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提高了市场福利,减轻了政府的补贴压力,但也造成粮食自给率低于安全水平。将农产品市场划分为保障粮食自给的国内保护市场和提高市场福利的国内开放市场两部分,改进市场福利最大化模型,构建反映市场福利的相对控制指数,实证评估了1991-2012年期间基于粮食分类的不同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的适度性。结果表明,口粮市场开放适度、谷物市场开放不足、广义粮食市场开放影响安全、食物市场开放比较过度和非食用农产品市场开放严重不足。中国应基于比较优势和资源约束,针对不同农产品调整对外开放政策,做到粮食自给和市场福利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以确保谷物自给自足和口粮绝对安全。然而,研究发现,传统粮食储备系统存在效率低下和数据不透明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该研究提出了一个现代化管理方案,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粮食储备库点的生产管理效率和监管水平。该方案旨在建立一个“穿透式”监管框架,通过信息化监管提升粮食储备库点的管理效能。具体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粮食储备库点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储备库点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作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各级储备库点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信息透明度,这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并为粮食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居民的长期粮食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IDS模型量化研究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特征,从城市化和中长期营养目标的角度出发,考查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和年龄结构的差异,预测未来十年(2011-2020)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量。综合居民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的结果预测未来十年我国整体粮食需求。根据预测,未来我国粮食将在2018年第一次出现供求缺口,到2020稍稍超过5%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艾国俊 《老友》2013,(6):24-24
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民生产的粮食,留足口粮、种子和饲料粮.多余部分由国家收购:城镇人口和缺粮地区的口粮,统一由国家定量供应:省市之间实行粮食统一调拨.以调剂省市之间粮食的余缺平衡。新中国成立以后,江西的粮食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是外调粮食大省。  相似文献   

5.
粮食,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天",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没有谁能不食五谷而超然于世。对国家而言它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公告,2014年我国夏粮产量达到13659.6万吨,比2013年增长36%,  相似文献   

6.
粮食法体系的立法,应定位于既服务于经济基础,又服从于上层建筑,既保障数量安全,又保障质量安全,既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又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既保障城镇粮食安全,又保障农村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利用效用理论的无差异曲线研究方法,基于云南南部山区陆稻改良技术推广的农户调查,分析陆稻改良技术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结构以及农户粮食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南部山区陆稻增产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释放了玉米作为饲料粮的生产空间,加深了粮食的市场化消费程度,经济发展步入初级小康阶段。但是,粮食消费偏好显示陆稻作为口粮消费的收入效应高于替代效应,反映出云南南部山区在与市场接轨中的政策效力不足或者发展方式滞后。因此,云南南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依托科技,更需要结合粮食消费需求加强市场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因此,研究中国人均口粮需要量并建立人均口粮安全的数量标准,对于准确判断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为依据,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和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计算符合营养标准的年人均口粮需要量,结果为191公斤。这一数量可以作为我国目前粮食消费结构下口粮安全的数量标准。据此标准,我国目前口粮供给数量是安全的,但存在地区结构和人口结构不平衡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粮食市场行情、外部冲击因素、内部产业因素和受控可能性的基础上,构建粮食贸易安全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后发现:1992-2011年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状态多为贸易弱态和贸易劣态,总体处于基本安全和基本不安全状态,且口粮和饲料粮的贸易安全状态高于工业用粮;在粮食贸易安全变化趋势上,小麦贸易安全水平有小幅上升,而稻米贸易安全水平波幅减小且略有下降,玉米贸易安全水平围绕0值上下波动,大豆贸易安全水平呈“阶梯式”下降;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产业竞争力、国内市场行情、外部冲击因素、产业政策、受控可能性和国际市场行情。  相似文献   

