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今后20年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应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不断推动社区建设的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把社区创建与社区规划结合起来,把政府职能转变与社区自治结合起来,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运行机制结合起来,把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开创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城市社区党建与传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差异性入手,对城市社区党建与传统城市基层党建在目的、组织覆盖、领导体制、组织运行机制、工作内容五个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明晰两者的侧重点,探究产生差异性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国家与社会关系调整等。依据差异性比较,对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具体开展提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立足点。要推进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就必须实现城市社区党建管理体制从"条块分割"向"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转变,必须想方设法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的覆盖面,必须通过教育培训、严格考核、交流等措施提高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同时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并不断实现社区党建工作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5.
程毅  李霞 《新天地》2011,(10):15-15
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党组织,承担着领导城市社区建设,开展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核心作用,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领导和执政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抓好新形势下的街道社区建设,一定要转变工作思路,在加强和创新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中,一定要创先、争优。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社区党建工作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核心,必须不断创新社区党建的工作思路、组织设置和活动载体,通过扎实有效的社区党建工作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基层党建工作受制于党员占比不高、过于分散,活动开展缺乏感召力,重管轻建等影响,其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亟待提升。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创新必须贯穿在服务育人过程中,管建结合,脚踏实地,贴近后勤工作实际,充分挖掘并结合利用高校资源。  相似文献   

8.
党建思想文化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建思想文化工作向社区拓展延伸,应在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为油田的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更加坚实的思想保证,这是新形势下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是实现中国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的有效路径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新模式,需要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在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通过构建复合型协同治理机制、整合社会资源精准嵌入公共服务、打造"党建+互联网"治理云平台等举措的实践,推动党建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文化功能与社区治理有效衔接,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理论是我党新时期的党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新发民,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用“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巩固 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重大突破,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使命,就是要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为此,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实施宪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法律保障.当前我国的宪政建设应着力于宪政文化建设、完善宪法规范、加强宪法实施的监督等方面.只有使宪政实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有利于"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高等学校如何深刻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历史责任,从而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科教兴国,教育为本。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高等学校对未来20年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以增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贡献力度为目标,努力培养勇于并善于科技创新的拔尖人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领社会文明进步,使高等教育成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理想,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本谨从理论基础、时代机遇和社会矛盾的解决三个方面,来分析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作用,和谐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和谐社会理论应该帮助人们树立全面建小康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发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命线作用,使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中的无穷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本质上看,就是要全面提升中华文明。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主要是制度文明)等方面,其中政治文明处于主导地位。提升中华文明,政治文明的推进是关键。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则是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公民道德建设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发展阶段中我国将继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在这样一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因此,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立足民族性,体现全球性,提升公民的道德主体意识和道德责任意识,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力争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质上就是使全体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等利益不断增加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各利益主体既得利益差距逐渐缩小的过程。当前,中国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针对现阶段各利益主体既得利益不平衡现象,以十六大报告为指导,从坚持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完善再分配制度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