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密切相连,现代化理想寄托看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并在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做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与改革开放相结合、与世界的外部环境相连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造.中国现代化进程预示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2.
我国以解放思想推动的改革开放已有30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不是回归资本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其间大致包括三个30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30年、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在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矢志不渝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引领人民群众前进的先进纲领,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关进礼 《社科纵横》2008,23(12):15-16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可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王淼 《社科纵横》2014,(4):27-29
党群干群关系是党在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法宝。必须高度重视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各种主要危险。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行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政策、尽快转变政府职能等措施,形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长效机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栾量海 《社科纵横》2010,25(1):20-23
新中国6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与成就: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社会道路;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取得初步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国正走向现代化和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香港和澳门胜利回归,台湾与大陆关系朝着和平方向发展,祖国统一大步进展并走向祖国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8.
"两个大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指导必须关注的两大战略重点,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在战略层次的升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方略.这一战略构想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认真学习和贯彻"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对逐步缩小东部沿海与西部内地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以来屡遭挫折磨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作为党的主要领导者毛泽东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开始了不断的探索,毛泽东关于"中国梦"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是我党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资源。总结毛泽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探索和贡献,特别是毛泽东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殷方龙 《创新》2007,1(4):119
殷方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主任)于2007年6月29日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支撑.文化兴则国家旺,文化弱则国运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1.
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伟大飞跃。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改革观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胡同在逐渐减少,此种现象引起了诸多人士的关注。本文拟从影像记忆的角度探寻30年来人们为了抢救和保护北京胡同所作的努力,挖掘北京胡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沿时间脉络描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轨迹。在此基础上,指出北京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已经在向后工业化方向发展;市场经济的发育与职业结构的升级是阶级阶层结构变迁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奇迹”取得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领导。其中包含中国共产党的四种核心执政能力:理论创造能力、自我革新能力、集中统一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能力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能力为其组织机体整体上保持生机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能力为其全力以赴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足够的驱动力量;而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规划能力则为其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提供了持久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韩玉玫 《学术交流》2004,2(4):23-2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创立这一理论和制度;第二代领导人完善这一理论和制度;第三代领导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和制度。尤其是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多党合作制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有着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决策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中枢系统,也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决策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创建新中国的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决策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决策权力日趋集中的体制,存在着决策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制度化程度低、偏重经验决策、决策过程封闭和缺乏自我修正与调节机制等弊端。改革开放后,决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决策结构、决策方式和决策机制三个主要方面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为导向的决策体制改革,成功应对了中国由经济和社会迅速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决策体制改革呈现出的基本趋势是:从个人决策向民主决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从决策组织高度集中向决策组织结构分化、从封闭式决策向开放式决策、从被动参与决策向自主参与决策、从决策非制度化向决策制度化转变。一个中国共产党主导、多方参与、科学论证、过程开放、依法运行的决策模式在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进程中,一直存在着以模式为导向还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两种改革思路之争。围绕这两种改革思路展开的理论之争主要有: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计划与市场问题、宪政问题、民主社会主义问题、普世价值问题等;在理论争论和实践检验的双重考验中,“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论”成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思路的通俗称谓,并战胜以模式为导向的改革思路,成为中国改革的主导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反腐败的罪名体系走过了一条逐步精致化、细腻化的发展历程,完成了多次细化和全面转型,形成了严密的反腐败刑事法网和二元制罪名体系。二元制的反腐败罪名体系在过去30年间贡献卓著,它不仅是法律逻辑自然演进的结果,背后也承载着复杂的社会变革因素,更体现了立法者试图在制度层面遏制腐败的主观期待。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和范围的加大,中国反腐败罪名体系的未来走向,必然是坚决废弃二元制罪名体系和彻底恢复一元制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敦送  张传真 《创新》2009,3(2):61-64
任何创新理论都是继承前人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产生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进行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体系。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跃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逻辑统一。弄清二者的内在联系,对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做一个总体性的思考,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都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正、反、合过程,只有不断地对一些新矛盾进行新的反正,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转向新的综合。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既要充分肯定三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内部的矛盾,生产关系内部矛盾,以及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等等问题。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在继续坚持市场改革的同时,要重新强调国家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关于所有制结构,在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同时,要重新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关于分配关系,要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