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学诚的“史德”论,涉及治史原则和史家的修养问题,因而大受人们的重视;接着就是肯定、赞扬有加。早在二十年代,胡适、何炳松等就认为“《史德篇》论主观可以夺真实,其言极精。”(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九十一页)“我以为单就这‘天人之际’一个见解讲,章氏已经当得起世界上史学界里面一个‘天才’的称号。”(何  相似文献   

2.
张爱芳 《河北学刊》2001,21(2):24-28
赵翼所著《甘二史札记》,从正史之体例、史料及史家主体修养三方面,对正史编撰成就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正史编撰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正史编撰“原委”一些重要同题作深入考察,揭示出许多优秀史家的艰辛劳动。文章还有对赵翼与章学诚历史编撰主张的对比,由此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赵翼所论之成就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3.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道德和思想品德修养问题都被列入禁区。谁研究道德问题谁就是宣扬吴晗道德论,谁提到修养,谁就是鼓吹刘少奇同志的“黑”修养,谁就会挨批、挨斗以至戴上反革命修正主义帽子,遭到残酷迫害。 历史是公正无情,而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历史的实践证明:林彪、“四人帮”这伙寡廉鲜耻的流氓和政治骗子,疯狂地鼓吹“非道德论”,正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颠覆社会主义的江山,他们是一伙穷凶极恶的反革命匪帮。  相似文献   

4.
人谓“文学即人学”,其实“史学亦人学”。人创造了历史,历史学家创造了历史学,人既创造历史也创造历史学,历史学毫无疑问是人学。这里的“人学”,首先涉及历史学家之“学”,即他的主体修养问题;其次则蕴含史家面对历史时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瞿林东 《东岳论丛》2001,22(4):80-85
范晔史学思想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是“以意为主 ,以文传意”。一是“因事就卷内发论 ,以正一代得失”。关于“以意为主 ,以文传意” ,就其史学思想而言 ,与司马迁、章学诚相类 ,这个“意”就是对历史内在本质及其演变轨迹的认识和史家作史的目的。关于“因事就卷内发论 ,以正一代得失” ,这既是史家作史的目的 ,更是史家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体现。范晔在《后汉书》的纪传中对东汉一代有关教化与刑罚、安置功臣、改良风俗、外戚与宦官对政治的侵蚀、党锢的教训等问题的论议 ,就充分反映了他“卷内发论 ,以正一代得失”的深刻见解。上述两个方面 ,实为认识范晔史学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明代弘治年间崛起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和嘉靖年间复兴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不仅有拟古主义的失误,而且也有自赎性的反思.他们在逐渐地“自赎”中,孕育出尊重艺术个性、富有思辨智慧的文艺理论,其中之一就是审美情感论. “情者,心之精”.正是在情感论这个审美核心的问题上,明代前后七子的文论不断地显示出变异性.他们不仅主张“因情立格”,进而强调“发抒性灵”,逐步摆脱拟古主义的桎梏蔚为性情的喷薄;而且以他们在文坛上近百年之久的“接力赛”,建构起别具一格的审美情感论.对此,他们中已经有人朦胧地意识到这是“流动情思”,或者说是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重新学习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旨在研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党的建设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新形势下学习宣传《修养》,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探讨新形势下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应着重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重新学习这篇光辉著作,人们一定会得到更多新的启发和教益。文章提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党建思想的结晶,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新形势对我们的要求。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修养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学习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先秦诸子百家中有史家这一家。史家是一家思想, 而不是一门学问。史家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问题上( 即“戎”) 和文化、礼乐问题上( 即“祀”) 。礼是史家的思想核心。《春秋》是史家的创始之作, 而《左传》则是史家的成熟之作。  相似文献   

9.
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历史,是二战后国际史坛的大趋势。本文拟就二战后港台的社会科学理论与史学相结合的情况作一简单评介。首先,关于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关系。这是港台社会科学与史学特别关注的一个方向。对这二者所应具之关系,大致上有两种看法,一种被称为“采借论”,另一种被称为“整合论”。主张“采借论”的人认为历史学应当广泛采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史家建立搜集和整理组织史料的一些架构,提示组织史料的重点,为史家提供较为新颖的课题,促进史家对史实作部分或全面的归纳,并有效地解释历史事实,从而系统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学道与学骂     
读了吴黎平同志写的《正气磅礴,大义凛然——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感慨良多! 回想林彪、“四人帮”横行整整十年之间,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遭到何等恶毒的攻击和诬陷!多少御用“学  相似文献   

