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应用时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8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于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于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两组用法和剂量相同。比较两组PCI术前和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后90分钟ST段回落程度,以及术后24小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统计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PCI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和CTF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术后LVEF以及血清CK-MB和cTn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更有利于改善冠脉血流,也有利于心肌再灌注,但在心脏泵血和心肌损伤恢复以及安全性方面与术中给药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tirofiban)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7年1275入院并明确诊断为ACS的患者53例,行PCI术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按照年龄≥65岁和〈65岁将其分为老年组25例和非老年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及凝血指标的改变与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均可减轻两组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LDH、CK—MB、cTn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住院期间老年组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高于非老年组的趋势,但两组间的安全谱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I术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并不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常规治疗+国产盐酸替罗非班)与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UAP患者90例,随机分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服药前及服药后3天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血小板活化功能,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方法同其他两组。结果加用盐酸替罗非班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抑制明显优于正常对照组(P〈0.01),盐酸替罗非班组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抑制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UAP患者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对血小板活化功能抑制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3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共47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共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7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标志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多,P 0. 05;血小板计数组间差别不大,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 T,CRP,CK-MB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的轻度出血、重度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龄患者,能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更好地控制炎性标志物水平,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抗血小板作用更有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在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和肝素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变化;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两者患者治疗期间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血流分级各级人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在围术期治疗高血压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在有效改善患者TIMI血流分级的前提下,不增加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风险,还能降低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多巴酚丁胺组( B组)、替罗非班组( C组)和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组( D组)。检测治疗前后血中B型钠尿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 BNP)水平和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变化并记录住院一周患者存活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BNP、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治疗后血BNP水平低于B组、C组和A组(P<0.05),LVEF及存活率高于B组、C组和A组(P<0.05),B、C组治疗后血BNP水平及LVEF、存活率分别低于和高于A组( 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衰的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Ⅱ)联合伊马替尼在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治疗的64例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服用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Ⅰ)伊马替尼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TKI-Ⅱ(尼罗替尼组14例,达沙替尼组18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分析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完全血液学缓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和主要分子学缓解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_3、CD~+_4/CD~+_8和NK细胞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Ⅰ~Ⅱ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和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均略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TKI-Ⅱ和伊马替尼联合治疗的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改善,治疗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介入治疗时机不同,将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46例患者在发病6~12小时内行PC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LVDD,LVSD,LVEF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不十分明显,一旦确诊,尽早行PCI能够快速恢复心肌灌注,利于心功能改善,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照组患者只进行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同时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替吉奥同步调强放疗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8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单纯调强放疗,对照组给予替吉奥同步调强放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 41%,临床控制率为90. 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 09%,临床控制率为95. 23%,对照组效果优于观察组,P 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吉奥同步调强放疗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给药方便,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拜糖平(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9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应用拜糖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肝肾功能情况,同时观察低血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两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拜糖平治疗老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替普瑞酮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沈阳维康医院内科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三联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替普瑞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观察。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p的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雷贝拉唑三联法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普瑞酮对Hp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79.5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仅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CPIS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可显著改善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溶栓后即刻PCI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溶栓后即刻PCI。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心绞痛再发率进行比较,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0.00%,心绞痛再发率为18.00%,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6.00%,心绞痛再发率为2.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对照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00%,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37)。结论溶栓后即刻PCI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氨茶碱,观察组静脉滴注多索茶碱。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 14%和71.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喘息、咳嗽、湿啰音、哮鸣音等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晨间最大呼气流量(PEFam)、晚间最大呼气流量(PEFpm)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 01),但观察组升高程度更为显著(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 34%(P 0. 05)。结论多索茶碱可有效缓解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氨茶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前列腺癌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及内分泌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间于我院治疗的老年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共48例,将其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试验组患者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5.0%,两组对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于老年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腹股沟嵌顿疝治疗的10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例)和对照组(n=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斜切口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囊/阴唇血肿、尿潴留、伤口感染、腹腔脏器损伤、腹股沟神经损伤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可有效提高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联合安体舒通应用于老年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强心、扩血管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替米沙坦40mg,每天1次以及安体舒通40mg,每天1次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安体舒通40mg,每天1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NYHA、BNP、LVEDD、LVES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体舒通与替米沙坦合用于治疗老年心衰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IPC)对接受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酶学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AMI患者77例,入选对象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随机分为IPC组(39例)及未进行IPC组(对照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K-MB浓度分布接近,IPC组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及术后72小时测试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IPC可以明确降低老年AMI患者血清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