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家庭研究》2001,(1):F003-F003
(一)关于研究的主题今年是新世纪开始、“十五”计划启动的一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也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的新时期。这给婚姻家庭研究提出一个新课题。从今年起,拟以“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小康家庭的婚姻家庭建设”为主题,开展研究工作,并作为学会阶段性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2.
王玉芳  徐敏 《职业时空》2008,4(2):10-1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目前面临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增大,如何实现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健康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目前亟需解决的战略问题。河南是中国的缩影,而当今河南又面临“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机遇,要环境,更要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钟可 《老年世界》2006,(16):24-24
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是“十一五规划”《建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所制定的总体战略布局.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使不同区域的人民共享小康社会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老年》2010,(11):4-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5.
单国雁 《城市》2007,(7):48-50
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经验表明,都市工业对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新世纪前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也是都市型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导刊》2010,(27):12-13
2010年5月25~26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杨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全党全国要统—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然而,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观念还是影响着现代的教学;以学生考分高低评价教师的优劣,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要求,着眼于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国家人才规划明确了未来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9.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介绍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是对我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思想品格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立足于中国实际,使之真正体现中国的时代特色。本文就“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主题,从几个方面提出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11.
钟可 《老年世界》2006,(17):18-19
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在跨世纪之后提出的又一个英明决策。当前,它对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举国上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使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达到更高的新目标,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富民兴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中阐述了“红军的创建,红军长征和哈达铺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长征精神永不忘和‘新长征,奔小康,让农民群众富起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三部分颂扬长征精神,第四部分主要写要让宕昌人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方法和路子。通过宕昌3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宕昌农民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2007,(11):4-6
金秋十月,和风送爽。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中国扶贫》2016,(10):6-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十三五”规划纲要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实践的新要求,反映了人民意愿和社会期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指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迫切性 自从党和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来,特别是由于“三农”问题的凸显,农村社会问题被越来越尖锐地提到全社会面前。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落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工程的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问题已经变得尤为迫切,而这些是与问题的严重性及人们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2134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了大会。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会,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会。这次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完成了各项议程,开得非常成功。可…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向贫困宣战”的坚定决心。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没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巩固执政基础的责任担当,作为扩大内需的有力抓手,作为增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8.
钟可 《老年世界》2006,(4):20-2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关于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应该说是已经解决了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20世纪未基本进行了小康社会。但是,跨世纪之后,我们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呢?这就必须进一步解决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妇女工作的主题。多年来全国妇联围绕“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两大主题活动开展城乡妇女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国妇女九大向全国妇女发出了“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的号召。为此全国妇联发展部提出了“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口号,确定了今后5年妇女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目标,决心构建城乡妇女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我们要充分把握住十七大报告的主题,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联系我们所从事的老龄科学研究和老龄工作,我们绝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把人口老龄化与新时期的特点隔离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