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我们经典马克思主义教材中,已经给“辩证法”赋予了全新的科学含义。即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联系与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即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在经典教材里,我们还很好地总结和归纳了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2.
辩证法是怎样一种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根据不同情况给它以各种不同的定义。比如,把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联系的科学”、“关于发展的学说”、“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等。这些不同的定义表明了辩证法的多面性。正如列宁所说的,“辩证法是一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怎样理解辨证法是一种“多方面的认识”呢?“多方面的认识”又是怎样地构成了辩证法从而使它成为一门完整的学说?研究这两个问题,对于防止片面地、机械地理解辩证法,显然有着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曾经指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然而,恩格斯还说过:“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辩证法》第3页)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联系的科学”。(同上书第46页)过去,我们对恩格斯的这个重要提法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重新学习的一些体会。 一、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当我们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的时候,总是首先看到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才能进一步看到它们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的细胞学说,进化论——达尔文主义)之所以能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产生有极大的影响;就在于这些科学成就使人们看到了自然界的普遍  相似文献   

4.
中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特征,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中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这一地位,是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的。 一、中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客观辩证法告诉我们,现实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而中介与联系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联系和发展的重要机制。具体来说,这是因为: 1、中介普遍地存在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或者说,任何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离不开中介。黑格尔的“科学是圆圈”的思想就指出。“科学圆圈”是由“中介把末尾绕回到圆圈的  相似文献   

5.
杨献珍同志为了用“合二而一”代替一分为二,不惜千方百计地歪曲辩证法,利用辩证法的某些用语作掩护来偷运形而上学。辩证法承认矛盾双方是又联系又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杨献珍同志就特意选中了“联系”二字大做文章,说“对立面的统一思想,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矛盾的统一,只是说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意思。”他甚至于说:“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学习辩证法,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等等。杨献珍同志左一个“联系”,右一个“联系”,以为只要抓住了“联系”二字,就可以“证明”一切事物都是“合二而一”的。其他一些“合二而一”论者,也随声附和,把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说成就是“合二而一”,并且把“合二而一”到处应用,到处联系。杨献珍同志要大家认真地把“联系”两个对立的思想当成本事来学,把“合二而一”当作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为了划清“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这两种世界观的原则界限,我们下面准备谈一谈“合二而一”论者所讲的“联系”和辩证法的联系有什么原则区别?杨献珍同志所说的“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究竟是什么样的本事?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1页)“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同上,第181页)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着综合平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运用。 “综合平衡”的提法最早见于马寅初先生的文章《联系中国实际谈谈综合平衡理论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从事于历史教学和研究的人,学习与研究历史的目的,诚如毛泽东同志所指示的:“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教导,我们必须反对“颂古非今”,提倡“古为今用”。历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是思想性、战斗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从阶级社会的历  相似文献   

