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子茹 《东西南北》2013,(12):27-27
荷兰人华士·胡博用他的两幅慈禧油画肖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百年谜题。这两幅画,容貌的细节不同,精神气质更是迥异,这是什么原因呢?哪幅画更接近晚年慈禧的真实面貌呢?如果慈禧知道这位画家还另外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她还会对他说“Good”吗?  相似文献   

2.
晓英 《今日辽宁》2001,(6):30-31
一个辽西农村的孩子,不知为什么对画与字着了迷.每逢春节前夕农村开始贴年画的那几天,他就挨家挨户地窜,站在别人家的画前一动不动地看.村里的民办教师写对联,他就陪在那儿,一盯就是一天.平时谁家要是买了一个带字带画的镜子、柜子,他准跑过去看个没完.村里的大人们说,这孩子的爱好可真怪.1 979年别人劝他去考朝阳地区师范学院的美术专业班,他去了.考试时,别人都拿着像模像样的画板,他拿的却是一个棋盘,招来不少笑声.就是这个拿棋盘作画板的考生,却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3.
论诗画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与画配合,以诗作画,为画题诗,古今中外是不乏其例的。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大诗人曾以画为题作诗。同样,在我国绘画史上,也有不少大画家以诗词为题材而作画。诗、画相配合,因诗以明画,由画而知诗,于是画以诗不朽,诗因画流传。这种“异根同条起”的并蒂之花,在我国艺术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拟就诗画配合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古今诗画配合之异同和诗画配合的好处等问题,谈谈拙见。  相似文献   

4.
正几年前见过王鸿雁的画,那是他带着画到我书房看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去山东采风,得暇到王鸿雁家中一访,就被他居室的古香古色所感染。当时我就想,他把自己锁定在这样一个传统氛围浓郁的空间之中,仅只是表明他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对传统艺术的守卫呢,抑或是显示作  相似文献   

5.
正姜耀南先生是国画界的一名宿将,也是以中国水墨画来表现乡土题材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以农立国",乡土写实绘画是中国本土画中影响巨大的一支,从改革开发初期罗中立的"父亲"开始,植根土地,追寻生活的乡土味,用画笔表现广袤田野上的乡里乡亲,就成为很多艺术家的追求。在这些艺术家中,姜耀  相似文献   

6.
山岚 《今日辽宁》2001,(6):28-29
锦华潇洒飘逸,乃性情中人.其花5500元又买回了刚刚以5000元卖出的画作的美坛佳话,足可资证其为人于一二.她喜画梅荷,间写山水.观其作画及画作,每现十足丈夫气,毫不拘谨,些无造作.梅似铁骨临风,荷若浓云破雾,常有禅意现焉.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曾有评云:锦华用墨写意工笔兼得,东西笔法融汇,沉重处不失淡雅,大胆苍劲中韵味已氤氲其间.韩美林更评其画日:"锦华画花,有世纪之风."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人们习惯于把那些办理了营业注册、照章纳税且守法经营和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企业称为特许企业,说起特许经营企业,人们也往往首先会想到象麦当劳、肯德基等一些知名的大型联营系统,而很少想到家庭小企业,但实际上美国的家庭式企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一支迅速崛起的生力军。今年35岁的莉莎·杜勒斯是洛山机市的一位普通家庭妇女。几年前她因公司裁员失去了工作,此后她一直在家中养儿育女,料理家务,家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丈夫每月2000多美元的收入。虽然这样的收入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也还过得去,但是随着3个孩子的慢慢长…  相似文献   

8.
诗与画的关系是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论题。自宋兄以来,中国画家大都认为诗画相通,要求作画富有诗的意趣和情韵,从而也要求画家具有诗人的素养。现代著名中国画家潘天寿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本文对这位画家兼诗人的诗作,作了多层面的透视和剖析,试图揭示他的诗风和画格的相契之处和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9.
彭龙富 《东西南北》2010,(10):35-35
1929年,她出生在日本长野县一个富裕家庭。不幸的是,她先天遗传神经性视听障碍,她犹如隔了一层圆点状的网,模模糊糊地看世界。母亲对她说:要是你能把看到的圆点都画出来,那你的眼睛也就好了。于是她拼命地画她看至0的圆点网,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病。  相似文献   

10.
正文人画者,多为古文人之画也;画文人者,当代画家向文人靠扰也,二者致学先后程序呈颠倒状矣。前者先成文人再作画,故古人云:画者文之极也;后者则先为画,再练书法,再补文学,充实文人之气耳。古文人画先成文人其因有三:一曰发奋,二曰科考,三曰有创造传统文化之时势天机。故江山多代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士,取诗对句七步  相似文献   

