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朋友长期从事治安管理工作,听说我研究老年人问题,便与我说起了这样一件事:每逢夏天上海开放夜公园的时候,便有一些男性老人穿着整齐,手拿一本书或者一份晚报,早早地来到公园的假山后面、树木丛中等僻静的地方坐下,偷看谈情说爱的青年人的亲呢举动(上海人把这种电视里没有的恋爱方式称为“十三频道。”)我的那位朋友不无感慨地说:不知怎么的,在夏天去公园里热衷于看“十三频道”的上海老年人并不见减少。上述所举的现象,与我们在对老年人调查中发现的一些老年人无所事事而整天从一个商厦到另一个商场,从一层铺面到另一展铺…  相似文献   

2.
黄文献 《生存》2020,(15):0007-0008
笔者是一位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活中,经常听到学生说作文没内容可写,一听说老师要布置作文,个个脸上面露难色,作摇头状。是啊, “巧妇难为无米之吹。”没有作文素材,怎么有文章可写,更不要说写出好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3.
结婚前,我是个典型的自由主义者,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无拘无束。每当听说有熟人好友踏上红地毯,便戏谑地称之为“某某栽了”,或是“忍者明辈成新鬼”。轮到自己结婚时,有好些哥们向我祝贺后又推心置腹地忠告一句:“有‘妻’徒刑开始了”。女友姓杨,当初热恋时,我觉得她是自己遇到过的女孩中最柔顺的一只“小羊羔”。于是千辛万苦,一顿猛追,癞哈蟆终于吃到了天鹅肉。相处的日子长了,渐渐也明白,再软性的松紧带,也是一条紧箍咒。两人一起生活,哪会没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呢。头一回吃咸鸭蛋她说:“我要吃蛋黄,你吃蛋白。“我当然心有不甘,据理力争,才说了两句她早已汪出两眼泪水,说“你这点亏都不肯吃,那我以后还不是  相似文献   

4.
今人每自豪地美称吾国吾民,无不皆言“华夏大地”和“炎黄子孙”。当然也有一些其它更具气势而悠远的代号,诸如“龙的传人”、“黄河”、“长江”、“长城”等等。要问理由,似乎简单得毋庸一答。因为传说五千年前有个黄帝和炎帝是我们的始祖,又因为最早有文字记载而非传说的中国王朝国号为夏。并且据专家们判定,至此以降,我们的历史便进入了马克思所言的阶级社会。由于炎、黄和夏后氏都是驰骋立国于黄河中下游两岸的中原地区,再由于以往汉民族统治年代之久长,于是“华夏就是中国、中国就是汉民族的天下”便自然天成,承传至今。这一…  相似文献   

5.
天上掉馅饼     
假若我在报纸上登了征婚启事,然后收到一大堆的应征信,我还是有自信的!而如果是我发了篇小文章,且丝毫未涉及“风求凰”之类的弦外之音,便有人哭着喊着要“娶”我,我便有些张惶了!特别是像我这样心理承受力差一些的,除了张俊便是吃惊了!我是因为叨年初在重庆的《企业文明》杂志(知道有这么一本杂志的人恐怕不多吧?)发表了一篇半理论性的且只有一千多字的文章,便召来了如下的“好事”:1.成都裆代管理研究》编辑部,对年7月2日寄函约我赴都江堰参加“市场经济与行政管理”研讨会,会费1250元。2.济南忡国改革发展大走势系列丛…  相似文献   

6.
如今“节’字无处不在。有人说只要随便找出一个名词,再加上“节”字一都可以叫“××节”。这话虽属夸张一却可知书字用多了,什么事情都要过个节日,“节”也就失去了“节”的本义,失去了节的文化氛围。寻根究底,“节”宇本义是物体段与段的连接处,壬。竹节、关节等等。之后将这物体空间的含义移到物体运动的时间上.便成了“节日”。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自然形成的节目很多,但无论什么节日都带有人文的性质,或欢庆、或纪念、或借节日来增强人们对某本某物的重视,把这些人文的内容安排在固定的日子,便有了节的兴隆。祖宗、先哲、…  相似文献   

7.
英语口语一直是广大英语学习者的一大难题。要在各大口语考试,特别是公务员实用英语中级口语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英语听说基础,还需注意使用应考技巧:同义词代换;要求澄清;注意发音;适当的“场景”讲恰当的话;积累热门词汇等。  相似文献   

8.
武哥的悲剧     
老武初到我们公司时,并无人称之为“武哥”,一般叫的是武秘书、老武等.只是到了近两三年,“武哥”这一称号才叫响。老武初到公司是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只听说他是建筑队的一名瓦工:。但现在想来,从蓝领工人挤进白领阶层,能量也是够大的。记得老武初到的那天是周六下午.公司正在开会,搞政治学习。经理介绍广他后,老武便简单地打了招呼,说道:“我是干粗活出身的.不会咬文嚼字。我来公司是为大家服务的,以后各位有事请吆喝一声。”给人的印象极为平和友善。当时老武表现也确实干和友善。他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只要有员工进来就热…  相似文献   

9.
让外遇朦胧?     
早先的几年里,确切点说,是在外遇现象尚不普遍或起码是被认为还不普遍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公开流行的社会舆论,还是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当事人,其对外遇的态度,都倾向于:“眼睛里不能容忍沙子的存在”。于是乎,一旦夫妻中的一方听到或“感觉”到另一方可能有了‘吵D遇”的风声,便会迫不急待地要让对方说个清楚。而一旦确认了对方“外遇”的事实,那么随之而来的就只有一个干干脆脆的“离婚没商量”。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屑于从对方那里得到对“外遇”的证实,而是仅仅根据“外遇”的风,就断然认定会有“外遇”的雨,从而快刀斩乱麻,…  相似文献   

