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东、西部百越地名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百越的活动范围曾达今山东南部,赵晔《吴越春秋》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载,勾践灭吴后为了问鼎中原,迁都琅邪(今山东南部),并灭掉了周围几个小国。交阯(后作趾)为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是百越之地。《史记》、《汉书》等记载,今云南、中印半岛北部有滇越(乘象国)、掸、越巂等百越支系。《史记·大宛列传》: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  相似文献   

2.
先秦秦汉散居于我国南方各地的百越民族各支系,其音乐舞蹈颇具民族特色。作为百越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人的音乐舞蹈对当时乃至后世部分后裔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进步,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拟据有关资料,对古代越人的音乐舞蹈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湖南的先秦文化及民族,很多专家学者据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论证为“越文化”,属越民族。越民族是我国古代三大民族之一,分布于东南、西南广大地区,支系甚多,有“句吴”、“于越”“杨越”、“闽越”、“南越”、“东瓯”、“西瓯”和“骆越”等等。湖南先秦文化究竟属于越民族的哪一支系呢?笔者就目前的考古资料分析,认为其与百越中的“西瓯”关系较为密切,应属西瓯一系。以下试从两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资料为依据,论证商周时期的中原人称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使用斧形工具的土著民族为“”,并与“”族发生联系。“’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百越的前身。西瓯、骆越作为百越民族的两个不同支系,也很早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交住。这就为后来秦统一岭南和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代的少数民族,史称“百越”,指明其中还包括有很多族团。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中国民族史》指出在春秋有于越,战国有杨越,汉有瓯越、闽越、南越、骆越,三国时尚有山越。其分布地区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或至安徽、湖南诸省。他把“百越”和华夏、东夷、荆吴并列为汉族四大来源。  相似文献   

6.
干拦建筑,是壮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居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壮族村寨,普遍建有木(或竹)构的二层建筑,上层居室住人,下层圈养牲口或堆放杂物,有的居室前沿还围长拦干,侧沿建有晒台。这种建筑形式,史书称为“干栏”、“麻栏”等。壮族干栏建筑始于何时?壮族人民为什么喜爱这种建筑形式?本文试图以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记载,探讨其渊源关系。 (一) 在古代,我国长江南,分布着一支古老的民族群体,这就是在我国民族史上通称的“百越”族群。“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越既称为“百越”,支系是非经繁杂的,比较著名的有于越、大越,闽越、东瓯、夔越、杨越、  相似文献   

7.
东汉《白狼歌》是越人歌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益州、邛都其地百姓的语言为越语着手,论述了益州刺史朱辅搜集翻译《白狼歌》的地点在越人村寨。《白狼歌》一共三首,44句,共176字。用当今云南壮族沙支系(自称“布越”、“布依”、“布雅依”,简称“越”)的语言比较,其壮语汉记,其音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语音反切,和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汉字古今音表》中古音拟构,语音上极为一致;壮语意思和原音汉译比较,不仅字字可解,且44句中有34句的壮语意思与原汉译意思相同或近似。其中第一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13句;第二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9句;第三首16句,相同和近似的12句。在词汇上,全文44句,全部保留着越人口语的原生词,与今天壮语的基本词汇一致。在语法上,既有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也有只包含主语、谓语的句子,其修饰成分的词汇,则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符合壮语语法的特殊现象。全文翻译出来,天然凿成,浑然一体,是地地道道的越人歌谣。  相似文献   

8.
句町古史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句町,是横跨于广西西部和云贵高原前沿的一个古国。对这个古国,历史文献有所记载,但过于简略。所幸埋藏于地下的句町古代文化遗物,有一部分已经重见天日,使世人得以了解若干被湮没了的句町古迹。一些同志曾经根据考古发现的材料和有关文献记载,颇有见地地研究过句町历史的若干问题,然宏观微观均拟另作纵深研究。本文试图粗略地勾勒出句町社会历史的主要轮廓,妥否,尚待读者指教。一、句町史迹概说句町作为我国西南古国,却不知其立国  相似文献   

9.
《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古籍中记载的“鸟田” ,有的学者诠释为“以鸟助耕” ,这纯属误解。本文通过对百越民族谷物起源神话的分析 ,得出”鸟田”、“雒田”研究的新结论 :它们来源于古代百越民族的鸟、狗取稻种神话 ,原意是指水稻、浮稻和水田。  相似文献   

10.
一、岭南越族诸称关于岭南古代居民的族称,见于史载的,先秦及秦汉之际,有百越、扬越、外越、陆梁、西瓯、骆越、瓯骆等名称;东汉一代,又有乌浒、俚、僚等称谓。此等名称,其各自的含义如何,彼此间又有什么关系,诚为研究岭南地方史、民族史之一课题。 1、百越历史文献中,“百越”一名,颇多歧义。“秦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挽首系颈,委命下吏。”此百越所指,显系岭南越人。罗泌  相似文献   