11.
修养与实践     
<正> 林彪、“四人帮”及其顾问康生设置的“修养禁区”,随着党中央为刘少奇同志的平反昭雪,已经打破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部名著,已再版发行。我们党讲修养的优良传统,正在恢复。在伟大的四个现代化的实践中,加强人们主观世界的改造,深入研究修养的问题,已突出地提到了理论工作者的面前。这里,我们仅就修养与实践的问题,谈点粗识管见。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创立了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同时也就创立了无产阶级科学  相似文献   

12.
不言而喻,宋代史家既同历史上其他王朝的封建史家本质相同,又同宋代其他文人知识分子和官僚士大夫别无二致,其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检诸历史,宋代史家在反对天命思想方面,的确是“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值得我们注意,应该好好总结。  相似文献   

13.
学者们对儒家人性论和修养论的研究,或立足于人性论而以修养工夫加以论证;或简述人性论之后详述修养工夫,而从人性论上论证修养论之成立问题,则所见甚少,好像这是不言而喻的,其实不然。我们有必要对此一问题做深入的探讨,才能对儒家的人性论和修养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从人性论的角度来探讨修养论,主要关涉到三个问题:一是人生修养的必要性;二是人生修养的可能性;三是修养方法的合理性。先秦儒家是儒家整个思想体系的开创性时期,从阐释的重心来说,它经历了一个由注重修养论到注重人性论的转变过程。儒家开创者孔子对形而上的人性,所言极少,他更多的是关注人的具体的道德实践。而到了孟子和荀子则总是在对人性作一番探讨之后,再对人生修养加以设定。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的觉解与人生关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觉解”是冯友兰人生论思想的基石。冯友兰认为:“觉解”是人生的显著特性,规定了人在宇宙中的重要地位;“觉解”程度决定人生境界的高低;“觉解”还是一种人生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作了平反昭雪的决定,全部推翻了“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种种罪名。我们在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同时,也要清算康生对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的恶毒诬蔑,还《论修养》一书马克思主义建党文献的本来面目,让它继续成为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的重要教材。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所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建党路线,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理论基础,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修养观,是我们共产党员必读的一部重要著作。林彪和“四人帮”出于其反革命的政治需要,曾经给《论修养》加上种种罪名,他们反党乱党,给我们党造成了严重的内伤。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澄清了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深得党心,深得民心。今天我们重读《论修养》,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全体共产党员联系思想实际认真学好这一著作,对于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搞四化,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孟庄心性修养方法是心性论的主体。孟庄心性修养出发点之共性在于三点:一是以直觉求“理”。二是以自然求“德”。三是以主观求“安”。庄子的心性修养方法与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修养方法存在惊人的相似。而孟子的修养方法则和知情意行的个性心理过程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治史修养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史者的史学修养关系到史学著作的可信程度和质量高低,因此,备受历代史学家关注.孔子提出"书法不隐",成为古代史学修养思想萌芽的标志.汉代和南北朝时期,秉笔直书成为著史的笔法和史家的道德信念.唐代刘知几的"三长论"明确了史学修养的范畴,初步建构了治史修养理论体系.元明时期,治史修养思想进一步完善,"正心说"和"二善说"成为清代"史德论"的思想先导.章学诚是集大成者,首次提出"史德"范畴,确立"尽其天而不益以人"的良史评价标准,提出养心术的方法,使得中国古代治史素养思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文论家和文学史家对东晋玄言诗的评价,是贬多于褒。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称之为“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钟嵘《诗品序》斥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时至当代,中国社科院编《中国文学史》对玄言诗的评价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讲...  相似文献   

20.
袁中道是明代晚期公安文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文学理论和修养颇为时人所称颂。同时,他对史学也很关注,其《论史》一文集中体现了其史学见识,主张史文表述应注重简洁之美和生动之美;认为史家必须具备史识;反对专设史官修史,建议以布衣修史,这些都对当时及后世学者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