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席勒深入论述了秀美的基础、本质和特征。他认为,人的形体美是秀美的基础,秀美与人的精神密切相关;交感运动是秀美的最佳表现方式,秀美的本质是一种体现人类精神的自由的美;秀美的特征是轻巧、柔和、生气勃勃,女性的性格更具秀美的潜质和表现性。席勒强调,秀美是通过人的身体的自由运动来展示人类的道德、精神,这是十分宝贵的思想,对于我国当代美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席勒的思想中,存在着对宗教的批判和赞扬的矛盾。席勒相信人的自由和美德及神的存在,世俗的宗教压抑人的自由,所以受到席勒的批判,而作为审美假象的游戏的宗教,对人性的和谐起着导向作用,因而受到席勒的赞美。在席勒看来,人性的和谐并不是审美教育的完成,真正自由的人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需要借助于崇高。而代表人类神性的宗教,作为一种典型的崇高,实现了人类的自由、美德及神性的统一,对人类的精神起着提升作用,因而得到席勒的充分肯定。以人性的完善为准绳,席勒批判否定人性完善的世俗宗教,赞扬肯定人性完善的神性宗教,这就是他在宗教观上产生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席勒的艺术本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的本质是席勒始终关心的问题。席勒认为,艺术是人类的本质标志,是真和善统一于美的形象创造。席勒对于“美的艺术的本质就是外观”所作的论述,充分显示了他的审美人类学观点。席勒对传统美学的摹仿说与表现说的全面继承以及对于艺术本质的审美人类的规定和阐释,在西方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历史贡献。这种贡献不仅表现在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也表现在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继往开来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精神与自由     
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理性动物”命题把人理解为动物本来就有其局限,而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家进一步将理性视为人的唯一本质则问题更大。从宇宙演化和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类本性就在于人类性,其基本含义就是谋求生存得更好,包含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断满足。精神需要被开发出来并得到满足,人就具有了精神性,也就获得了超越性和自由。这种精神性才是人类本性之所在,也是人的本然本质和应然本质,它使人成为高于动物的精神物种、自由物种。精神是高级自我意识的产物或体现,主导观念、最高理想和基本信念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精神是人的超越性和自由的根基,自由是精神追求的目的和结果,而精神状况通过自由来展现或彰显。精神所达到的境界决定着人的自由程度,人要获得更多更大的自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精神之所以能使人自由,是因为只有精神才能使人具有超越性,而具有超越性正是自由之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论述了青年马克思《巴黎手稿》对于美育哲学的两大贡献:其一,通过劳动实践这一核心的中介环节,科学地论证了人的本质和审美本质的本体同一,对主体的审美状态作为其本质确证的人类学本体意义作了历史唯物论的解释,为美育确立了历史唯物论基础;其二,从人的本质与社会现实的对象性关系出发,明确地指出了作为人的本质确证的审美自由的社会先决条件——现实自由——积极扬弃私有制,现实地解放人的全部对象和全部感觉特性,从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揭示了审美自由的社会革命内涵,在美育史上第一次把美育的根本理想、途径与现实地解放人类自身的社会革命实践联系起来。本文还探讨了青年马克思对席勒的扬弃,及其过渡时期的辩证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提出主体教育的根据 教育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再生产,即生产“人的类特征”。人的类特征是什么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异化”,这一人类历史之谜的揭示,将人的类特征确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这一“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的表现,而人的类本质恰恰是人的自由自觉的主观能动性,人在实践中,作为主体,有自己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主体性,包括主体的自动性、自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7.
不容置疑: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没有全面科学地揭示出自由的实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不能对社会实践作出科学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理解与先前相比,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马克思主义把劳动视为自由赖以确立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得以实现自身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劳动生产活动的样式体现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所以,劳动实质上是人的本质的外化和体现。表现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产品,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肯  相似文献   

8.
