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阳朝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85-86
债权转让通知,为转让人或受让人向债务人通知债权转让事实的行为,其性质为观念通知,属于准法律行为.而债权转让合同的当事人双方是债权人和受让人,对债务人进行通知只是债权人是否履行转让合同的问题,而非决定转让合同本身生效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卫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5):102-104
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债权二重让与的效力,但在司法实践当中,债权的二重让与却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关于债权二重让与的立法例,结合我国的民法理论,指出了我国应在正确区分债权让与合同和债权让与的关系的前提下,以通知作为债权移转的生效要件,本着保护债务人的原则,解决债权二重让与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在共同担保中,某一担保人受让债权的行为被《担保制度解释》第十四条明确认定为承担担保责任,但由担保人受让债权产生的法律问题也日益显现。司法解释排除其他法律性质的理由不充分,其规范效果存在只能约束担保人的缺陷,未能释明是否继续适用债权让与的规则,这些解释,造成《担保制度解释》第十四条在实践中的适用存在一定争议。现行结论的合理性从解释论的角度补充说明,应扩大解释受让主体的范围、强化规制效果、约束担保人的关联人受让债权,以保护其他担保人的利益,保留债权让与的规则。同时,遵从程序性要求,由受让人及时通知债务人及其他担保人。 相似文献
4.
王中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1,20(1):25-28
针对商品房预售中存在的一些诸如“一房两卖”,“先抵后卖”和“先卖后抵”等典型问题,指出明晰商品房预售各环节债权与物权的对抗效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还对与之有关联的一些特殊制度,如登记制度、侵害债权制度、撤消权制度等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5.
李二桃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37-39,42
从最初的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一枝独秀,到今天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遍地开花,对其的处置方式也由从最初的单一的政策性剥离到今天多种手段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运作,中国的不良债权资产的处置清收工作已经走过十个年头。资产公司从无到有,配套法律法规从零到慢慢不断健全,不良债权处置工作的探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具体操作中,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参差不齐,导致具体处置中出现不同结果。本文结合笔者自身自身的实践经验,从微观角度对不良金融债权转让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力争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甘勇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9(5):600-603
随着商业实践的发展,国际债权转让日益增加,债权转让的法律适用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传统的债权转让的法律适用规则是采用统一的规则适用于所有的情形。现在英国有关债权转让法律,则往往采取分割的方法,分别对债权的转让性、转让人与受让人的关系、债权转让对第三人效力、受让人与债务人的关系、债权转让优先权等不同的方面适用不同的规则。英国的这种做法对我国债权转让法律适用具有参考作用,我们应该完善我国的相关冲突法立法。 相似文献
7.
甘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5):600-603
随着商业实践的发展,国际债权转让日益增加,债权转让的法律适用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传统的债权转让的法律适用规则是采用统一的规则适用于所有的情形。现在英国有关债权转让法律,则往往采取分割的方法,分别对债权的转让性、转让人与受让人的关系、债权转让对第三人效力、受让人与债务人的关系、债权转让优先权等不同的方面适用不同的规则。英国的这种做法对我国债权转让法律适用具有参考作用,我们应该完善我国的相关冲突法立法。 相似文献
8.
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的法律性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预售商品房转让 ,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实中 ,大量存在预售商品房转让合同纠纷。通过探讨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的法律性质 ,得出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为债权行为 ,旨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房地产纠纷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交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网络交易核心主体的网络店铺存在转让的现实需求,因网络店铺属性在司法、理论及实务处理层面并无一致态度,导致网络店铺的转让诉求出现了被差异化对待的现象。网络店铺转让符合民法基本理论,更符合现实需求,应充分考量网络店铺经营者、平台利益及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理顺店铺转让路径,而非简单地禁止转让或允许自由转让。 相似文献
10.
王中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1,(1)
针对商品房预售中存在的一些诸如“一房两卖” ,“先抵后卖”和“先卖后抵”等典型问题 ,指出明晰商品房预售各环节债权与物权的对抗效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还对与之有关联的一些特殊制度 ,如登记制度、侵害债权制度、撤消权制度等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11.
孙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
债权让与中的通知表现出依据一定方式和手续产生特定结果的特点,属于广义程序的范畴,其中程序之启动与效应是判断其正当性的两项重要指标。转让人与受让人均可启动通知程序,但在效力上应有所差别;预先通知无效,"中间省略之通知"应为有效;通知程序在外部效应上,对第三债务人有绝对的约束效力,但不能对抗债权流通中的其他第三人;在内部效应上,其不应成为决定债权归属的要件。 相似文献
12.
论债权人代位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曙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1):102-106
通过系统地研究债权人代位权特征及发生要作,债权人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债务人、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债权人代位权裁判所产生的法律既判效力三个问题,指出债权人代位权在我国是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对其如何适用尚有争议情况下,对其进行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14.
物上请求权在性质上属于债权 ,其种类应包括返还请求权、妨害除去请求权及妨害预防请求权 ,物上请求权不应适用消灭时效 相似文献
15.
杨丽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4):89-93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集中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财产权的法律性质上.本文从所有权结构的历史考察入手,分析国家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及其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产权关系,明确所有权权能可以分离的理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连接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此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不再虚置,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形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金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其立法基础和标准不统一,导致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相互矛盾.我国应确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制度,在条件成熟时以立法形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7.
石丽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5):44-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次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中确立了代位权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 ,对于弥补债的传统救济方法的不足 ,确保债权的实现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债权人代位权与其他权利不同 ,具有其特殊性。相关法规规定了代位权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8.
程令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99-103
无权处分制度存在危害交易安全、易生欺诈且与权利瑕疵担保冲突等问题。原因在于宥于有物权合意必有物权变动的桎梏,未能正确处理公示与包含于债权合同的物权合意在物权变动上的关系。物权合意的成立、生效及是否发生物权变动由立法政策决定。债权形式主义下物权合意与公示在物权变动上的正确关系是物权合意有效,但不经公示不发生物权变动。 相似文献
19.
黄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认为,企业侵蚀国有银行债权的方式有:1.推行企业破产,废除银行债权;2、推行合资改制,逃避银行债权;3推行“母体裂变”,架空银行债权。其导因是:1.企业债务沉重;2.中央与地方利益矛盾;3.缺乏法律保护;4.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要解决银行债权被侵的问题,应明确银行产权,使之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具有法人地位,并推行和规范银行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罗能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22-27
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审视产权,主体性是产权运作中的基本原则之一。产权主体性原则是基于产权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伦理的基本价值要求提出来的,是对产权制度安排和产权活动中主体的道德权利、伦理责任和伦理目的的基本规定,它主要包括产权使用自主、产权交易自由和有利于人的发展三个方面的伦理规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