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统民本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展拓深化的发展过程,其固有的内在矛盾影响中国政治统治几千年,并继续发生影响.毛泽东以人民民主专政的方法基本上解决了其内在矛盾,但不够彻底;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的基础上,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法,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又一次超越;江泽民在总结毛泽东、邓小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主张,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较为彻底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达到成熟,战国以降,无重大发展,直至明清之际,才达到民本思想的顶峰。因此,传统民本思想是具有全民认同的影响中国统治方略达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抛弃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人民性的精华,进行综合创新,从而彻底实现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化转换。一、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都主张以民为主体,以民为本位,而且承认民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将民众的利益置于君主利益之上,主张“听于民”,这在当时显然是先进思想。但是,传统民本思想未曾论及如何…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中民本思想的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本思想博大精深,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延续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认其自身存有的历史局限.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传统民本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很好地将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克服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以"关注民生、保障民权、发展民主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儒家民本思想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民本思想渊源于商周 ,形成于春秋战国。进入封建社会后 ,随着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间矛盾斗争的起伏而上下波动。秦末、隋末、明末农民大起义 ,促成了汉初、唐初、清初民本思想的新高潮 ,迫使统治者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导致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出现。到了近代 ,随着西学东渐 ,传统民本思想开始向近代民主思想嬗变 ,成为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群众观点的深厚文化土壤。弘扬民本思想的精华 ,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本思想的意蕴及内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贤  杨森 《河北学刊》2008,28(1):229-231
本文追溯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民本思想的基本含义及其内在矛盾。民本思想的基本含义是:民是国家社稷的主体和根基;民心是发政施治的依据;最终意义上的主权在民;君明官贤,明刑罚,倡导德化,是民本思想的治道。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的民本思想 ,具体体现在 :人民利益至上是其民本思想的核心 ,思想路线的群众性是邓小平民本思想的现实体现 ,尊重人民的创造力是邓小平民本思想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创造性结合的成果。其内容主要是在政治上重视民众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上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共同富裕;在文化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建设上重视民生。邓小平的民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雷松 《中州学刊》2015,(3):105-109
民本思想在宋代非常活跃,众多的思想家们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阐述。在胡安国的思想体系中,民本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爱民、恤民、与民同忧乐的思想主张。急民事、惜民力的民本措施是王道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胡安国王道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径。在两宋种种社会现实矛盾和民族矛盾急遽上升的背景下,胡安国"恤民固本""与民同忧乐"的主张,认识到人民的历史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又不可能真正彻底实行,带有明显的改良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民本思想既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重民思想的精华,又糅合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权观念和经济学知识,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是对传统重民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与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民本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世纪以来中国民本思想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较系统的评介,认为20世纪民本思想研究过于偏重古代民本思想的讨论,忽视了近代民本思想的命运方面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有动态研究和静态分析两种:前者研究重考据、重文献、重传承、重发展演变;后者重文本、重思辨、重定性分析和价值判断。研究的动机有求真、求用和求善三种。但资料发掘和整理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老庄民本思想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及"天道自然"认识的基础上,老庄建立了以顺民自然之性为核心的民本主义思想体系,提出了轻徭薄赋、消弭战争、减省刑罚等尽量减少对民众生活干预,使民众能够自由生存、生活的主张.相对于儒家积极有为的民本思想而言,老庄的民本思想是一种倡导无为而民自化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民本思想的核心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其主要内容就是着力解决民生、民富、民权问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从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出发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民本思想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客观存在的国家权力的公共属性以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民本思想发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依据、社会根源和政治动因.其主要导出途径有宗族观念、宗教观念、政治经验、社会认知等.就思想逻辑而言,四者都可以单独构成民本思想的来源.就文化形态而言,四者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民本思想的支柱.就实际发生过程而言,对现实政治关系的清醒认知可能最先发生.民本思想与早期王制的伴生关系证明:民本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是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本思想深刻影响了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对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政治形态的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古代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其工具本位的价值取向及道德本位的实现途径,是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超越、提升了传统民本思想,使其实现了从"英雄创造历史"到"人民创造历史"、从"民贵君轻"到"人民民主"",从"为政以德"到"依法治官和以德治官相结合"的现代政治文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不断地被丰富.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把它同马史思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赋予它新的含义,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特色的民本思想.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本思想,形成了既有传统特色又包含着唯物史观基础的科学的、全面的人民观.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洁 《理论界》2006,(1):47-49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思潮和主流意识形态,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但与现代民主思想相比,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批判地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克服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陈超 《东南学术》2007,(4):162-168
本文阐述了曹学佺民本思想的产生,探讨了曹学佺民本思想的发展,揭示了曹学佺民本思想的积极意义。文章认为,曹学佺在继承儒家仁政爱民思想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创新,从而把儒家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重要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与德治主义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与封建君权相互调节,相互强化;与封建专制相互依存,相互背离;与尊君思想相反相成,互成一体。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都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意是政权的基础,民生是治国的出发点,但是,两者在政治观、历史观、伦理观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都肯定了人的地位和历史作用,体现了对人的价值关怀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两者在理念、价值、实现途径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着质的不同。以当代中国的历史境遇为背景,实现"臣民"向"公民"的根本转变、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以及民本与西方人本的当代融合,自觉地对民本思想进行现代转型,才能使它在当代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9.
《尚书》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中生命力较强的部分。在中国的奴隶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和频繁的战争促成了民本思想在西周的萌芽,王权的更替使得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治者正视民众的作用而产生了最早的的民本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重农裕民、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等几个方面,具有开创性和进步性的特点,这些思想观念在当时缓和了阶级矛盾,警示了统治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成康之治"。  相似文献   

20.
关于深化民本思想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关系研究为中心,探讨深化民本思想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主张从历史过程、社会普遍意识、理论结构、思维方式及现代政治学等诸多层面和视角,全面考察民本思想的特点、本质及其与专制主义的关系,并从中发掘具有普遍价值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