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度得到遵行才有价值,人们遵行制度的外化表现在于其行为符合了制度预设的目标.人们遵守规则源于制度符合自身的利益,制度使人们利益受损的可能性降低,制度以强制力为后盾设置否定性行为边界.制度有效运作有赖于机制的形成,自发形成的机制可以自我实施,人为建构的机制则需要有引导人们的利益趋向制度目标的触点,还应当契合社会的文化和传统.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实施的分级诊疗制度关涉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医院、患者及其家属、社会组织等多个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为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暗中博弈,从而导致分级诊疗制度的整体实施步履维艰。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看,只有建立互利、共赢的协调机制来均衡各方利益关系,才能化解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从而促成分级诊疗制度的有序推进和长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家族理性和职业经理人耦合的基点是家族利益.有限度的信任机制和共赢机制是实现家族理性和职业经理人有效耦合的机制.这种机制耦合功效的发挥,还需要建立"信-利"制度、家族企业激励约束制度和职业经理人责任观念制度来确保.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近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共同治理理论是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最先用于公司治理领域,后来发展到社会、资源、教育等相关领域.针对目前中国大学制度存在的弊端和大学实施共同治理的优势,实施政府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制度.共同治理模式包括公众参与机制、谈判决策机制、激励监督机制和市场反馈机制四个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动力机制、运作机制以及长效机制等方面存在制度缺陷.应当通过利益引导,完善内外结合的动力机制;通过政府引导、行业指导、校企行动,建立效率与规范并重的运作机制;建立职业教育合同制度,实施权利保障的长效机制,从而确保工学结合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论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引进了不少成熟金融市场的各种制度。但是这些被他国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在我国引进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论文试图从制度的基础层面来解释这种现象。我们认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缺失,是现有金融体制不能自我生发出适合我国金融市场制度的原因。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包括了三个方面内涵,即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有效的定价机制和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补偿机制等。在金融制度建立过程中,缺乏有效利益博弈机制,从而使得在制度确立过程中政府职能错位和利益集团操纵,这些都金融基础性制度缺失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合法性与有效性是研究国际制度无法回避的范畴.权力、利益、观念分别构成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国际制度合法性的核心概念和逻辑起点,三者的合法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危机.关于有效性,三者则分别强调维持国际结构的稳定、降低交易成本、在互构中认同和身份的界定.在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关系上,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是模糊的,往往陷入因果关系循环的困境;建构主义则强调合法性与有效性的正相关关系.实际上,国际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8.
统治者的有限理性效应、同构学习效应和规模成本效应等三种自我强化机制所形成的正式制度路径依赖,意识形态刚性、集团利益冲突和适应性预期等三种自我强化机制形成的非正式制度路径依赖的双重“锁定”,以及多元利益主体的互动博弈都引致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创新的内在困境.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输入,政府需明确信息管理主体及其权力边界,形成对公共需求变化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机制,从而打破导致制度僵化与制度惰性的路径锁定,形成制度创新的自由裁量空间.同时,需不断创新政府短效推动的监督机制,用司法效力作为法制长效推动的审查标准,促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创新切实满足和保障公民知情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现状特征及其经济影响,通过探讨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经济功能与现实意义,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方式手段、补偿内容、补偿基金筹资渠道、补偿实施机构等内容,并以此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利益补偿制度体系,为区域经济合作顺利进行提供利益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城市偏向制度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涉及城乡经济利益关系的经济资源分配、城乡交换和再分配制度上,我国具有明显的城市偏向.在城市偏向制度下,城乡收入差距在初次分配之前已经被决定.城市偏向制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自我强化功能扩大着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通过破坏内生城乡收入差距的自我矫正机制,造成经济体内部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无法发挥作用.城市偏向制度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累积性扩大.  相似文献   

