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河南南阳汉画馆内收藏的画像石有千余块之多。其中角抵画占有一定的数量.就角抵戏中赋于故事内容的表演形式,周到同志已作了研究,①颇有见地。然而南阳汉画像中的角抵戏并非这一种形式,笔者愿再作进一步的探讨。关于角抵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邈远的上古时代的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战争的结果,黄帝打败了蚩尤。由于黄帝和蚩尤名子都威震远近影响较大,所以在古人的信念中,被  相似文献   

2.
“角抵”这个名词的出现应在秦末,《史记·李斯列传》记:“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裴驷案:“觳抵即角抵也。”“方作”应表明开角抵之始端。实际上角抵起源于战国,正如《集解》应劭所言,习武时以角抵为戏乐,是较量智慧和力量的一种手段,到秦代才改名为角抵。宋代高承的《事物记原》卷九引《汉武故事》中,也认为秦二世在未央宫内设角抵是起源于战国。  相似文献   

3.
角抵戏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戏剧样式,<东海黄公>是汉代角抵戏的代表性剧目.该文考察了该剧目出现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嘲讽方士巫师的喜剧内涵,指出它实际上是对汉武帝时期迷信方士巫师行为的反讽;该文还探讨黄公禹步"怪三步"的来由,以及作为古老的泛宗教文化形态的咒语"粤祝"产生的地域背景与历史渊源,附论咒语在现代社会存在的某种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秦汉角抵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颖 《南都学坛》2003,23(5):117-117
<正> 角抵,俗称摔跤,在秦汉期间,又叫“角力”、“相搏”、“斗力”等。从目前出土的与角抵有关的文物看,秦汉时期已形成几种不同的角抵方式。1955年,陕西长安客省庄出土的角抵纹透雕铜牌(习云太:《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61页),塑造了两位高鼻、深目、长发的角抵者。比赛双方都赤裸上身,下身穿宽松长裤,互相弯腰、扭抱;左边一人用两手分别抱住对方的脚和腿。在其身后各有一匹马相向而立。画面的背景是枝繁叶茂的树林,显然这是一幅少数民族在野外角抵的场面,其方法是有固定搂抱的要求,即一手抱腰,一手抱腿。此图可说是我国最早的角抵形象的记录,至今在某些少数民族中还保留有这种摔跤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摔跤运动发展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抵”认作戏剧的前身或雏型 ,马端临认为角抵是“杂技之总称”,不专指摔跤 ,这都是有一定的道理 ,不是牵强附会之说。也许摔跤在汉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向着艺术表演的方向发展 ,于是发展出“角抵戏”,一是在分化演变的过程中继续保持体育竞赛的原有性质和特点。河南登封县汉代画像石刻中划画着角抵的情状 ,画中有两人窄袖束带 ,头戴角形帽 ,作摔跤状。三、唐宋时期的摔跤运动摔跤运动的这种分化和演变发展到唐代仍在继续。在唐代戏剧表演中也有角抵戏 ,它一般被安排在正戏演完之后。《唐音癸签》中说 :“角力戏 ,凡陈诸戏毕 ,左右两…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先生的力作之一《宋诗选注》,1989年9月出第二版,就重印而言为第六次。钱先生在《第六次重印附记》中写道:“—九八五年重印后,我又有些增改,主要在注释里。这书又将重印,而纸版损旧,得全部重排;出版社容许我有机会,把修订各处都收入书里,我很欣幸。”对于钱先生的修订工作,王水照先生有一段话说得很好:“钱先生的所有著作,从《谈艺录》、《旧文四篇》、《也是集》(两书又合编为《七缀集》)到《管锥编》,都有反反复复的‘增补’、‘补订’、‘补遗’,而且都是‘明码标价’,而不是暗中‘改头换面’‘自我整容’。……这些修改,除少数属于订正外,绝大多数是增补例证,发展和完善论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一千多年来注家纷纭,莫衷一是。郭绍虞先生的《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一书,比观众说,分类排比,详加按语,集其大成,诸家引用,多以此为准。马茂元先生作《论戏为六绝句》及《谈杜甫七言绝句的特色》,论述了《戏为六绝句》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说它“是一篇杜甫的论诗之纲”。就《戏为六绝句》的主题和结构加以推敲,自认为诸说皆有不当之处,略表已见,就正于诸位先生。  相似文献   

8.
安徽淮北市汉画像石遗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淮北市辖区,在秦、两汉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建国后,淮北市出土众多汉画像石。这些汉画像石表现内容、题材宽泛,艺术风格多样,具有古典现实主义、古典浪漫主义、古典立体主义特色。相对于全国其它地区的汉画像石,淮北汉画像石有着独特面貌。《乐队伴秦建鼓舞图》、《纪年朱雀铺首衔环图》、《天马行空车马出行图》、《门吏图》是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释“悳”     
鲁迅先生在他的《名人和名言》中曾写了如下的一段话: 还有江亢虎博士,……谈到小学,说“‘德’之古字为‘悳’,从‘直’从‘心’,‘直’即直觉之意”,却真不知道悖到那里去了,他竟连那上半并不是曲直的直字这一点都不明白。这种解释,却须听太炎先生了。(鲁迅:《名人和名言》) 一九七二年底,我的一位朋友给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作注,要我帮他解决一下有关“悳”字的形义问题。他既问道于盲,我则义不容辞。曾先后给他写了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  相似文献   

