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性自由与神性自由--论舍斯托夫的自由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所说的人的自由是人在客观现实中进行选择的自由,这种观念得到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论证.然而宗教哲学家却在这种自由观中看到了人对世界之恶的无能为力,亦即人的不自由.舍斯托夫从人内心深处的自由愿望出发,并依据人的神性理念和使命的基督教思想,批判理性自由观,指出人所应有的自由不是在善恶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而是使世界脱离恶的自由.本文在俄罗斯和西方哲学与宗教思想史背景下论述了舍斯托夫的自由思想,并对其整个宗教哲学略作评析.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的自由观开启并规定了西方传统哲学中自由的两个路向:一个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唯智主义的自由路向,一个是希腊晚期反知识论的自由路向。古希腊自由观的问题是本体的自由没能建立。中世纪基督教的自由走的是第二个路向,它试图把自由植根于信仰之上,但却出现了自主性自由与接受性自由的悖论。近代康德前的哲学家走的仍然是知识论的路向,它否定了把自由建基于信仰之上的可能性,但这种自由仍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普通人很难拥有自由。康德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变知识论的路向为反知识论的路向,把自由引入道德领域,但由于其哲学的二分性,其自由仍具有消极性。黑格尔克服了康德的二元哲学,建立了积极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关于理性主义自由观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用后现代主义的“宏大叙事”概念 ,对传统的理性主义自由观的局限及其思想基础进行了分析评价 ,认为这种自由观贯彻的结果势必导致将人工具化、片面化 ,使自由沦为一种抽象的理念。与此相对应的 ,文章提出 ,应首先将人视为一种生命形态 ,从其内在的欲求出发来理解人的自由追求 ,在此基础上 ,确立起理性的价值 ,从而将人的自由真正落实为感性与理性、灵与肉、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淑梅 《求是学刊》2005,32(3):43-48
罗尔斯从人的能力结构入手考察人的自由及其根据,建构了与平等相结合的自由观,认为社会结构要根据人们的道德能力确定和调整基本自由,并对人们的自然天赋能力的社会分配进行调节。在社会的不同部分,社会调节的原则不同。与平等相结合的自由的原则确定了平等的自由及其优先性,并按照平等的自由的方式规导和影响差别原则。差别原则通过对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限制,维护政治自由的公平价值,实现自由与平等的适度结合  相似文献   

5.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把他们的国家称之为“自由国家”,并鼓吹用西方的自由价值观,来“影响”和“缩短”共产主义的“预期寿命”。西方的资产阶级自由观有很大的欺骗性和局限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自由”进行科学分析,划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资产阶级自由观的思想界限,并肃清资产阶级自由观在我国的影响。一、要用历史的阶级的观点看自由自由,从其哲学含义来说,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依据这种认识对世界的改造。自由,从其政治含义来说,就是指社会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的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怎样看待政治自由?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要用历史的阶级的观点看自由。资产阶级为了掩盖资本主义自由的阶级本质,用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把自由说成是抽象的、超阶级的。但是,在阶级社会里,抽象的、超阶级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自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自由要求和自由标准。  相似文献   

6.
传承与超越--严复自由观理论意义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西方文明的挑战以及中国的日益衰亡,严复以其融贯中西的深厚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华民族的际遇作出了相当独特的反应和回答,他认为西强中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自由之有无.因此,为救亡图存他在中国大力宣扬西方的自由思想,并肯定其内在价值.但同时他又冷静地提醒国人,自由思想可能带来的流弊,因此,在大力鼓吹自由之时,又着力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并且进一步指出自由的获得与国民素质的关系,进而,将国家民族的现代化与公民个体的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对自由的理解,对当时思想界的除旧布新、文化重建,贡献至巨.因此,充分理解和阐释严复的自由观,就成为我们追溯他所处时代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轨迹的重要线索;同时深入分析和探讨严复的自由观,对于理清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识起源,也有其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萨特哲学的中心思想,就是探索人和世界的关系,或意识和外部存在的关系。因此,自由是他反复弹奏的主旋律。萨特认为自由并不是人的属性和本质,而是人的存在本身,即自由是指人的自为的存在、纯粹意识、人的主观性、虚无。因此,萨特的自由是个主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范畴。由于处于本体状态的自由是一种虚无,它只有通过自由选择才能把自己变成所愿意的是,所以自由是选择的自由。同时,自由又是绝对的;自由和责任是不可分的。萨特在自由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其自由观的立足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因而是非科学的,是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8.
徐艳  吴德勤 《社科纵横》2010,25(4):111-113,127
本文以弗洛姆深刻的生存思想与自由观为研究对象,将弗洛姆的生存思想与其自由观进行关联分析,努力打通"重生存"和"积极自由"、"重占有"与"消极自由"之间共同的内涵本质。接着进一步通过对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重占有"与"重生存"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引导出真正自由地选择真正生活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的自然与名教之辩和个体与整体之争始终内含着人的自由问题,但这一时期所言的自由又始终受着必然之理的关系。为此,如何协调自由理想与必然之理的关系,就成为魏晋玄学的内在主题。本文主要考察了王弼的由强化必然而引向顺命的命定观;阮藉、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由主体现;向秀、郭象的由否定因果序列而提出顺乎自然的逍遥理想,却又把逍遥界定为无心而安于命的宿命观。  相似文献   