11.
制度、组织与经济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作为约束社会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范体系,实际上,制度本身不会产生效率,它只有和人或组织结合在一起时才能促使其效率的增长(或负增长)。对实现组织目标效用最大化的“效率原则”的坚持使经济学家们常常将组织看作一个理性系统,因此他们更加关注组织的正式规则的建构;与经济学家所持的“效率机制”不同,社会学制度主义者强调“合法性”机制对于组织目标、形式和内部运作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里的“合法性”不仅仅是指正式法律制度的作用,而且包括了文化、价值观念、行为的社会期待等非正式制度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NGOs作为非国家主体在国际环境制度制定的活动中的参与范围越来越广,本文分析了NGOs在国际环境制度制定中的参与方式、表现形式及参与意义对国际理论的影响.认为NCOs以其拥有的独特技巧和资源与其他国际主体共同合作,一方面,NGO不断扩大的参与可能使其获得国际公认的与主权国家一样的法律主体资格;另一方面,NGO的参与没目前来看提高了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的管理能力,而并不是损害了国家的主权.  相似文献   

13.
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作者给出了制度的定义并指出经济史及经济发展的中心议题是解释能够创造一种可以引发持续的生产率提高的经济环境的政治与经济制度的演进。经由简明论述一种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作者强调从原始交易形式向高级交易形式的演进并非必然发生。经由比较多种未能成功演化的原始交易体系与最终导致了西方世界兴起的近古欧洲的长程贸易,作者指出这些稳定与变迁的形成对比的故事触及到解释人类经济状况的改变这一难题的核心。最后,作者强调经济表现与经济变革关键取决于基本制度框架以及缘于一种制度框架的报酬递增特质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4.
互联的关系型合约、内生的制度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约形式和制度是市场范围和分工程度的函数在市场范围有限、分工程度低的经济中,人们之间的互动会更多地采取自我实施的“互联的关系型合约”的形式;在市场范围和分工程度都比较高的经济中,人们之间的互动会更多采取依赖第三方实施的“正式合约”的形式。因此,社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是不可移植的。在经济发展初期和分工不发达的阶段,过早地引入正式的制度,或者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且分工发达的阶段,还主要依赖关系型合约,都达不到最优的制度安排。这个框架既可以解释东亚模式早期的成功,也可以解释后期的危机和转型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互联的关系合约没有根本改变,引入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未必会有效。扩大市场的范围从而深化劳动分工,打破市场的互联性和关系合约存在的基础,中国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依赖显性合约的正式制度安排,中国才能真正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论制度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制概念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和学科的常用语,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不够确切,常与制度概念混淆.本文首先界定了制度与机制的区别,分析了机制的基本特征;进而阐述了机制形成的规律,分析了机制形成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因素,并特别指出人性发展的规律和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潮流在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与制度无关的各种机制形成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在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也在形成之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关键不在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变迁滞后是根本原因。要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不仅要加强正式制度的转变与创新,而且要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强化非正式制度的供给。针对当前中国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的问题,在经济转型后期,我们应以非正式制度供给为重点,通过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在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中,要重点培养契约与信用意识、市场经济精神,加强市场道德建设,加快关系经济向契约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农村住房制度是中国住房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自然经济性质和较强的计划经济性质.它受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制约,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变化缓慢.在这一制度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住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遭受了一系列挑战,其中主要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以及住房产权在各种不同主体之间的流转.我国虽对农村住房制度进行了增量调整,但它不足以应对挑战,农村住房制度需要走向存量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纵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貌,概述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正从发展初期数量的快速增长转为内涵的发展,办学能力迅速提高;国家发展民办教育方针和基本政策在《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均有了明确的规定和提法;民办教育的法规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民办教育的发展是健康、稳定的。文章指出,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办学校亟待解决硬件、专职教师、内部管理及教育质量等问题。特别是要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等诸方面入手,解决好提高民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建民营是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主要方式。在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目标性偏离、功能性质不明、风险预判及防范不足、权益保护措施欠缺、国有资产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可以运用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基于产权的委托—代理理论来解释养老机构公建民营问题和实际操作。同时,应加强规制,引导非营利法人机构承接运营,明确公建民营后机构的公益属性和职能、风险防范措施、设施使用费的计算和收益属性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以保障各方权益,实现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预期。  相似文献   

20.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各方面的改革中,产权改革是其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产权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是明确的,即事业单位归属政府,并且政府承担相应的责、权、利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安排是没有效率的,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进行不同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