃国有企业 ,而应该把改革的立足点放在有助于企业实现对生产过程管理控制的制度变革上  相似文献   

5.
宋宪萍  闫银 《理论界》2006,3(4):77-78
旧的社会分工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产生的原因,以营利为最大化目标的企业规模由内部管理成本与外部交易成本相等时的那一点决定,以社会目标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规模由国家财政水平决定。按照前述国有企业性质,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分类管理,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不是私有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来的企业改革并没有使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造成国有企业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的性质和职能,把国有企业混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进而使国有经济规模过于庞大,分布结构不合理。国有制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手段;国有企业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不同于一般类型的企业,它不仅仅追求经济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社会目标。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布局,应与市场经济下国家应有的功能相适应。必须依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并参照世界各国国有经济发展的经验,确定中国国有经济规模的合理区间,并相应调整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国有企业如何改革,有些问题仍需要进行讨论。 为了不致误解,有必要明确讨论问题的概念。理论界有一种说法,国有企业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盈利性或者说竞争性的;另一类是功能性或者说服务保障性的。笔者认为,企业是盈利性或竞争性的经济组织,政府为执行服务和保障社会职能而设立的经济组织,应称为事业单位。因此,本文所谓国有企业,是指盈利性或竞争性的。此外,“企业改革”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改革,包括“三改一加强”即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狭义的企业改革仅指“三改一加强”中的改革。本文所说的企业改革是指狭义的。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它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本文从市场与法制环境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规范的法治环境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最后对南京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和建议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网络经济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经济效应能引起产业组织特征的变化 :从交易费用看 ,网络经济降低了企业内部及市场的交易费用 ,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 ,降低了时空成本 ;网络还减少了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 ,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从规模经济看 ,网络经济呈现为边际成本递减与边际效益递增 ,显著的规模经济性与规模影响的弱化并存 ,生产的联结体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日益凸显 ;就垄断与竞争来讲 ,网络经济条件下 ,市场垄断与市场先入者的领先地位紧密相关 ,市场垄断的形成机理发生了变化 ,技术垄断成为主要垄断形式 ,市场垄断与竞争呈现出相互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的必要性开展企业内审工作,既是完善国家审计体系,切实健全审计制度的需要,也是国有企业健全组织机构、严格内部管理、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补充。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已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政府不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干预,而是以所有者的身份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即外部审计。国家对企业的外审监督虽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但却不能对所有国有企业都进行及时的、全面…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改革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但从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除了部分国有企业还能有效正常运行外,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增长乏力,效率低下,甚至难以为继。如何使这部分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从目标模式上讲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目前最流行和认可的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相适应的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以及相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等。但就步骤的施实和具体操作过程来讲,实行新的企业财产制度,责任制  相似文献   

12.
传统企业的缺陷与现代企业的生存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官僚体制和规模导向为特征的传统企业组织 ,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和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的情况下 ,不能解决好自身内部协调 ,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作出反应 ,因此 ,要实现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本文分析了先进的现代企业组织的特征。文章认为 ,与传统产业相比 ,新兴的现代企业更加重视制度建设、技术创新、内部协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 ;更加重视灵活性而不是过分强调规模 ;更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便能够灵活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结构金融学理论指出,当银行业规模结构与企业规模结构相匹配时,方能实现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结构与风险结构匹配,从而减少经济金融扭曲,使银行体系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本文以"老赖"的形成为分析对象,构建银行与企业的规模结构匹配指标对此议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银行与企业的规模结构匹配越好,地区老赖企业比率越低.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银行与企业的规模结构匹配在国有企业和僵尸企业中比率较高、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差以及社会融资规模较小的地区作用更加显著,且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老赖"的形成不仅仅缘于道德因素,而是有较深刻的经济逻辑背景内涵.本文从银行与企业的规模结构相适宜的视角解释了老赖企业的形成原因,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缓解金融扭曲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化,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的诸多理论何题与实践问题迫切需要去研究和解决。由于国有企业具有一些其它类型的企业所不具有的特性,因而在改革过程中也不能完全采取与其它企业相似的改革政策与措施,它涉及到产权、结构与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从产权的角度讲,一方面要实现部分国有企业非国有化,另一方面要进行国有企业内部的产权制度建设,包括投明晰产权的要求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公司制度和控权责分明的要求建立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从结构的角度讲,主要是应调整和优化国有资产的行业分布结构,国有企业将主要集中在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而相应地从一些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行业和市场主动退出,让给非国有的企业进入。从文化的角度讲,国有企业的传统管理体制要进行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丢掉其原有的社会责任,而应通过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克服现有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制度的弊病,以保持改革的基本方向不变。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其制度成本过高.国有企业的制度成本既包括外部成本,也包括内部成本.相比其他性质的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制度成本一直过高,导致多数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的关键是必须把制度变量纳入到国有企业的生产函数中去,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制度,才能降低国有企业制度成本.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职工失业下岗问题日益严重。失业人员急需失业救济,但失业保障费用严重短缺。如何筹集当前急需的失业保障费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失业是经济转型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然出现的问题。笔者估算近年内下岗失业人口将达到2500万,并且就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工程两方面估计失业保障费用将达到1500亿元。现有的失业保险基金、国家财政和企业都无力负担这一笔巨额费用。本文认为,通过证券市场出售国有资产的方式筹集失业保障费用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内涵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实质上是指对国有经济进行全局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根本改组和结构调整。全局性改组或调整,就是立足于国有企业,着眼于整个国有经济,从国民经济宏观目标和需要出发而进行的改组或调整;系统性改组或调整,就是把国有经济这个系统置于国民经济大系统中所进行的改组或调整,主要是指国有经济的行业布局调整、企业规模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长期性改组或调整,是指这次战略性改组或调整带有长期性质,它不同于以往国有企业在某一阶段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所进行的适应性改革或调整,如扩大企业自主权的企业经营权调整,两步利改税的企业分配权调整,承包制和股份制等企业经营制度的改革或调整。 另一种观点认为,战略性改组就是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在适当收缩国有经济战线的前提下,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集中力量加强国家必保的行业和企业,使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收缩战线,加强重点,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二是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不少国有企业的活力不如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相当多的国有企业还没有取得同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相平等的经济法人地位和权利。因此,要搞活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全面地确立国有企业的经济法人地位和权利。全面地确立国有企业的经济法人地位和权利的根本问题,是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是企业发展商品生产的客观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企分开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比照“三资”企业的做法,给国有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私营企业主已初步形成阶层。从发展趋势看,其对社会的贡献、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阶层特性更加明显,政治诉求更加强烈,与其他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规模结构将不断壮大,但其内部仍在不断地分化;企业组织结构将更多地选择现代企业制度;私营企业主的个体素质将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也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0.
<正>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了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更加理性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于1987年组成“国有企业改革与效率”合作研究课题组,在过去的五年中,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本文将就课题实施中中外学者对有关国有企业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一个综合介绍和评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