10.
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与谷物基本自给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性质,中央政府应将优质、无污染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严格控制,划定时提高监督强度,划定后利用激励机制,使永久基本农田的生产力不断提升。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与谷物基本自给后,粮食安全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在保护与粮食安全相对应的耕地时,可以适当利用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地方政府利用全国统一的市场进行农地发展权转移交易,同时通过经济激励、政治晋升激励与三重监督,实现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质量和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后的食物安全是私人物品,市场可以在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对将质量等级较差的边际耕地转换为其他农用地可以不加限制,转换为建设用地也应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艾国俊 《老友》2013,(6):24
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民生产的粮食,留足口粮、种子和饲料粮,多余部分由国家收购;城镇人口和缺粮地区的口粮,统一由国家定量供应;省市之间实行粮食统一调拨,以调剂省市之间粮食的余缺平衡。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重大问题,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省的江西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状况在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与潜力,提出提高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五项政策建议:构建耕地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的长效机制,保障耕地资源安全;构建抵御自然风险与规避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科技支撑安全;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保障种粮农民收入增长安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永久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由于粮食短缺,部队的供应标准减少20%,指战员们每天吃不饱肚子。为了解决口粮不足的问题,我们连充分发动战士,群策群力,鼠洞寻粮,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1958年10月,我所在的部队从朝鲜撤军回国,进驻辽宁省辽阳市东大营。1960年,部队供应的口粮由每天1.5斤降至1.2斤,副食也跟不上,油水太少。  相似文献   

14.
粮食流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创新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大体可以分为统购统销时期、双轨运行时期、初步市场化时期。虽然目前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引入了市场机制 ,但是仍然可以看得见第一、第二阶段的政策印记 :粮食始终无法摆脱“口粮”的范畴 ;粮食流通制度行政干预依然很强 ;粮食流通制度依然是以牺牲粮食生产者利益为前提来设计的 ;粮食体制始终无法走出“放—管—放”的环循 ;粮食支持保护体系建设滞后。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的路径选择关键要处理好粮食生产经营市场化和宏观调控的关系、粮食的经济性质和粮食的社会性质的关系、粮食的支持保护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关系、粮食生产和粮食经济安全的关系 ,处理好粮食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初期①,我国粮食的严重短缺造成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而国内粮食市场和紧急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无能为力,在“不吃进口粮”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粮食进口②工作适时开启.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成功解决了粮食进口的外汇短缺和进口粮源问题,同时正确处理了敏感的国际粮食援助,出色完成了我国在60年代初期意义深远的粮食进口工作.关键时刻的进口粮食在挽救人民生命,稳定粮食市场,缓解粮食危机和减轻农民负担,缓和农民和国家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恢复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粮食进口工作的实施也促进了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双边贸易,为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重庆市粮食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近些年由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用粮量增长迅速,对重庆市的粮食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重庆市粮食生产、市场消费现状分析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市粮食安全问题重点是饲料粮缺口增大。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把口粮和饲料用粮区分开,通过发展粮饲兼用作物、饲料专用作物,将有效解决重庆市的粮食安全难题。提出了重庆市实施粮饲分治战略的发展思路、布局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行粮食进口量的统计是不完整的。文章区分了粮食显性贸易和粮食隐性贸易,进而构造了粮食真实进口量的测算方法,并基于对粮食隐性进口量的估计,构建了中国粮食贸易平衡表,获得了中国粮食真实进口量及进口结构数据。研究发现:2000—2020年间,中国粮食真实进口规模为153412万吨,其中,粮食显性净进口126463万吨,占82.43%,粮食隐性净进口26949万吨,占17.57%。近年来,中国粮食真实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并呈明显的隐性化趋势。中国粮食进口隐性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国内粮食自给率下降和确保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从口粮看,当前中国人的饭碗仍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但我国国内粮食市场紧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切实可行之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阶段 ,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 ,应由生产安全转为流通安全、物流安全 ;由产量安全转向能力安全和主产区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安全 ;由供给数量安全转为兼顾供给价格安全。近期中国粮价小幅度上涨 ,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周期性表现 ,不应把它看成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重威胁。粮食购销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能力 ,与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粮食供应链安全是一种更为全面系统的粮食安全。在新的形势下,要破解长期困扰粮食产区和粮农种粮吃亏的症结等粮食安全困境,积极应对外资对我国粮食产业的渗透,必须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供应链,以其共生、协同、增值、共赢的内在机理,促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统筹粮食核心产区发展,全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灰色GM(1,1)预测模型,动态测度了“中国碗要装中国粮”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我国口粮数量总体安全,粮食结构性供给风险较大,饲料粮短缺较为严重;我国水产品、蛋类和奶类等间接用粮消费潜力较大,猪肉供需关系紧张,国产植物油供能不足;我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严重超标,仍需大量进口。据此,应严格守好耕地保护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升粮食稳产保供能力;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改进牲畜饲料配比,以降低过旺的饲料粮和植物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