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糊语言的跨文化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现象存在于各种文化中。模糊语言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可以产生独特的功能,从而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跨文化语用学角度分析了模糊语言的人际功能、跨文化交际功能、认知功能和文化功能。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含蓄、委婉、有礼貌;能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  相似文献   

2.
模糊限制语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主要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模糊限制语发挥着重要的语用功能.因此,结合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面子论来探讨模糊限制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模糊限制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第二语言使用者克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维护跨文化交际各方的面子;增强第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灵活性和客观性等。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恰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是一个合格的第二语言使用者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但模糊限制语并非可以任意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时,应加强有关模糊限制语应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越来越注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侧重语言本身的教学,往往无暇顾及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造成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为了让语言学习者把握完整的跨文化体系,本文着重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交际的不同内涵以及如何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活动存在于涉外导游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导游翻译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还要有随机应变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本领.文章在分析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意义及其对导游翻译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跨文化意识在导游翻译的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本文着重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不同,它的交际行为和交际手段主要有: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前两类可以称为"非语言行为",后两类可称为"非语言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对非语言行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了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基于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新疆班学生这一特殊学习群体的语言教学,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220名新疆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新疆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9个构成因素中,汉语语言能力最强,其次是社会语言能力、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意识、交际策略能力、跨文化知识水平、语篇能力和跨文化技能,英语语言能力最弱.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项因素存在正相关关系,只有英语语言能力与跨文化技能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交际策略能力与跨文化知识呈中度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整体、不同类型学习者以及相同类型学习者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学习者语言能力中听译较差且跨文化交际知识较少;英语专业学习者比非英语专业的语言能力高、跨文化交际知识多;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知识随着年级的增加而提高和丰富;男生在听、说、读和跨文化知识方面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9.
模糊限制语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限制语是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会话含义等语用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不同国家中的文化因素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语用失误现象。而恰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能使语言表达更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但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会出现语用失误.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及常见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实施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教学对策,从而帮助学生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提高其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