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道德境界,有些同志以为它很神秘、不可捉摸。其实,它是人人都可以理解并且人人都具有的。在人类历史上,一定社会中的一定阶级,总是要提出自己的道德理想,来鼓舞人们为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献身。所谓道德理想(或理想人格),就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关于做人的最高标准,它通常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第二,这种概括和结晶往往体现在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身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理想或理想人格。这些道德理想不是某些思想家脱离实际的凭空臆  相似文献   

2.
试述西方古代理想人格的历史演化卞桂英人格,是指人的品格;而理想人格,是指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人们行为中的集中体现,是人们行为道德准则即做人的样板、楷模。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伦理思想家主要着...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一个十分诱人的美好字眼,古往今来的人们无不把它作为人生目的加以追求。但对幸福的内容,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人有着各种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幸福作为一个道德范畴,是历史的产物。幸福范畴的内容和形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形成,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个阶级的思想家都从本阶级的利益和实际生活条件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现代化进程开始之前。存在于完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人们对国家权力配置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这种特殊社会现象的主观认识和反映。其基本范畴,是以服从和服务于皇权专制制度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皇权至尊观念与圣主期盼意识、民本理念与“子民”意识、吏治思想与清官意识、宗法宗族观念和崇祖意识、  相似文献   

5.
民族意识作为各民族维护自身民族权益或利益的一种反映和认识,是民族地区影响民族关系及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各民族的民族平等意识、发展意识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观念的科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敏  王广 《学术研究》2008,3(2):69-75
马克思争思格斯以深逮的历史视角、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强烈的现实关切对正义观念进行了科学分析.他们认为,正义是人们对现实分配关系与自身利益关系的道德评判,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符合自身利益关系的分配关系说成是正义的;人类社会的正义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充满着剧烈的变化;正义观念嬗变的总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持有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正义现;无产阶级的正义现不是追运抽象的、动听的正义口号,而是消灭阶级.这几个方面前后衔接,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追求幸福,这是人类在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共同的心理意识和情感。至于什么是幸福,则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个人境遇以及精神文化素养的不同,而有不同理解。尽管如此,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人们所理解的幸福仍有其特定的共同含义,即由于感受和理解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区分出近代西方历史书写的三种范式:认知性的历史、认同性的历史与承认性的历史。这三种范式分别有着不同的诉求,以进步史为代表的认知性的历史书写,追求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以民族国家史学为代表的认同性的历史书写,最高目的是服务于民族身份认同的构建。以新文化史、微观史、妇女史等为代表的承认性的历史书写,强调的是被忽略、被抑制的他者在历史书写中的在场。不同的历史书写范式各有其优点与缺陷。每一种范式都是不同时代与语境下人们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的表达,回答的是不同的问题,使用的是不同的方式,发挥的是不同作用。历史书写中的强求一律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不同的书写范式之间,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以一种范式来否定另一种范式的主张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9.
社会分层与阶级分层的区别、功能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或位置的排列。阶级分层则是根据人们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其在社会阶级结构中的位置的排列。社会分层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都是依据一定标准对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行分析,因而有着共同或相通的地方,但在分析方法、目的以及功能和意义等方面又有很大不同,两者不能互相代替。阶级分析方法仍然是分析社会阶级结构、认识利益关系变化、制定国家制度和政策的重要的和必要的方法,但在当代中国不宜过多强调;社会分层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社层的人们的利益、要求和意见,以便制定出反映各个层面的利益和要求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控制     
一社会生活秩序的制度化水平及其功能的发挥,是与道德的规范性控制分不开的。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面对信仰领域和价值系统中的道德滑坡,道德控制的疲软更是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道德控制从本质上说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人们为满足相互之间的利益需要并取得一种稳定的社会生活秩序和意义所必须拥有的自我调节方式。由于这种调节方式自原始公社瓦解以来,始终是通过对阶级关系的自觉认识、并为了阶级利益而得到实现的,因此,它总是特定阶级以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者身份所必须使用的一种手段。在现阶段,由于人们对价值、秩序、责任、意义等表现人生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范畴的自觉体认,尚不可能在既定的经济关系中达成普遍的一致,因而,道德控制的起点和终点都必须是要求个体对社会利益和阶级利益的价值认同。就此而言,所谓道德控制,从广义上说,即指为了调节个体与社会的非对抗性  相似文献   

