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布什政府的上台,台湾问题更加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症结,甚至可能导致中美发生直接军事对抗。中国明确发出“必要时动用武力实现统一”的信号,美国为“保卫台湾”正在增兵亚太,并拟制“协台作战”计划,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正在升级。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力攻台的可能性、作战样式和作战能力,美国是如何估计的?又有何对策?  相似文献   

2.
阎学通 《领导文萃》2012,(21):48-50
现在部队中有一句话特别火——"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很多人把孙子这句话误解为不使用武力。孙子这句话中的"不战"是说不进行攻城的热战,而不是说不进行使用武力的冷战。这句话的另一个核心是"屈人之兵"。这是说未进行热战的结果是对方屈服而不是自己屈服。现在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只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打着营救的幌子,主张武力讨伐,准备牺牲蒋介石以取而代之。16日,何指挥国民党中央军开赴潼关,并向华阴、华县挺进,与张学良部发生冲突;同时数十架飞机开始轰炸陇海铁路沿渭南、华县一线,全面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亲英美派则坚决反对武力讨伐的主张,力主和平解决事变,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正开放是"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表明中国推进开放历程的不变信念。开放说到底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如何看待二者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二者的互动关系的新变化?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研究员。《领导文萃》:武教授,首先请您谈一谈为什么说"世界改变了中国"?武力:众所周知,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  相似文献   

5.
章士钊请缨出使,蒋介石欲行又止,50年代中期,台湾的社会政治局势逐步稳定,岛内人民期望和平。另外,自1953年韩战交战各方达成停战协议后,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又签订了越南停火协议,使一度紧张的国际形势有所缓和。与此同时,中共也开始致力于大陆的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在此情况下,中共的台湾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纯靠武力解决的方针改变为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鲁、梁两国和齐国接壤,战略地位重要,是齐国潜在的最大威胁.齐桓公一心想吞并这两国,但又不想动用武力,心里很是纠结。管仲想了个很好的办法:经济殖民。  相似文献   

7.
成败决于谋。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武力的成功拚杀,必以周密的谋划为先。 善战者先胜而后求战。先胜者,行于谋划也。今引经据典,说谋谈略,以启读者谋划之思路。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外交政策协会2001年岁末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主流民意反对台湾独立,也不支持政府武力干预台湾事务。这使美国政府长期寻求的“不统、不独、不战”的对台政策目标受到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9.
武力遏制台独法理独立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水扁于2004年3月赢得了连任台湾领导人的机会后,很快就明确了2006年修改宪法和2008年实施新宪法的法理台独时间表。[1]陈水扁走向法理独立的政策,使那种台独不敢公开独立因此不必武力遏制台独的观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伊拉克入侵邻国科威特后,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一系列决议,其中包括准许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678号决议,但伊拉克未作出任何让步。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起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以执  相似文献   

11.
—位美国政要最近说,当今世界有两个超级强权,一是美国,—是穆迪(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之一,另两家是标普和惠誉),前者用武力征服世界,后者用评级控制世界  相似文献   

12.
王也扬 《领导文萃》2005,(12):84-87
在邓野先生的著作《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中,关于民国政治的逻辑,作者解释道:“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当时博弈于中国政坛的国共两党无不深谙此一逻辑。毛泽东告诫党内:“中国的事,历来是有枪为大”,“谁有枪谁就有势,谁枪多谁就势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兵权问题上患幼稚病,必定得不到一点东西。”蒋介石则死死扭住中共的军队和地盘问题不放,非欲除之才能心安。这使得…  相似文献   

13.
“圈地运动”与中国社会心理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买卖过程可以被视为交易互利的行为。但是“圈地”不是买卖交易 ,而是“强占” ;“圈地”行为主要不是经济行为 ,而是武力行为。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除了武力之外 ,还有文化因素 :清教精神为“圈地运动”注入了“最优配置土地”的动力。值得指出的是 ,在英国这些被圈的地不是已耕地 ,而是非农耕的公地。这些公地被圈占之后用来养羊 ,周边农民就断绝了柴薪、野菜、放牧及其他非农耕的自然资源 ,不少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 ,进城打工。因此 ,有了“羊吃人”的说法。[1]在英国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登记 ,直到1925年的…  相似文献   

14.
正汉宣帝时更胜汉武帝时一筹说"汉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并不是要哗众取宠而"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概括和总结。下面就让我们从内政和外交两个方向对比一下汉武帝和汉宣帝时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当下热火朝天的“台北市长”选的持续升温,现在大有演变为台湾“总统”大选之势,而在诸多争论的话题中,所谓的“大陆武力威胁论”再度被台当局作为助选武器端了出来,至于松山机场是不是可以成为“三通”机场的地点更是成了各方争战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何立波 《领导文萃》2010,(24):94-99
<正>筹划以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2月1日至3日,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了秘密来访的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毛泽东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  相似文献   

17.
李抒音 《领导文萃》2010,(10):47-50
<正>奥托·冯·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任首相(1871-1890年),以出色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令普鲁士在错综复杂的欧洲关系中游刃有余,最终促成了德国的统一。在德国统一道路的选择上,俾斯麦崇尚武力。他的话掷地有声:"要统一德意志,只有靠铁和血"。但俾斯麦并不以军事指挥见  相似文献   

18.
陈翠云 《经营管理者》2009,(19):337-337
当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之时,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夷务"进行了艰苦探索,郭嵩焘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独特的"循理"外交思想形成于郭嵩焘之"耳闻目睹",有坚实的思想基础,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一思想虽由于时代局限未在当世产生深刻影响,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正一场大规模战争谁胜谁负,同双方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否正确直接相关。抗战胜利了。打了八年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胜利,全国民众普遍期待着开始和平建设。蒋介石却急于发动全面内战。在八年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的时候,蒋介石为何如此急切地要发动全面的反共内战?蒋介石从来是迷信武力的。他认为自己有力量在短期内依  相似文献   

20.
俾斯麦是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1862年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凭借着其超人的才能和胆识以及强硬的武力政策,他最终完成了德国的统一,是德国历史上的一大强势人物,当时即被世人称为“铁血宰相”。而其在位期间所采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德国和欧洲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