11.
在百越史研究中,似有个定论,即骆越族是古代越族的一支。但是,综观现有的考古学、民族学材料,并参照史书记载,这个结论似与事实有悖。一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先谈谈史载关于“百越”的界域。《汉书·地理志》注引臣赞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是百越族群分布的大致范围。具体的族称,论者认为是越、句吴、闽越、东瓯、南越、西瓯、骆越等。于越是百越族群中最早见于文献者。《竹书纪年》载:周成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40年)“于越来宾”。说明至迟在周成王时,于越族与周王朝已有交往。究其实际存在的时间,或可与殷商同  相似文献   

12.
汉句町四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句町的问题,很少引起学者的重视。近年来,西南民族学界和历史学界讨论夜郎问题,常提到句町,有的说句町是受夜郎控制的小邑;有的说是与夜郎毗邻的国家,①但都未介绍句町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要说明夜郎与句町的关系,不能仅从夜郎方面看,还必须弄清句町方面的情况。句町的材料虽少,却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加之解放以来的考古发现,就为探索句町情况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笔者根据现有资料,探求句町的位置,政治中心与势力范围,社会经济与青铜文化,句町与夜郎的关系等四个问题,抛砖引玉,深望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3.
<正> “越”之作为族名,始于商代,甲骨文写作“”。其活动范围自东南沿海至西南地区,支系众多,秦汉间也称作“百越”。不过自先秦至秦汉,越人还有另一个很常见的别名——-一瓯,或写作“沤”,有时也合称“瓯越”。《逸周书·王会解》载,伊尹为四方令,命各部落为商汤进贡特产,正东有“符娄、仇州、伊虑、沤深、九夷、十蛮、越沤,”正南有“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4.
百越遗传结构的一元二分迹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最新的分子人类学材料———Y染色体DNA能对民族系统进行精细的分析。百越系统被发现与中国的其他系统差异很大 ,而与南岛语系民族 (马来系统 )特别是台湾语族群体相当接近。已经研究的百越群体显示出遗传发生关系和语言文化类型的差距 ,这与百越的整体认同和地域分化有关。根据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得到百越民族系统遗传结构的三个特点。 1 百越有单起源的遗传学迹象 ,可能大约三、四万年前发源于广东一带 ,而后慢慢扩散开来 ;2 百越二分为以浙江为中心的东越和以版纳为中心的西越 ;3 百越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由广东向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迁徙。百越接触过的许多族群也涵入了部分百越的遗传类型。百越从广东经江西向浙江的扩散可能发生于很早以前 ,福建与浙江的越族群体是不同路线迁来的 ,在台湾原住民遗传结构中同样表现出这种二元性。西部傣族类群是很晚从广东迁出的。  相似文献   

15.
百越文化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课题。近年来,研究百越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论文论著纷纷问世,例如蒙文通的《越史丛考》、蒋炳钊等的《百越民族文化》、陈国强等的《百越民族史》、董楚平的《吴越文化新探》、彭适凡的《中国古代南方的印纹陶》、何光岳的《百越源流史》等,或通论或专题探讨了百越民族源流、时空分布、社会状态、文化内涵及百越与  相似文献   

16.
越的族类繁多,自古就有百越之号。本文就百越的族源、分布及其与楚、中原各国的关系作些探讨。一、百越的族源问题百族的族源问题,自古就有禹后、周后之说,以后又有楚后、苗族血统、土著说等多种说法。百越为禹后,起源最早。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  相似文献   

17.
论西瓯骆越的地理位置及壮族的形成梁敏壮族的先民源于我国古百越民族集团中的西质、骆越,这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学者的共识,但对西瓯、骆越究竟是百越民族集团中的一支或两支以及西瓯、骆越的地理位置却有些不同的意见。①我们认为西瓯和骆越是百越民族中文化和语言等互相...  相似文献   

18.
<正> 扬越(扬越之扬字或作扬,越字或作粤,皆系同音通假,以下统作扬越——笔者)是指分布于古扬州地区的越人,亦即是百越,这是目前史学界比较权威的看法。然而,当我们细检史料,并注目当代的考古学成果时,不难发现这种看法仍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必要。我们认为:扬越与闽越、于越一样,只是百越中的一支。兹略书浅见如下。扬越之事,史书记载不多,不过它不等于扬州之越还是比较清楚的。《史记·楚世家》记载道:当“周夷王之对,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越,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  相似文献   

19.
东夷是新石器时代以后我国东南地区文化最发达的民族之一,楚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势力最强大的民族,岭南越族是百越的组成部分。南越族留给后人最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是今天流行在岭南地区的粤语。粤语是汉语在岭南地区的三大方言之一(其余两种分别为闽语与客家语),是古越语与古东夷语、古楚语及古汉语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地方语言。在今天粤语的一些词汇、读音以及岭南的民俗之中,可以找到东夷与楚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凉山州境内的西番及渊源探讨(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凉山“西番”的渊源探讨凉山“西番”的七个支系中,尔苏、多须、尼汝、普米、虚米在语言上属羌语支;纳木依、么些属彝语支。这七个支系在文化和宗教上都受到呷米深浅程度不同的影响,除么些支系外,都属藏族,但却与自称为“博”的呷米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因而也有不同的来源。根据文献和结合实地调查得出:凉山州境的甘洛越西这一线清代的西番居民应为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