10.
赵欣悦 《生存》2020,(1):0222-0222
听说班里要养蚕了,我心里既高兴又紧张,高兴是因为我可以当“妈妈”了,要精心呵护可爱的蚕宝宝了。紧张是因为我害怕“宝宝”们会生病,我可不想看到它们痛苦难受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在家订牛奶很常见,可你听说过鸡蛋也能按月或按年订吗?2007年夏天,家住江苏南京富丽山庄的李女士刚出门,就被小区门口的广告横幅吸引住——“像订牛奶一样订鸡蛋”。一打听,一年交168元钱,便可每月到社区领取30个鸡蛋,年底还能获赠一只鸡。算下来,平均每个鸡蛋只要4角1分,比超市便宜1角多。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说,如果大家没时间来取,她还可以送蛋上门。李女士当即签下了订蛋协议。  相似文献   

12.
何照文 《生存》2020,(8):0225-0225
“书生”这个词是不是产生在孔夫子时代,不得而知。但孔夫子一出“书生”一词便产生了。关于孔夫子,真的有太多的话题,太多的翻覆。把一个凡人推到圣人的境界,毁誉就无休止了。但从此,书生的形象便定格在历史的风尘中,定格在天地之间。或一袭浆白的长衫,或一身蓝道林土布的长袍,目光淡远,面容清瘦,匆匆行走在深秋的风里。  相似文献   

13.
博客     
《东西南北》2009,(12):4-4
当心长出一张“电脑脸” 上网溜达了一圈,又被我寻到个新鲜词“电脑脸”。前段听说过“鼠标手”,这电脑脸是个什么脸呢?哈,原来这“电脑脸”是说那些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中面部表情逐渐变淡漠、冷峻。  相似文献   

14.
昭穆制度习见于古代文献。若指墓葬,便如《周礼·春官·家人》所云:“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若指宗庙,便如《礼记·王制》所言:“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若指祭扫,便如《礼记·祭统》所说:“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太庙,则群昭群穆成在而不失其伦。”要之,所谓昭穆制度,系指古人祖先墓葬的次序、宗庙的顺序和祭祖中族人位置的排列均须分为“父昭子穆”两列,父子异辈异行,祖孙…  相似文献   

15.
杨亚军 《社会工作》2008,(13):16-16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香港的医疗机构在市民心目中有很高的信誉,在香港也从未听说过“医闹”的出现。一项由国际著名调查机构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公营机构和政府部门当中,香港市民对香港的医疗制度最有信心,信心指数高达72%。  相似文献   

16.
《东西南北》2014,(8):7-7
如果拿“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去问朱柏庐,他会答:“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相似文献   

17.
《醒世恒言》中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很能发人深省。说是一个身为县堂三衙的薛录事,因生大病高烧不退,便在昏昏沉沉中化作一条金色鲤鱼在东潭遨游,当其感到饥饿时,恰有他治下的渔夫摇着渔船而来,鱼钩上挂着香喷喷的诱饵,便想去吃。但转念一想:“我明明知他饵上有个钩子,若是吞下这饵,可不被钓了去?”但终于忍不过饥饿的折磨,于是又想:“我是个人身,好不多重,这些钓钩怎么便钓得我起?”既生此念,便产生了令其后悔不迭的悲哀结局。冯梦龙在这一则怪异的故事中饱含着许多人生哲理,足以为训。训之一:欲望是人皆有…  相似文献   

18.
韦芳 《东西南北》2009,(11):35-35
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曾有一段时期要在准点飞行方面成为欧洲第一,该公司的总经理简·卡尔岑不知该从哪里着手,便四处寻找,最后他发现了一家公司,认为由他们负责这件事情最适合不过了。于是,卡尔岑找到这个公司的负责人,对他说:“我们想在准点飞行方面成为全欧洲第一,需要做哪些工作,多长时间?你过一两个星期来见我。”  相似文献   

19.
稍微细心便可注意到,传媒中,出现的教授“王照”大都是两种“背景”:一是在满架的书前留影,二是在国外的某一个风景或文化名胜久前微笑。前一什通过“书”,形象地说明了教授的知识拥有性,第二种情况表达的是对教授的“承认度”,教授而能出国,作为访问学者到外国的大学去讲学了,这显然表示教授当得不赖,这几乎成为教授之为教授的常识性的“背景照”。我访问过一家专门反映当代人物风采的杂志编辑部,当时一编辑正在打电话催稿,他以高八度的声调叮嘱着:“要出困啊,要反映这位教授在国外讲学或游览风光的照片。”我就打趣,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古语叫作“来而不往非礼也”,它强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如果只是单向性的活动则要被看作“非礼也”。然而,笔者反其道而行之,另拟新句,叫做“不往不来是礼也”。此话怎讲,有据为证——近日在电视中看到深圳大学的图书馆里的每张阅览桌中间都竖着一块档板把一张桌子一分为二,使原来读者面人变成了面壁。档板把人们的互动阻止了,形成了不来不往的格局。使读者大大集中了注意力,并因此提高了学习效率。此为一证。日前,笔者听说,我国有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因他在国际上有些影响,在海外有许多同学和弟子,因此许多人、其中不乏一些高级干部写条子给他,要他帮忙让这些人的子女出国。但这位社会学家一概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