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杀害了女主人公--浅论《苏菲的选择》的负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菲的双重身份使她有别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其他幸存者.除了是受害者,她还是帮凶.就像她胳膊上的纹身一样,她那梦魇般的经历牢牢印在她的心灵深处,她始终无法摆脱一种负罪的困扰.她说谎,是为了消除她的负罪感;她忏悔,却暗示了这种感觉的根源;当她做出了最可怕的选择后,死神接纳了她.苏菲的死是她摆脱负罪感的最后选择.罪恶的阴影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它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会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2.
秋瑾自号鉴湖女侠,她是个充满爱心的人.她爱父母亲人、爱朋友、爱同志,尤爱广大受压迫的女子.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的特别可贵处在于能自觉地将这种爱与当时革命斗争结合,在严酷的斗争实践中,无私地付出自己全部的爱,由此形成了她的侠义性格.她的侠义精神,其实是她的爱心的集中展示,是大爱无痕,爱满人间.  相似文献   

3.
阿凤 《新天地》2016,(4):14-15
王凤进,1958年5月生于北京,年轻时她也曾是事业型的女强人.上个世纪80年代,她是北京有机化工厂实验室主任、助理工程师,单位领导对她十分器重,获得了后备干部培训机会,前途光明.她自幼酷爱绘画,擅长花鸟虫鱼写生,一幅《荷花图》惊艳了北京市总工会书画展.可是孩子出生后,没人看护.她的爱人在路桥公司工作,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也帮不上忙.她只好辞掉工作,照看孩子.  相似文献   

4.
她一直是看不上他的,7年的婚姻里,她始终冷着心.其实也不怪她,嫁给他的那年,她只有23岁,就像初夏的莲,洁净而美好,爱慕的人不计其数,独独父亲看中了他.她嫁了,于是,婚姻里她常常满心的委屈,总觉得如果不是他,她一定可以遇到自己渴望的爱情.其实那种感情她是有过的,对方是她的大学同学,高大俊朗,虽然只是在幽黑的巷子里装作不经意地拉了几次手.  相似文献   

5.
细节动人     
王迪 《今日南国》2008,(3):74-74
谁能说她不优秀呢?漂亮、有文凭,还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她29岁了,婚姻问题却还没有解决.要知道,早些年总是她在挑选别人,包括因她而骄傲的母亲也常常为她参谋.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管她叫赵大姐,不是因为她年轻,不管是熟悉她的,或者不熟悉她的,只要一见到她,总会觉得她的精神状态和她的年龄相差一大截.其实,她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啦.  相似文献   

7.
分数下来时,她的世界塌了.她第二次高考,分数跟第一次一样,低得出奇.她在电话里用颤抖的声音说:“爸,分数知道了,考得还不错,上了二本线.”挂断电话,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她要去北京了,临行前,父亲为她放了一串鞭炮,再抓起地上的土,在她的头上洒了几粒.父亲说:“闺女,好好读书.”她点了点头,轻轻地推父亲说:“爸,您回去吧,天怪冷的.” 坐着村里进镇上的车,她不敢回头,只是在观后镜里看见父亲使劲地朝她挥手.她心如刀割.她骗父亲自己去北京上大学.到北京的第二天,她就用公用电话给家里打了电话.父亲开心地说:“闺女,到了就好,家里好着呢.你好好读书,早上要吃早点……”电话那头,昏黄的灯光下,她泪眼模糊.  相似文献   

8.
丁宁 《新天地》2016,(4):28-29
丁老师:您好! 我最近心里很烦,您能不能帮我排解一下.我有个胆子很大的女儿,也是我们家读书最好的一个孩子.她上完高中,就离开家到城里打工了.几年以前,我想办法把她找了回来,让她和一个在外面当兵的人订婚,我想让她有个归宿.她一百个不愿意.她在门上留了个条子,说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然后就又走了.  相似文献   

9.
埃米莉·狄更森喜欢孤独,其潜意识中充满了记忆和感情,象一口深深的井.她孩童时代所需的慰藉,家庭未能给予,母亲的细心照料未能满足她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功之后,她对世界感到失望并厌倦了它,她总是被胡思乱想所折磨,内心冲突最终变成了危机.所以她最终将自然作为她诗歌的永恒主题,自然成了她唯一可去的地方,在自然中她找到了和谐,她所崇拜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10.
她两岁的时候我去接她,她正趴在院子的地上和一只蚂蚁较劲.蚂蚁刚往前爬几步,她马上用一片树叶把它撩到后边去,就这样反反复复.她显然玩得十分高兴,鼻涕掉下来老长.我轻轻叫一声,宝宝.她抬起头来看我,狐疑并且警惕.她的脸很脏,额头上有一道疤痕,我一阵心酸,再叫一声,宝宝.我对  相似文献   