11.
正她画她爱的人,直至他们死去,她对着尸体继续画。因为经常画躺在棺木中的人,她得到了"棺材"(coffin)的绰号。那些她不爱的人永远不会成为她肖像画的主角,"我拒绝过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为我对撒切尔夫人的感情算不上爱。"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个大男孩,今年刚上大学一年级。那天我在咨询中心值班时。他来找我。他是个知青子女。从小跟着外婆和舅舅、舅母一起生活。外婆很疼他的,但毕竟不是亲生父母亲。这其间的滋味,只有他能品味。在读高中的时候,舅舅家添了个婴儿,白天黑夜没完没了地哭。家中房子小,他与外婆住在一间屋。孩子的哭声在夜晚特别地刺耳,他因此而失眠。但是孩子并没有因为他失眠而停止啼哭,他的心绪越来越坏,与外婆说也是没用的,外婆只有这一间屋。 他由起初的失眠,发展到神经衰弱。白天,一有些微的响声就心惊肉跳。越是怕,越是睡不着。他很焦虑,上课也因此受到影响。 他们的英语老师是一位刚从外语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她年轻、美丽、热情,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只要说起她,男生女生都会说:哇,好清纯,好青  相似文献   

13.
炎黄之胄     
正长安画派中,有一个特殊的"小辈",他本是赵望云的弟子,最后却画得比师父还出名,他是长安画派的重要人物,在西北驻足的时间却并不算长。论资历,他确实是长安画派的后继者,论成就,他却不逊于任何一位长安画派的开创者。他就是黄胄。黄胄本姓梁,1925年出生于河北。故乡荒僻,家中穷苦,但却挡不住他一腔的艺术热忱。他自小便是个胸怀抱负的文艺青年,黄胄之名取自"炎黄之胄",而这"炎黄"之理想后来更是伴随了他的一生。40年代初,黄胄偶遇画家韩乐然。虽然没有师承关系,但曾留学法国的  相似文献   

14.
正宋华在当代花鸟画界是非常有名的一位中年画家。他在花鸟题材的选择和花鸟画艺术语言的探索上,都相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比如说他酷爱画荷花,当然,他的荷花,和我们所看到别人画的荷花,和古人画的荷花,并不完全相同。他尤其喜欢画秋天和冬天的荷叶,画出富有色彩感的荷花。当然,他的荷花不是写实  相似文献   

15.
穆奕 《今日辽宁》2013,(6):60-63
张雪松在自己的眼里,是“一只大山里散养的小笨鸡”。 这个比拟的意思,是自嘲其对阊山写生的痴迷。熟悉张雪松的人都会认同他这个说法,或者还会嫌他说得力度不够,因为他显然已是过度痴迷于闾山写生了。几乎每一个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分,张雪松都会攀爬上阊山,随便找个山窝将自己安置进去,支起画架,拿起画笔就开画。天天如是,年年如此。  相似文献   

16.
鸠摩罗什(Kumarajiva,公元343年-413年),意译童寿,佛典四大译家中的第一位。他活动的时代,应属佛典汉译史的早期。但是他的若干译本却能经历一千五百年漫长时间的考验,始终为佛徒所喜爱,成为他们诵习的标准经典和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不被他人乃至名家的重译所取代。他的译经实践,形成了佛典翻译史,以至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个公认的高潮。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后秦政权对于佛教的大力提倡,前此安世高、支娄迦谶、支谦、竺  相似文献   

17.
一把刀     
我们往往要求的不只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态度。他用了那么多诡计才让她乖乖地离开了他。她走时,还一步一回头给他唱句歌,傻傻地。她只会唱那一句,五音不全还跑着调,他经常笑她唱歌,可她经常给他唱,特别是在他不笑时。他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一个傻女孩,他的爱情和事业都会进入新的层次,他的才气和野心正在膨胀期。他没想到,没有她之后,他的一切更加败落。他没想到,不久,当他听见一个女孩唱了那句歌时,心就流血了,那句  相似文献   

18.
正1944年,潘天寿出任重庆盘溪国立艺专校长,校务虽忙,老校长还经常到国画教室转转,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点指导。我当时是国画科二年级学生,一天正在教室作画,不知何时,潘校长站在了我背后,我腼腆地移开。校长仔细评点一番,并夸赞几句,我十分兴奋,不知天高地厚,竟开口向校长求一张画,校长微笑着说:"等  相似文献   

19.
正画雪61年,74岁老人一支铅笔将雪画活,普京都被骗了。2015年普京在参观俄罗斯博物馆时,站在一张作品前不由感叹:拍得多美的雪景照!随行工作人员赶紧趴到普京耳边小声提醒:“老大,这不是照片,而是黑白雪景画。”  相似文献   

20.
乔伊 《东西南北》2008,(1):36-36
风筝是逆着风而不是顺着风飞到天上的。今年35岁的科尔是家中惟一的女孩儿,童年时代,她不仅长得俏丽可人,而且聪明伶俐,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升入中学后,小小的她已懂得勾画自己的未来,她的志向是做一名为弱者伸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