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振兴出口,是战后日本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方针。日本政府意识到,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要迅速改变其面貌,赶上欧美各国,必须通过进口大量的能源、资源,引进大量的现代化先进技术,而能源与资源的进口,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引进,则必需建立在出口大量工业产品,拥有大量外汇的基础之上。因此,从5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提出了“贸易立国”的口号,战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证实了这一战略的成功。在国际市场中,日本的产品占有越来越高的份额,日本进口贸易量占世界进口贸易量的比重,1950年为1、4%,而到1988年提高到9、9%;日本的出口贸易量占世界出口  相似文献   

2.
运用GTAP模型对中韩FTA给日本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发现:中韩FTA生效初期,虽然中韩双方的关税调降力度并不大,但仍将给日本带来小幅的经济冲击。进入中期后,日本经济所受冲击将会十分突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较初期变动显著。而到长期,日本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将仅在中期基础上同方向、小幅变动。日本产品在不同市场的出口变动会存在差异,但机械电子、化工塑料橡胶、纺织服装、矿物制品等产品的对外出口以及对中国、韩国的出口均将减少。  相似文献   

3.
尽管70年代的日本产业经历了尼克松冲击和两次石油危机,但由于日本政府在大力推行省力化和技术革新投资的同时,彻底实行了以削减雇用为主要内容的所谓"减量生产",因而提高了生产率,形成了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的不可动摇的国际竟争力。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低速增长的70年代以后,在强大的国际竟争力的支撑下,机械产品的出口虽然猛增,成为促进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但另一方面,这种"急风骤雨"式的特定产品出口的激增也引起了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4.
经过两次“石油冲击”之后,日本进口商品结构正在逐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即:在日本的进口总额中,资本设备和消费品的比重趋于扩大;工业用原材料的比重趋于下降;在工业用原材料中,“粗原料”的比重下降,而“材料性制品”(半成品)的比重提高。这意味着,日本的经济结构正在由进口“粗原料”,出口制成品向进口半成品,出口高度加工品转变。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日本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于中日贸易,特别是我国的对日出口有直接的影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东芝机械公司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和国内出口法律的规定向苏联出口一批数控机床。由于该设备有助于提高苏联核潜艇的反侦察性能,美国遂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由推动日本处罚东芝机械和强化出口管制。但这却导致东芝机械等企业中断对华技术出口与合作,给中国造成经济损失。为此,中国同日本进行近一年半的交涉。交涉进程受到冷战期间美国严控东西方技术贸易政策、美国对日政策和日本国内经济变动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对中日技术贸易的认可和中、日经济发展的各自需求,推动中日双方最终达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尽管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萧条甚至衰退,但从国民生产总值看,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①在科技方面,日本对科技研究开发的投入,无论是在经费方面还是在研究者人数方面,在世界上都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多于德、法、英三国的总和。其中,研究开发经费对国内生产总值之比(3%)占世界第一位。②日本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制造技术,尤其是在生产资料方面,能制造世界一流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生产资料出口占日本总出口的约70%。③日本实际上已从“世界工厂”变成了向世界提供先进技术装备和中间产品的强大基…  相似文献   

7.
"IT革命"与日本的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器、精密仪器、汽车、半导体等产品为代表的加工组装型产业 ,曾经或仍然是日本经济的支撑与荣耀。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是这些加工组装型产业的强大竞争力 ,创造了日本经济增长的神话。受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日本加工组装型产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出口竞争力。然而 ,自 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长达近 1 0年的萧条期以后 ,曾经强大的日本出口产业受种种不利因素困扰 ,也是举步维艰。因此 ,重现日本产业的强大竞争力 ,被视为日本经济走出目前困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正当日本产业界、官界和学界为如何再现日本产业竞争力绞尽脑汁之时 ,“…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芬兰经济发展迅速。在1960—1970年期间,就工业生产总额增长指标来说,无论是绝对量还是人口平均产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北欧国家中,它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芬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广泛参加国际分工,集中力量生产优质专业化产品,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较大比重。芬兰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军费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较低。芬兰经济结构的变化开始于六十年代,20年来,农业和林业比重下降50%以上,服务行业有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战略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即由出口主导型经济结构转化为内需主导国际协调型经济结构。这次日本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在对外经济关系上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一 1986年日本政治形势的一个特点是:尽管日本经济由于日元急剧升值引起了出口减少、中小企业倒闭加剧、经济增长率下降到2.5%和失业率上升到近3%等诸多难题,出现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形势,但政治上并未发生70年代那种执政党的危机,“保守回潮”的趋势继续有所发展,自民党的统治有所加强,政局稳定,中曾根内阁推行的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对国外钢铁、非金属工业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日本对国外钢铁、非金属工业的直接投资是从50年代未期开始的。1958年1月,日本和巴西合资的米纳斯、杰拉伊斯钢铁厂首先成立。60年代以后,新日铁、日本钢管、神户制钢所、住友金属工业和川崎制铁等都先后在国外开始了当地生产。到1970年3月未,日本对国外钢铁、非金属工业的直接投资共81件,1.29亿美元,分别占对国外制造业直接投资件数的8.1%,金额的18.6%。进入70年代以后,一方面,日本作为钢铁工业大国,继1970年度钢产量突破9,000万吨后,1973年度又达到了创记录的11,913万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日本钢铁、非金属工业发展受到了国内需求停滞、出口增长缓慢、工资成本提  相似文献   