10.
赵纪彬先生在《论语新探·释人民》中,对“人”、“民”两字用了不少篇幅,进行了考证和论述,得出的结论是:“‘人’是统治阶级,‘民’是被统治阶级,所以孔丘对‘人’言‘爱’,对‘民’言‘使’”(《论语新探》第三页)。又说:“‘民’是奴隶阶级,‘人’是奴隶主阶级。”(《论语新探》第二十六页)等等。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对此结论,有的学者采取了不理会的态度,有的也作了一些与此不同的阐述(见《郑州大学学报》七八年三期三十八页)。但是有的同志,至今还作为不可动摇的定论来引用。我在《关于孔子“仁”的思想》一文中曾说:“孔子的‘爱人’是泛指,有普遍意义,不是指特  相似文献   

11.
自从鲁迅先生批评赵景深先生“无端地‘牛’了一下”,将the Milky Way译成“牛奶路”以来,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最近,董乐山同志在题为《文化断层与错位》(《读书》月刊1984年第九期)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了为“牛奶路”翻案的问题.董文指出,“赵景深先生的缺点是没有弄清楚这‘奶’究竟是人奶,是仙奶,还是牛奶,就贸然译为‘牛奶’.要是当初他译为‘仙奶路’,或者为保险起见,留个后路,含混地译为‘奶路’,我看就完全可以站得住脚.否则,如果译为‘银河’,就无法解释朱庇特率领众神从何取道返回天宫的了,除非是坐船?”董文认为,“有一点是明白的,中国叫‘银河’的东西,在西方叫  相似文献   

12.
王力先生是语言学界的老前辈,他所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古》),作为大学教科书也已二十多年了。我在认真学习和教课实践中,产生了些问题,为求弄懂弄通,便师生研讨,质疑问难。后来渐有扩大领教面的奢望,于是贸然撰写小文,以见教于同仁。现分“问题的缘起”、“《王古》的答案”、“‘代词’说质疑”、“‘复指’说问难”、“‘助词’说浅探”五个小题列述于下:  相似文献   

13.
安多地区的藏戏是一种不同于西藏藏戏的藏戏,而过去大家总是将它作为西藏藏戏一样的看待。人们总是习惯于按照西藏藏戏的特点去介绍安多藏戏。在新版《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有关藏戏的条目中,都一点没有提到安多藏戏的问题。有感于此,我于1983年秋,写了一篇《浅谈西藏藏戏与安多藏戏》的文章(载1985年第二期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对这两种不同的藏戏作了一点初步的比较性研究,引起了一些民族戏剧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正> 近读廖仲安先生的《反刍集·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其附注说:“近年,我读李白的《长干行》‘早晚下三巴’一句,才注意到这个‘下三巴’不是‘到三巴’、‘往三巴’,而是‘离三巴’,因而联想到杜甫这句诗中的‘下襄阳’,也未必是‘到襄阳’或‘往襄阳’,而可能是‘离襄阳’”。我以为:廖先生的解释既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有无复辅音的争辩,已经停下很久了,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虽然时常也有人提到这件事,但是当作问题来讨论的却比较少.(以前唐兰先生曾为文反对中国古有复辅音,最近朱星先生才又在他的《古汉语概论》里,对复辅音说,加以批驳.)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我懂得了“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道理.因而联想到高本汉(Karlgren),林语堂等人,在他们的古汉语研究中所津津乐道的复辅音问题,实际上也是主观片面的论点.拣取少数符合个人假设的例证,加以渲染夸张,视为定论.如高本汉在他的《中国语言学研究》中说:“从事实上说来,中文‘镰’字乃由‘兼’而得音,‘兼’古  相似文献   

16.
我和周烽同志的拙作《从‘斯’字看论语》一文,发表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六期后,该刊编辑部转来杨剑桥同志《关于‘斯’字词义的一点意见》(以下简称杨文)。杨文否定了我们所肯定的‘斯’字应当是动词,作分析之义解的论断,论据有四点,兹一一答复如下: 杨文第一个论据:“《说文》探究的是字的本义,但字义不一定等于词义。”《说文》确实探究的是字的本义,然而先秦的字义实际上就是词义。张世禄先生写的《古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5页上说:“‘字’是和‘词’紧密联系的。我们阅读任何作品,必须坚持‘字不离词’的  相似文献   

17.
正日子跌进腊月,与老家人见面,最多的是谈论乡戏锣鼓了。"娃子哎!我今个儿可是受乡亲们委托,来‘刮'你了啊!""怎么?今年的戏又演大了?"我知道,老家人张嘴说"刮",一定就是过年村里的戏又演大了,不是又请了老师,就是又要添置戏装和乐器了。"那当然啊!今年村里人都搬迁住上了新楼房,那大伙过年不大‘弄'一回还行!"来"刮"我钱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元剧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古代戏剧的形成,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萌芽和发展成熟的时期。大约在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的前半世纪,也就是我国宋、金时代,从秦、汉以来的巫觋、优孟、百戏、角抵戏、代面、踏摇娘、参军戏等表演伎艺和不成熟的戏剧表演,逐渐形成了有四五个固定角色表演故事的杂剧和院本,还有流行在浙江温州一带的戏文。虽然,除戏文《张协状元》可能是宋人之作外,其它宋金杂剧和院本,都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但是,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直面希望     
宦洪云 《金陵瞭望》2005,(15):50-50
鲁迅先生用“丰之余”笔名写过一篇《扑空》。施蛰存先生说:“丰先生作《扑空》.其实并未‘空’,还是扑的我。”  相似文献   

20.
三论庄子     
在《论庄子》(见1961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这篇论文里,我说:“关锋同志的《庄子哲学批判》(见《哲学研究》1960年7—8期),已经对于庄子哲学作了深刻的批判,挖透了庄子的‘底’了”。近来又作了一些进一步的研究,我觉得关锋同志对于庄子的批判在基本方向上还是正确的,但是,庄子哲学的“底”似乎还需要再挖一下。关锋同志说:“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是这样一个三段式:‘有待’——‘无己’——‘无待’。‘有待’、‘无己’、‘无待’是庄子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