席勒的美学思想最早就是从戏剧美学的论述开始的,他的几篇关于戏剧的专论主要探讨了戏剧的社会地位、审美本质、审美功能,并最终把戏剧与人性的内在本质联系起来,把戏剧作为改造社会、传播知识、完整人性的最重要的社会机构,把戏剧视为人类精神的最高产物。席勒特别强调了戏剧的"教育人和教育民族"的特殊使命,为德国启蒙主义要求形成"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使命进行了戏剧美学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美学思考的重心是“真善美统一”的人,集中地体现为先于自然和人类社会及人的精神现象而存在的“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就是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它不是消极被动或僵死不动的东西,而是一个有着创造性的、处于运动中的主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内在本质和灵魂,是真正使人达到无限自由、从而进入生命存在的最高境界。黑格尔美学的这一最高境界主要表现在强调无规定性的自我意志的抽象自由和强调有规定性的意志活动的任性自由及强调抽象自由与任性自由统一的具体自由等方面。这些对于语文教育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且实现“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无疑具有极其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人学探要     
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兴科学。人学首先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并将人纳入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观。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人与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与宇宙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之中。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的确立,将会使人走上真正彻底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探讨艺术审美教育的人学命题时,就如同在追问人是什么,人应当如何生活;当我们追问人为什么需要审美和艺术时,就如同在追问人为什么要追求自由和发展.面临着当代社会人类发展的现状和社会转型中人的素质的建设以及人类自我意识与精神贫困等问题,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作为艺术审美教育哲学思考的理论基础,对人类、对整体的个人及其本质进行追问和研究,才有可能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探寻、建构和创造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本质意义上说,人的诞生是劳动者的诞生,是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共同诞生。生产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必然地建立起整体性的联系。早期人类面临的自然环境,借助群体力量的必要性更为突出。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要求人群必须有超越本能之上的自觉自由的凝聚精神。原始生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人本身的生产。相应地,内在凝聚精神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关系的群体意识;二是群体内部两性关系的群体意志。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早年从劳动、社会关系、人的解放和发展三个角度对人的本质作的探讨论述,体现出他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思想,即人的本质是自由创造.劳动是人改造世界的自由创造活动,是这个本质的实现和现实表现;社会关系是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实现方式;人的解放和发展则是人类消灭一切异化、恢复人作为自由创造存在物的本来状态,自由自觉地从事创造活动,实现人的本质,成为具有丰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人的本质是自由创造这一思想是贯穿马克思有关的论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席勒一生没有写过一部喜剧作品,也没有一篇喜剧专论论文。他有限的关于喜剧的论述和阐发,却形成了西方美学史和文艺理论史上最为独特的喜剧理论和喜剧美学理论。席勒认为,从戏剧的题材和对象上来看,悲剧应该高于喜剧;然而,从戏剧的表现自由来看,喜剧应该高于悲剧。喜剧是美的心灵的表现,喜剧可以使人保持心灵的自由,喜剧使人趋向更高的目的。喜剧的目的一旦达到,就可以使得一切悲剧成为多余。席勒的喜剧理论和喜剧美学理论结束了古典形态的贬抑喜剧性和喜剧艺术的喜剧理论,让喜剧性和喜剧艺术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崇高的目的和伟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的理想。自由是人的本质,是人存在的特征,是生命个体最根本、最终极的追求。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必要手段,而自由教育是以实现人的自由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是人类应该矢志不渝地追求的理想教育。同时,自由教育也对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由的人如何实现?——席勒与马克思的回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勒认为现实的人的异化是人性的分裂和堕落造成的,通过审美和艺术教育可以恢复其自由、完整的本性。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有意识的存在者,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改造自然的劳动,对象化和异化构成劳动的两面,劳动创造了美,也使劳动者异化,异化的现实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异化的消除必须依靠劳动实践,因为异化的产生和扬弃走着同一条路,共产主义作为美的肯定正是对异化劳动的扬弃,是人的本性的全部复归和自由的完全实现。与席勒的抽象的理论思考不同,马克思从人的有意识的实践出发,彻底告别了机械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认为实践是消除人的异化,通达人类完全自由的共产主义的唯一出路;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主体(人)以及活动本身,都是感性的。这使马克思美学蕴涵着现代性的气息,从而与席勒形成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席勒认为现实的人的异化是人性的分裂和堕落造成的,通过审美和艺术教育可以恢复其自由、完整的本性。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有意识的存在者,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改造自然的劳动,对象化和异化构成劳动的两面,劳动创造了美,也使劳动者异化,异化的现实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异化的消除必须依靠劳动实践,因为异化的产生和扬弃走着同一条路,共产主义作为美的肯定正是对异化劳动的扬弃,是人的本性的全部复归和自由的完全实现。与席勒的抽象的理论思考不同,马克思从人的有意识的实践出发,彻底告别了机械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认为实践是消除人的异化,通达人类完全自由的共产主义的唯一出路;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主体(人)以及活动本身,都是感性的。这使马克思美学蕴涵着现代性的气息,从而与席勒形成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人类存在的方式,而实践中的自由是人类的愿望和追求,也是人类的天性。人类的自由在实践过程中或体现为物质生产的自由,或体现为精神生产的自由,或体现为话语实践的自由。悲剧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人类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与其对立面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从本质上看,是表现人类追求自由的本性在激烈的社会冲突中被必然否定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注人类的生存境遇和未来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时代回响.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直接规定了人的共同体的生存方式,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是对人的本质认识的深化,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以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21世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历史实践,在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和引领世界文明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主义的转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种进步是建立在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之上的。它为解决人类对已有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过分自信和欲望的无限膨胀与自然资源的有限存在的根本矛盾找到了出路。因此,生态主义具有属人的本质特性,而动态平衡就是它的核心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调整到这样一种境界: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成为大自然美好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大自然的永远美好则应该成为人类自由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