8.
冉昌光同志在《论联系》(《社会科学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一文中,提出了需要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学说的研究,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他在什么是“联系”,“联系”在辩证法中的地位,以及怎样理解恩格斯的“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等问题上的观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什么是“联系”? 冉文说,“‘联系’所反映的是各种事物、现象、过程以及每一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着重指出,“世界上各种事物、现象的各种各样的联系,其基本的意义就是相互作用”。我认为,冉文把联系归结为相互作用是不妥的。第一、恩格斯不是在相互作用的意义上使用“联系”这一哲学概念的。他在《自然辩证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和哲学辞典,一般都把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种历史形态”,或叫“三种基本形式”,即:古代朴素的辩证法,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这种划分说明了辩证法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一个从朴素到科学的曲折过程。这样的划分对于人们学习,把握辩证法及其形态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对此我们应当予以肯定。但是,如果我们着眼于历史上辩证法的具体发展,特别是它所具有的多种形态,则会发现这种划分也还有其不足或缺陷,因而不利于人们具体地了解和把握哲学史上各个时期辩证法的种种丰富形态,不利于掌握其特点和本质,也即会给人们理解辩证法形态问题带来某些困难。因此,我觉得对辩证法形态问题重新加以思考和划分,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里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列宁曾说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这里说的“同一”主要不是指两者的一致性,而是指辩证法本身就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两者的这种同一, 既是辩证法本身历史发展的必然,即唯物辩证法对于作为认识逻辑的黑格尔辩证法批判继承的必然;同时,又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认识论两者内在逻辑的必然,即辩证法作为客观事物联系与发展运动的基本法则,必然要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应该采用的方法和原则。列宁一再批评普列汉诺夫未能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所传播的认识论也仍然停留在普列汉诺夫的水平上,辩证法或其主要部分不被看成认识论。这种偏向迄今为止一直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误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认为:毛泽东“想把他的哲学,即‘长期观点’的辩证法,作为大规模行动中的权衡标准”。这里所说的辩证法最核心的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也即矛盾分析的方法。正是得益于这一科学的认识工具,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判断才往往比其他人更符合实际,更为深刻,更具有科学的预见性。今天,这一思想方法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熟知恩格斯有这么一段精采的论述:“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页)笔者以为,辩证法要在理论上如实地反映这幅画面,首先应必须研究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辩证本性。联系范畴显然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范畴,本文就这一范畴的一些相关问题作一概述。一、哪一种定义更为妥当?现有的教科书中给联系所下的定义略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联系指的是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13.
<正>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在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上,很多人仅限于一般地承认联系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重要内容之一。我认为,联系范畴是对辩证法全部内容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贯穿辩证法的主线。一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我们可以看到经典作家对于辩证法的不同规定。其中,近来引起人们争论的,是恩格斯和列宁对辩证法的不同定义。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列宁则把辩证法理解为“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争论中,有的同志认为,列宁的上述说法不是辩证法的定义,而有的同志认为,列宁这个定义发展了恩格斯的定义。怎样理解这两种辩证法规定的差异呢?我以为,一个定义只是揭示事物的一个方面,不同的定义涉及到事物的不同侧面。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要揭示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因而就有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定义。对于这种问题,不能简单地坚持一个定义而排除其他定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在这一时代,我们对形而上学的“敌视”、“拒斥”和“消解”,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是否有理由说:“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是辩证法的时代呢?也即是说,在“后形而上学”时代,辩证法能否取代形而上学呢?对这一问题,恐怕很难给予肯定的回答。因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我们所理解的“辩证法”不但没能取代形而上学,反而自身处于危机之中,到了亟待被拯救的地步犤1犦。何以至此?这恐怕既与辩证法本身有关,更与人们对辩证法本性的理解有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辩证法自古希腊产生以来,长…  相似文献   

16.
关于“总和”的思想,是列宁《辩证法的要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思想。《辩证法的要素》一共十六条,其中直接讲到“总和”的就有三条(二、五、七),间接讲到的则有七条(一、三、四、六、八、九、十)。在整个《哲学笔记》中,更是多次谈到“总和”问题。本文认为,认真学习和研究《辩证法的要素》中这一基本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对唯心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纲领性文件。正如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一样,《决定》这部“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中也充满了辩证法,特别是深刻地揭示了经济体制的辩证法。掌握这个辩证法,对于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普遍联系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点。恩格斯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人类正在不断深化对普遍联系的认识,正在发现普遍联系的越来越多的方面。现代科学,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事物联系的稳定性、整体性和有序性,这确实是普遍联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对普遍联系思想的具体化和深刻化。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在当代中国学术中,一方面人们高举辩证法的大旗,另一方面辩证法的敌人——“变戏法”和“教条主义”,实质上也就是哲学诡辩论和独断论却泛滥成灾?这是因为辩证法的本质和原初意义长期处于失传、失真、被遗忘和被异化的状态,辩证法被泛化扭曲地理解为“客观规律学”,并进一步被异化地理解为排斥了质疑与批判的科学真理体系。辩证法是哲学发展的高级形态,对话、辩驳才是辩证法真实的外在形式,批判与革命是它的内在本质,诡辩和独断是它的真正敌人。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实现辩证法的本质还原,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再学习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一书中,冯契曾就辩证逻辑同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辩证逻辑是哲学和科学达到具体真理阶段时的逻辑”(《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第154页,后引自本书者,仅注明页数)。这一论断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辩证逻辑的科学性质和任务,揭示了辩证逻辑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与契机,同时,也为正确判明辩证逻辑同哲学与科学的历史联系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途径。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论断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和研究。一如何理解“辩证逻辑是哲学和科学达到具体真理阶段时的逻辑”这一命题呢?概略地说,这一命题乃是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