11.
从"增长经济""稳态经济"到"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也是经济观念和发展观念的转变。三种经济形态的转换、递进意味着经济自身发展的扬弃和人们认识的深化。增长经济导致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后果;稳态经济虽具有一定理想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空想性";低碳经济"成为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它力图融合上述两种经济观念的合理性倡导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一、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种文化凝聚力中华民族的这种凝聚力,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利益聚合力,更不是表层的意识形态信念力,甚至也不是单纯的种族血缘认同力。它的核心,当是长期历史积淀下来的对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我们知道,世间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无法摆脱经济利益的驱动。但这民族的凝聚力并不就是简单的经济利益聚合力。当今世界上,不同的经济制度和不同的经济地位所造成的人们那种阶级的分野和冲突,已经深深地渗入了每一个民族的内部。虽然,当代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但这一切,在当前并未能真正消除经济关系上不同阶级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这简单的经济聚合力并不能构成我  相似文献   

13.
政治生活是人们调节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机制和活动,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一定政治体系的同向性、肯定性、一致性的情感、态度和相应的支持行为.政治认同并不仅仅是人的心理感觉或体验,而是认同主体围绕着一定利益诉求及价值实现的政治实践活动.政治认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活动的核心,是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之间政治实践的交集.政治的认同与认同的政治对立统一,基于利益关系,围绕着权利和权力的关系问题而展开,构成了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与核心内容,实践特质使得政治认同成为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的政治纽带.政治认同在价值取向上总是由利益关系主导,并以政治文明为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理想     
<正> 道德理想是人们行为的最高标准,又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身上的体现,亦即道德上的理想人格。人类创造历史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类对自己的精神生活、道德生活也不可能只是消极地、呆板地反映现实,而是要有所构思、想象和创造。这就使其具有一种高于现实的理想的特征。认识道德的理想性的特征,认识道德理想与客观现实的辩证统一的规律性,这对于贯彻十二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宣传、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的自觉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论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平作为一个评价范畴首先以观念形式存在,它所反映的是以社会利益关系为客体的价值关系,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性是公平问题的实质内容.不同的评价主体受其所生活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阶级立场、认识水平等方面因素制约会对社会利益关系合理性作出不同的判断,从而形成不同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16.
民族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总的观点和看法,是各个阶级及其政党制定处理民族问题纲领和政策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人们由于阶级地位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世界观也就不同,因之民族观也不同。当今世界存在着根本不同的两种民族观,即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资产阶级的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因之它认为,民族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它们都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社会的主人。任何民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的命运和利益是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最崇高、最纯洁的美德。要把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教育和自我修养。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道德榜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理想人格(或道德理想)的典范、楷模,是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具体人物身上的集中反映。道德榜样也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展示着时代的眉目文艺作品表现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与斗争,主要的还在于通过展示这些人物的活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物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认识当时社会条件下各个阶级、阶层的历史动向,了解其阶级力量的对比和阶级斗争发展的趋势。因为,在阶级存在的实际生活中,各种人物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属于一定的阶级、阶层,人们的思想、性格总是打着时代的、阶级的烙印。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艺作品,要集中概括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言行  相似文献   

19.
阶级认同可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阶级认同和社会分层认同,这两个方面认同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别。在考察阶级认同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政治阶级认同的形成与户籍制度及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认同的"主观中产阶级"与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客观中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民众的"底层认同"在不断扩大,"中层认同"在不断流失;改革前的"阶级政治"观念阻碍了中产阶级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这样一种阶级认同现状和趋势,从主观上降低了收入满意度、社会公平感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必要加以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永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政治到底是仅仅与阶级、国家等范畴相联系而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还是永恒发展的?对此,目前我国一些政治学者的看法是前者而不是后者;笔者认为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认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永恒性,对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更新人们的政治观念,适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类社会政治发展问题上,我国政治学界有一种流行广泛的看法,即认为政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把人类社会的政治看成是只与阶级、国家等相联系的特殊社会历史范畴,认为它只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