12.
日本精心营造亚太经济合作计划动因探杭州商学院国际经贸系章新70、80年代以来,尤其是80年代,整个世界经济低速增长之时,日本经济分别实现了4.5%、4.3%的增长率,经济增长最快。格外令人瞩目。有人根据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和将可能发挥的作用,预言...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末日本将进入老龄社会据国外有关报刊报道,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人口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199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往、数的12%,略低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本世纪末,日本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将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日本丧失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与日本1999年以来对华投资增速放缓、占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下降有着密切关系。只要日资企业继续提升投资结构和技术水平,从边际产业转向比较优势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就能带动设备和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使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速度和规模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这样,日本仍有可能恢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和社会改造,日本尽管经济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日本对内存在公民文化身份的认同不清,对外出现国家文化身份的缺失,因此一种文化不安全感充溢着社会。80、90年代,日本政府利用其国内文化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契机,适时推出文化立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既满足本国人们现代精神消费需要,又对国民进行文化价值观的集体建构,而大量出口文化产品,让国际消费者感知日本文化符号、社会价值的同时,提升其文化的国际认同、建构良好的文化形象。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发展特征中文化民族主义起到了内化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16.
胡文涛  林坚 《日本学刊》2011,(1):120-131
由于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和社会改造,日本尽管经济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日本对内存在公民文化身份的认同不清,对外出现国家文化身份的缺失,因此一种文化不安全感充溢着社会。80、90年代,日本政府利用其国内文化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契机,适时推出"文化立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既满足本国人们现代精神消费需要,又对国民进行文化价值观的集体建构,而大量出口文化产品,让国际消费者感知日本文化符号、社会价值的同时,提升其文化的国际认同、建构良好的文化形象。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发展特征中文化民族主义起到了内化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半个世纪前 ,日本开始在战败后的废墟中重建家园 ,终于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这在亚洲国家中堪称一枝独秀。当然 ,其战后的高速发展 ,除了日本人民的辛勤劳动以外 ,还有很多客观原因的影响。但因不属本篇讨论的内容 ,在此暂且不论。实际上 ,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 ,正值日本“泡沫经济”鼎盛时期。当时的日本人雄心勃勃 ,高歌猛进 ,他们进军华尔街 ,蚕食好莱坞 ,高价购名画 ,低价抛汽车 ,为日本产品雄踞天下而骄傲 ,为自己在经济战争中“战胜”美国而陶醉。可是 ,90年代初期以后 ,随着日本经济的下滑 ,…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需要“以进养出”,即有选择的进口必要的原料和燃料,加工成产品之后再出口。战后,日本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和保护本国的新兴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采取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加之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世界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相继出现,使日本的产业和贸易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日本为了缓解与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和满足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日本政府把  相似文献   

19.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将日元升值看成经济恢复的重大风险,而将日元贬值作为经济恢 复的重要手段。这种根深蒂固的“日元贬值有利论”的产生,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持续的日元升值,以及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有关。同时,日本政府的各项经济对 策失效,也使日本倾向于利用汇率杠杆调节经济。而从经济因素分析来看,则与“初期条件 ”和“转嫁率”有关。尽管日本偏好日元贬值,但是日元贬值在日本经济中的实际作用并非 如理论分析的那样 ,日元贬值未必使出口扩大、进口减少。在日本经济的变动中,也并不存在日元贬值导致经 济恢复、日元升值导致经济恶化的明显的对应关系。近期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基 本面的恶化,日本政府的放纵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斯里兰卡外贸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里兰卡在1815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后,从一个自给自足、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国家,茶叶、橡胶、椰子成为其出口的三大产品。斯里兰卡出口这些产品以换取粮食及其它生活必需品。 独立后的很长时期,斯里兰卡仍未摆脱以这三大经济作物为支柱的经济结构。以经济改革前的1977年为例,出口商品中,茶叶、橡胶和椰子占74%,其余为工业品、宝石、小经济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