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客游记》是晚明社会的产物,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而且具有丰富的语言学价值。一方面,《徐霞客游记》中所记方音反映了吴语和云南方音的一些特征,所运用的一些方言词汇也表现各地方言词汇的不同;另一方面,《徐霞客游记》记录了反映诸如壮语、彝语、布衣语等许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名。此外,《徐霞客游记》在地名学上有关通名的记录有其特色,采用吸取民间用语和以形状特征来定通名。在所记地名的命名法中,主要有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徐霞客游记》记载了古代大量的地名。其中有些地名古今有异。这些古今有别的近音地名往往是受徐霞客母语和当地方音影响所致。从这些地名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明末江浙、粤西(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方音特点。  相似文献   

3.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末年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是我国古代“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一生曾历尽千辛万苦,踯躅30年,驰鹜数万里,考察了祖国大部分河山,并写下现存约60余万字的《游记》。《游记》为千古奇书,是我国古代地理学的巨,并已列入我国20部历史化名之一。  相似文献   

4.
地名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地名学逐渐形成。然而,有关地名的记述与研究,在中国则有着2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徐霞客游记》正是中国地名学史上有待表彰与评价的重要而独特的一部典籍。《游记》记载地名,数量多,地域广,资料价值高;《游记》描述地名地理,生动形象,优美流畅,可读性强。《游记》围绕地名所作的研究,方面甚广:探讨通名,解释专名,考原讹变,罗列别名,提示沿革,核定地望,描述实体,认识规律,总结经验。对于中国当代地名学的发展及当代地名工作的深入,《游记》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及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霞客游记》的旅游文化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融合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与当地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不断吸收、融合的过程,世界旅游大潮中,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势不可当的。徐霞客旅游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以文化为内涵,他在其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较好地与当地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徐霞客游记》中体现的文化融合符合了当今这一潮流。今天如何在徐霞客旅游文化视角下看待出境旅游中外文化的冲突、交流和融合对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旅游形象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霞客游记》作为日记体游记散文,虽然是一篇篇、一节节、一段段分列成文,但它既不是散文选集或汇编,也不是单篇分类编集,而是一部完整记述游踪、游历、游观、游感及其科学发现的专著。其结构的完整性、条理性、层次性都充分显示了极具特色的结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徐霞客游记》形象塑造的独创性进行探讨。阐述了其主要表现为:集中塑造了中国古代非仕非隐而充满了科学探索精神和开拓人生新途的社会实践者形象,塑造了既逼真而又充满灵性的自然客体的奇特形象,在细节的逼真性和总体形象完整性的统一中,又塑造了科学价值与审美价值交融统一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8.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而且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徐霞客把地理研究与人文精神的探索融为一体,在考察中深入民间、不耻下问、抓住典型,根据亲身经历,于书中留下了大量古代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记载,为研究明代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该书的民俗记载,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生产、风情旅游,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滇游记》是徐霞客“游道”日臻成熟时期的作品。在此期间,徐霞客由悟“道”而得“道”、践“道”,构建起“游道”的基本框架。徐霞客对“游道”的总结,让他的游历超越了明末“游逸嬉玩”的整体社会背景;以“五伦”为基的“游道”,教会我们处理旅游人际关系时应“尚义守信”;以“逸”为终极目标的“游道”,教会我们旅游的归宿不是物质享受,而是精神圆满。当下,应借全域旅游发展东风,引导游客加强“游道”建设。  相似文献   

10.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相交融的科学著作,其文学书写表达方式的巨大成功,三百年来,令这部科学著作一直以文学名著享誉后世,这反而于无意间湮没了其科学精神的光辉。今天进一步审视这部游记文学书写的相关问题,并非有意忽略徐霞客所具有的科学精神的严谨性,而是在承认这部游记科学精神与文学书写两者相辅相成的基础上,结合晚明的文学发展态势,进一步探讨文学书写对于科学著述成功的保障作用。晚明散文性灵小品精神的高扬,诸多积极修辞手法的妙用,对相关典籍与前人诗文意象的借鉴以及对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准确描绘,皆堪称《徐霞客游记》文学书写成功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1.
徐霞客把旅行与学习、交流、陶冶情操等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旅游的实质意义。在徐霞客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爱国、爱生活、爱科学的国民素质,这也正是当代中国人所缺乏的一种素质。如今,很多旅游者不懂礼仪、触犯禁忌,旅游文化内涵与国民旅游素质相对欠缺,今天通过研究徐霞客,最重要的是让徐霞客成为一个载体,可以学习徐霞客在旅游中的科学、实践、创新和坚韧精神,这对提高国民的素养有深远意义,从而可以推进国民旅游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融地理学与文学于一书的《徐霞客游记》,向来被看作是一部奇人写的奇书.徐氏七次游浙,浙江是他涉足次数最多的省份.明崇祯九年(1636)他第七次游浙,写下了著名的《浙游日记》,这篇游记成为他整个游记中的重要篇章.《浙游日记》中对地方性的民情风俗多有所涉,在行文的三言两语中,涵义深刻,语言简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我们对它作注、作释、作解,有助于对其整个游记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今天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徐霞客与鸡足山的关系,讨论了云南地区明清时期的若干历史背景,即实学思潮对云南的影响及晚明士风等问题,具有地方文化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霞客笔下的丽江土司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徐霞客在云南丽江土司地区的亲见亲闻,系统收载在《徐霞客游记》一书中,对于了解明末丽江纳西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交流、风俗习惯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王士性与徐霞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旅行和游历,但他们的旅行情况不尽相同.宦游与私游这两种不同的旅行方式使两人在出游时间、旅行路线、交通工具及饮食、住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旅行上的差异又对他们的著述和成就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两人著述对后世的影响和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大不相同,这与中国重经验轻理论的文化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6.
徐霞客之游历探奇,毫无任何功利色彩,完全是为了满足知识学之求知兴趣,为中国实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游为性灵之游,性情之游,出尘之游,求真之游,生命之游。《徐霞客游记》字里行间,皆有天然之真性真情凝敛其中。而霞客一生精力均在用世,本质上仍为一儒生,对明末清初学风之影响,亦可说有导夫先路之作用。他的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之行,中州士人向来均认为是从未有过的创辟之举。《游记》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填补了时人对西南史地认知的空缺。  相似文献   

17.
徐訏早期在思想和创作上均受到左翼文化思潮的较大影响。他系统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在其编辑的杂志上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主题,在创作题材和表现方法上也倾向左翼,揭示社会矛盾,表现阶级冲突。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徐訏在思想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转而信奉自由主义,在创作上超越了现实主义,转向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的左翼文化仍然一直潜隐地影响着他后期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8.
续范亭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文章认为续范亭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最终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其族兄续桶溪对其成长及前期的革命生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可谓是其革命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