11.
女儿打小就讨厌我唠叨.我说她的话一多,她就显得很不耐烦.小时候她放学贪玩不回家,因此每天女儿上学走的时候,我总是再三地嘱咐她,放学早点回来啊!别总在外面疯玩,妈妈很不放心.不等我说完,她就说知道了知道了,别说了. 女儿上中学后,爱上网,耽误学习.我也总说她,学习要紧,都中学生了,还管不住自己.她还是那样,不等我说完,她就说知道了知道了,别说了.  相似文献   

12.
青梅竹马     
他是个惹人讨厌的家伙,动不动就揪她的头发,往她的毛衣上放苍耳,或是在她的铅笔盒里藏毛毛虫. 她要么气鼓鼓地找老师告状,要么凶狠地就地反击.他任凭她的小拳头落在身上,并不反抗.其实是有一点疼的. 从小学起他俩就在一个班,到了初中还是前后座,像一对小冤家. 她的短发后露出一小截白白的颈,他看着心痒,趁她低头的时候,用黑色水笔画了个大叉上去.  相似文献   

13.
她本姓张,幼年丧母.1930年,19岁的她因为识文断字,所以移了性情,为了反对包办婚姻,抗婚出走.这年10月,她从福昌号屯经阿城逃到哈尔滨,客居一个名叫东兴顺的小旅馆,日子无以为继.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她写信给当地报馆求助,血气方刚的他受命前来“采访”.在他眼里,这个受难的姑娘是极其美丽的,像她的小诗一样清新动人:“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啊!春天到了.”在一个洪水袭来的黑夜,旅馆倾颓的前一刻,会武术的他爬上二楼,趁乱救出身心困倦的她.她对这个仗义的男人心存感激,并决定今生同用一个姓:萧.  相似文献   

14.
最美的味道     
易博奇 《今日南国》2014,(11):36-36
背着沉重的行囊,赶了最早的公交回家,窗外一片迷茫. 她在门口等我,双手互攥着,在印满青花的围裙上擦了好几遍,她一如往常,接过我手上的行李,接过我的背包,接过我臃肿的外套. 厨房又开始鲜活起来,像一个初入尘世的生命,像一段平缓的小夜曲,以啼哭的方式,对我诠释这一个月里发生的故事. 她没有要我帮忙.洗菜、切菜、炒菜、端菜,她一个人包办了所有的流程. 我只好站在旁边陪她说话,看她手中翻飞的锅铲,在她缓缓消逝的岁月中搅出一道道蜿蜒深刻的鱼尾纹.  相似文献   

15.
<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果敢刚毅,具有男人的品质,很多人认为她是妇女中的男人.她的美丽可以驾驭一切,她的贵族气质、敢爱敢恨、坚韧的品质令无数读者倾倒.对今天的女性来说,她的某些人性的光辉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在所有人眼里,先天性脑瘫的她是根草,可奶奶却坚信她是块宝. 她在奶奶的背上长大,只有小学文化的奶奶,为了她开设了一个人的“移动课堂”,给她当老师.中学时,奶奶给她当同学,陪她读完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她的异想天开,被奶奶当成“金点子”,并用最后的力气助推她的生命开花:凭借一部又一部小说,她先后加入了成都市作家协会和四川省作家协会,曾被评为“中国骄子”和“天府榜样”,并受邀到成都各大高校演讲.  相似文献   

17.
石楠是当代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家.她用自己的笔抒写了多部与苦难搏斗的艺术家的传奇人生,作品有自己的艺术特征.同时,她由山村砍柴女到国家一级作家的人生经历,表明她和她笔下的人物一样,都是与苦难搏斗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与距离--残雪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雪把"审丑"带入中国当代文坛.她的作品既是现代的又是违反常规叙述模式的.她的作品是存在的、难懂的、危险而有距离的.她以她的魅力把人带入幻觉世界而颠覆传统.  相似文献   

19.
将飞更作回风舞--孙家琇莎学研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家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莎学家.她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令中外莎学界瞩目的成就.从青年时代起,她对莎士比亚及其研究就情有独钟.她的莎学研究和有关莎士比亚学术活动,构成了20世纪最后22年有中国特色莎学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她在莎学研究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她的马克思主义莎学观;在吸收、追踪西方莎学的基础上,对西方莎学研究谬误一一指出.这是构成她的莎学研究思想中的两个最突出的特征.研究她的莎学研究思想对总结、梳理20世纪中国莎学发展历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田野 《今日南国》2014,(9):29-29
她是一位美丽的女孩,出生在河北廊坊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当过兵,经常给她讲军营中的故事.这在她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保家卫国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