10.
自由社会主义是在西德出现的社会主义的新倾向.其主要倡导者是:E.海伊曼的后继人H.D.奥尔特科普、W.A.埃尔和本文要研究的对象G.维萨等人.因为这种社会主义与历来的社会主义不一样,所以称它为"自由社会主义"或"新社会主义".本文以新自由社会主义者G.维萨的观点为中心进行探讨.维萨通过以下三个论点对"自由社会主义"作了论述:(1)自由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西德的社会主义力图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转变出来,但是,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去创造代替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万毅 《学习与探索》2005,(1):168-172
维护自由是刑事司法机制的价值本位。刑事司法机制对自由价值的追求,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的追究和对法秩序的保障来实现的。刑事司法机制以相对自由观为正当性基础,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自由向积极自由过渡的发展历程。刑事司法机制中的自由涉及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以及财产自由。在刑事司法机制中实现自由价值最终依赖于程序的法定性、手段的节制性以及权利的可救济性。  相似文献   

12.
张立 《社科纵横》2008,23(11):130-132
庄子的"自由观"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也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使社会个体承受着更大的生存挑战和精神压力,研究和借鉴庄子的"自由观",对当代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的审视和重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人学的前提性问题。西方传统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主要有机械决定论、非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等几种基本观点 ,而当代西方哲学中又出现了调和论、取消论等 ,但所有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偏颇和困惑。国内学术界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自由观的研究也存在着诸多误区 ,通过全面考察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 ,可以得出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自由观实质上是一种立足于现实性、实践性和辩证开放性基础之上的辩证自由论  相似文献   

14.
徐福来 《浙江学刊》2007,1(5):121-126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是扬弃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自由个性"。由于柏林不懂得,马克思是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物化的现实的,并且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之分,从而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误解为"积极自由"。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澄清柏林对马克思的误解,科学地阐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对"情"的窒息与扼杀--兼谈《金瓶梅》中的贞节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桢 《学术交流》2001,1(6):139-142
贞节观的强化似乎源于程朱理学的提倡,实际上是出自统治者控制社会的需要,而宗教观念的震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贞节的过分看重,致使古代中国男人往往为一种相反而带有破坏性的情感所支配.受贞节观钳制的女人一般向着两个截然相反的轨迹发展,一是纵欲,二是守贞.前者表现为对性自由的病态追求,后者表现为性领域里的自我制裁.  相似文献   

16.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对法国革命与政治发展的关注贯穿其一生,其基本观点是,法国人尚不具备实现与维持自由宪政的意愿与能力.这种将政治自由与一国的国民性格紧密联系的观念,其实是看到了政治变迁背后社会力量(包括风俗习惯、民众情感)的作用.自由社会不能仅仅依赖于抽象原则,而是需要共同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强调法国国民性格与自由宪政的不匹配,也强化了英国人持有的自由观与法国人的自由观之间的区别,强调英国特殊性.汉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自由个性"既不同于"个性自由",也不同于人的自由发展或人的全面发展,但它们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其中,"个性自由"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人的自由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途径,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自由个性"实现的最切近的基础.作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自由个性"应该被完整地理解为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而达到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解释:一种"自由"的裁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法律解释方法的一种,社会学解释是指将社会学方法运用于法律解释之中,通过对解释的社会效果的预测和衡量来选择最佳答案.根据自由法学的观点,社会中存在一种反映真实社会生活的"活法",司法过程应运用社会学方法,探求适应当下社会关系的解释结果.在司法过程中,社会学解释方法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增强裁判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法官自由裁判的空间.为限制这种裁判的"自由",对社会学解释方法应限定其适用空间.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学解释方法对司法裁判的作用是补充性的或隐性的.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康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在于追问"自由何以可能", 参见阿·古留家:<康德传>,贾泽林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25-126页.那么,马克思哲学的核心问题则在于追问"自由何以实现".正是对现实自由的诉求,使马克思超越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狭隘自由观,提出人类解放的伟大构想.对于解放进程的论证,逻辑地再现了马克思是如何在对私有财产制度和私有财产观念的超越过程中,完成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全面颠覆的.循着这个思路,或许我们能够开启另一扇化解现代性问题的哲学之门.  相似文献   

20.
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本质特征是自由与约束的统一性。基于此,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只能存在于判断和认定案件事实阶段,而不可能存在于法律适用阶段。法官的自由裁量,是指法官判断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最终受制于案件事实的真实性,而不是受制于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