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学是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研究所依托的主要学科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理念和方式是不同的。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价值的日益增加,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近年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面临一些困境,存在着传统的民间艺人渐渐消失、传承人的年龄偏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法制保障、传承人缺乏自觉意识等诸多问题。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教育、人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在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域下,应发挥地方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基础教育的校本课程之中,借助现代教育唤醒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觉意识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现阶段"非遗"研究缺少理论支持的背景下,人类学独特的学科视角和方法论为构建"非遗"研究的理论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参与观察贵州省台江县官方及民间举办的苗族姊妹节活动的基础上,运用文化整体观和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分析,揭示了苗族姊妹节由于内部自身的发展、民族间的接触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节庆活动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特定对象、部分传统习俗消失、节庆活动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呈现多样化等变迁现象。鉴于此,应做好姊妹节的整体规划,在合理利用这一民俗文化资源时必须尊重文化主体的权益,以激发他们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功能的多层次性及文化的政治性决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人为保护的必要性 ,文化变迁的常态性使动态保护成为应有之义 ,信仰的社会功能则决定了民间信仰类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保护价值。在实践层面上 ,文化的整体性使生态性保护成为必然 ,且应兼顾小生态与大生态的保护。我国现有的保护举措缺乏大众参与 ,需要从理解与认同主客位观点差异的基础上 ,汲取“草根智慧”与“地方性知识”,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社区的文化自觉 ,进行参与式保护。同时 ,应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三方评定、设立濒危名录、改变保护拨款与认定级别严格挂钩等做法 ,防止“文化筛选”与“文化阶层化”,以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苏州昆曲、苏剧、苏州评弹、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苏州文艺类品种。调查显示,昆曲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剧目流失严重、演职员后备不足、传承计划不尽合理、理论研究与舞台实践相脱节等等。鉴于此,应制订苏州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与发展平台的方案;统一协调管理,将政府工程、剧团院所工程、教育工程等协同联姻;拓宽传播渠道,扩大投入,使传承与发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人类学视野中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尤其强调对人类音乐艺术的保存、展现、阐释和研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音乐艺术已广泛被人们关注,人们研究音乐在社会中的作用,研究音乐与人类社会的联系,研究音乐及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等.  相似文献   

6.
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已经成为法律规定的范畴.高校作为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如何发挥思政教育舞台作用,让非遗走进每个高校生的生活,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既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保护、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以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探索以非遗为载体,创新高校社团活动新形式,繁荣高校校园文化,以期达到提升非遗保护意识,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少数民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贵州镇宁县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研究对象,对其保护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保护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迁给予了关注分析,以期对保护与变迁二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铸就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北京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衰退、失传的困境,根本问题在于这些无形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因此,认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运用文化生态的理念分析其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村),同时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与保持特色的关系等,以推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该只局限在狭义的文化空间范畴内,而应该从更广义的文化空间视角来展开。广义的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生存环境,这一生存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它有很多支化的成分,如文化政策、语言、民俗、宗教信仰、经济水平等。它们是非物质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对于福建土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从文化空间维护角度和文化空间再造角度两个方面展开。文化空间的维护主要包括政府的重视、民俗活动的支撑、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普查抢救、客家方言的使用。文化空间的再造主要包括以申遗为机遇、以区域联合为基础、以遗产旅游为依托、以教育引导为保障、以大众传媒为指引来共同营造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群众文化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群众文化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向群众文化需求靠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要以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主要载体进行,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而形成三维构架体系。本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各乡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措施进行探讨,详细梳理了群众文化服务中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苏州评弹是江南民间文化艺术的奇葩,国家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成熟的表演艺术体系。与苏州评弹生存、繁衍、发展关联极为密切的评弹理论研究,也经历了漫漫历史岁月的演进,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而回顾、梳理和总结迄今为止的评弹理论成就,对未来评弹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意义重大,并会对未来评弹理论研究和评弹学的建构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州评弹是吴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传承数百年的历史演进程中,传统评弹理论积淀了丰厚的成果,为今天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源。然而,因受历史和研究者的文化局限,以往的评弹理论尚存明显的欠缺与不足,而应用当今理论学术成果,拓展评弹学术研究的领域和范畴,则可弥补以往评弹理论研究之不足。我们期待着以新兴学科理论研究推动评弹理论的发展,为评弹非遗传承与保护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3.
苏州评弹是吴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传承数百年的历史演进程中,传统评弹理论积淀了丰厚的成果,为今天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源。然而,因受历史和研究者的文化局限,以往的评弹理论尚存明显的欠缺与不足,而应用当今理论学术成果,拓展评弹学术研究的领域和范畴,则可弥补以往评弹理论研究之不足。我们期待着以新兴学科理论研究推动评弹理论的发展,为评弹非遗传承与保护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4.
苏州评弹是江南吴语地区的特有曲艺品种,典型的地域民间大众草根艺术.纵观评弹艺术的发展历史,在评弹艺术的草根性特征中,始终清晰地显现出其身后若隐若现的文人文化血脉.探究评弹艺术的文人文化根源与特征,有利于为评弹艺术的草根文化研究厘清思路和方向,还传统评弹艺术以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生存根基.由于构成样态的多样性,没有一个单一的可行的办法能够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所有问题.本文以拥有丰富资源的重庆市为例,认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适宜采取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辅之以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综合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人类学片的拍摄对象都是人类文化,而人类学片的拍摄首先面临的是选题与选材的问题。当前,中国人类学片的选题重点应该是国家分批公布的一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学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功能,因此,我们建议:应该迅速建立中国影视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展览馆、数字博物馆或资料库等,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先进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舞龙灯"自20世纪初以来,先后经历了4代传承人。苏州舞龙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立项,为其传承保护带来了良好契机。苏州舞龙灯虽面临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机遇、具备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基础、拥有产业化发展的行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苏州市政府应依托强大的地方经济发展对娱乐、喜庆活动的需求,及时引导舞龙灯走向市场,积极帮助其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存续面临着多重困境,谋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成为备受社会和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的传统戏曲形式,黔剧在二百多年的发展中曾数次遭遇生存危机,但是,黔剧从业者在面对危机时采取了积极适应变化了的文化生态环境的自我更新中,于困境里重获新生。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活态传承的典型案例,深刻地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时,应该以积极主动的自我调适和自我革新,才能获得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