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经》“贞”字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贞”是《易经》中最常见字。在卦爻辞条总数中,含“贞”者共一百余条,约占四分之一。对“贞”字如何训释,不仅直接涉及相当多一部分卦爻辞的理解,而且关乎整部《易经》本来面目的研究。近世李镜池先生将《易》中“贞”字皆论为“问”义,认为同于甲骨卜辞的“贞”字,后又表述为“占问”。迄今已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意见。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为有助于《易经》的深入研究,具体辨析如下,祈时贤指正。  相似文献   

2.
“八卦”和《易经》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古人造“八卦”的目的,一些学者如著名的郭沫若、冯友兰、李景春、高亨等先生,都认为是用于占卜的。高亨认为:“古人为了占筮人事的吉凶,创造了六十四卦,来象征宇宙事物。”这个论断,前一句是错的,后一句是对的。占卜之说,是受了《易经》卦辞中的消极面的影响,颠倒了因果关系。我们认为,古人造“八卦”,首先是用来“象征宇宙事物”并用以传输信息的;用来占卜,则是演变出来的次生用途。  相似文献   

3.
《易经》是我国最早体现“变易”观念的一部书。它从占筮的前提、符号系统的表征、六十四卦的组成,以及卦辞爻辞的预测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变易”的基本倾向,是中国传统变易观念的滥觞,闪现出我们先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易经》的本质是"象",象是《易经》的文字,学习《易经》,是为了解读卦象符号,通过卦爻符号的解读,认识卦象符号的本质及其变化,从而认识理解《易经》阐发的思想,从本质上理解《易经》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新学术》2007,(5)
该篇文章从语法功能方面对《周易》古经中的虚词"于"字作穷尽性考察,并分析了其在《周易》古经中的主要用法。从而我们可以窥测到上古时期虚词"于"字的语法功能和作用,也为我们研究上古时期的虚词提供了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6.
1962年11月,“山东《易經》研究小組”在济南市成立了。小組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成員对于《周易》古經进行比较细致的鑽研,进而通过有益的討論、通过互相切磋琢磨,力求对这部古籍的內容作出具体、深入的分析,以便有条件給以更恰如其分的批判和继承。这个小組是以自愿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小組成員目前已有七人,其中,有对于《周易》有过  相似文献   

7.
《易经》的“影响”与莱布尼茨的“优先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术与《易经》的关系问题,经历从"影响"之争到"优先权"之争。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认为《易经》对莱布尼茨创立二进制算术根本没有影响,另一种则否定了莱布尼茨的创造性贡献,认为《易经》或先天易才具有"优先权"。实际上,《易经》对莱布尼茨创立二进制算术确实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基于对数制和算术的概念分析,结合现代科学界对类似发现优先权的界定,莱布尼茨对二进制算术确有创造之功,其"优先权"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8.
《易经》的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已引起不少国家的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这里想谈一下《易经》的散文.《周易》分两部分:一为《易经》,分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是卦爻辞。一为《易传》,指《象》上、《象》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这里只谈《易经》的散文,即谈卦爻辞的散文.  相似文献   

9.
《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一部哲学著作,是讲天理人道的;有人说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讲天文地理、鸟兽鱼虫、历史逻辑、国家政治、伦理道德等等的;也有人贬低它,说它是算卦的书,专门宣扬封建迷信的.公说婆说,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0.
周山著的《易经新论》(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后简称《新论》),是探索《易经》逻辑思想的一部新作。 近年,中国逻辑史界曾经讨论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源头在哪里?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逻辑导源于邓析、老子、孔子和墨子的逻辑思想;另一种  相似文献   

11.
《易经》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是古人为预知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而创立的独特预卜神秘符号系统,一直是后人在日常决策时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盛行将《易经》思想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中。从现代管理决策的学术角度来解析《易经》,其中蕴藏了具有管理意义的个体管理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易经》在论述用人之道方面是很有精辟见解的,本文予以扼要介绍。一、“旧井无禽”殷鉴不远《易经》作者在论述用人之道时,多次谈到殷商时期的用人路线。既总结了殷商有些时期的正确经验,也总结了殷商末期的错误教训。在谈到殷商正确路线时,他特别提到了殷高宗武丁,认为那个时候强调“亲君子,远小人”的路线是正确的。武丁时期,西北有个大部落叫“鬼方”,经常在边境骚扰,武丁曾因此率兵征讨,从三十二年开始,三十四年胜利结  相似文献   

13.
《易经》最初书名为《易》,而非《周易》。后人将古籍文献中的"周易"二字添加上书名号所带来的误解,导致易学界长期以来将《易经》、易经、《周易》、周易四个概念混淆使用,造成概念混乱。其结果是,不但使学术科研的基础被破坏,而且使《易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科学价值被贬低。学术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的不同表述,都应有各自严格的定义,各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4.
吴立群 《船山学刊》2008,(2):137-139
《易经》之“易”有简易、变易与不易之三义。《易经》阴阳五行、取象类比的认识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思维方式,这种天、地、人三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现。  相似文献   

15.
《易经》与《诗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易经》与《诗经》的关系谈了四点看法:1.两经都是以阴阳五行思想为基调,2.两经都是由支干组成,3.两经都具有谜语性质,彼此所用的隐语往往相通,4.两经皆可断章取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子贡问他:往日夫子教导弟子,“德行亡者,神灵之趋;智谋远者,卜筮之占”,何以老来好《易》?对此孔子详作回答,其要点是:“前祥而致者,弗祥而好也,察其要者,不诡其德”;“《尚书》多缺点以周易》未失也,且有古之遗言”;“求其德而已矣,吾与史筮同途而殊归”;“《易》有君道焉”(见帛书《易·要》).这符合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态度.也说明年老前之孔子并不好《易》.者子也是一位“不语怪力乱神”者,但其史官身份,要求他必须了解并研究《易》.因为史、卜、筮、祝这几种人“每每是相兼相通”(李学勤语),甚至“周易这个典籍的编纂出于史官”(朱伯崑语).所以.孔子所说的那几条理由,皆适用于老子.事实上,老子当比孔子更早更多地接触与研究《易》,受其影响更大,下面拟从几个方面对比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以《易经》文化负载词为语料,建立小型双语平行数据库,从翻译原型论的视角探讨含有"三"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并提出译本无论采用什么翻译方法,都应以向译语理想原型不断靠近为原则,在对此类文化负载词的复译过程中,可采用直译加注或直译加意译等方法,既有"洋味",又保留了"土味"。  相似文献   

18.
从“悔亡”一词追寻《易经》的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理的角度来看(古来喜说义理派〕,《易经》有三大谜:一是主题内容,二是作者,三是流传情况。西周数百年间,《易经》如何流传完全是一个哑谜。这里不去研究。追寻作者比理解主题和内容还要困难。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没有提供可靠的线索,原文5000字是唯一的途径。 不久前我在《周易原著精神真相大白》中证实了《易经》下半部分是作者自传,上经是周克殷史,(该文已送往《周易研究》杂志)这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易经》被称为众经之首,既是经学,也是管理科学。本文从六个方面来谈易经哲学中对管理者的一系列启发,可见易经哲学与现代管理科学血肉联系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层面研究《易经》,可见其内在阴阳的世界观模式和认识阴阳规律的逻辑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