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指引下,我国从1979年开始兴办“三资”企业,即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十多年来,由于它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现就“三资”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一、“三资”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三资”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丰硕成果,截止今年8月,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96.65亿美圆,是世界上吸收外商投资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引资奇迹”。我国吸收外资的95%是以新建企业的方式实现的。外资主要以新建项目、新建企业等“另起炉灶”的方式在我国进行直接投资。截至今年8月,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11495个,七成以上是采用合资、合作或者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其中又以合资为主。我国吸收外资的这种方式有社会主义市经济自身的特点。从外资投入的方式看,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以年…  相似文献   

3.
1979年以后,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外商在我国的投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发展尤为迅速。截止1987年年底,我国已有“三资”企业8,018户,其中合资、合作企业7,851户,外商独资企业167户;“三资”企业投资总额285.8亿美元,注册资本235.1亿美元(其中外方投资147.2亿美元)。从1988年2月开始,我们对上海市“三资”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旨在总结成功经验,发现不足之处,探讨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在吸收外资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到去年底为止,我国共批准建立“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国独资企业)共8943家,海洋石油合作项目41个,协议外资金额210亿元。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办得比较成功,成功率60%——80%。已投资的“三资”企业,1985年出口为3.2亿美元,1986年为4.8亿美元,1987年达10亿美元。①当前国际上国际资本的流动不断扩大。美国彼德·德鲁克教授在他的《从世界贸易到世界投资》一文指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涌入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迅猛增加,他们不但带来了新思维、新的管理理念,而且还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之出现的洋人避税问题也日趋严重,一些外商和来华人员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大肆逃避应纳税款,使得我国涉外税收大量流失,成为一个难以估量的“黑洞”。外商投资企业六成报亏损据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发展很快,截止2001年底,累计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有38万多户,其中开业投产的近25万户,实际利用外资额已达3700多亿美元。《中国财经报》今年5…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三资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研究张善轩史明兰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三资工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初具规模,已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1995年,河南省共有独立核算三资工业企业1239个,年末累计客商协议投资4...  相似文献   

7.
外资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方法探讨张国平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三资”企业似雨后春笋,迅猛发展。“三资”企业中外方独资的企业由于其产权制度、用工方式、管理体制明显不同于国有企业,因而它的发展给计划生育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加强外资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笔者...  相似文献   

8.
《江海纵横》2008,(5):4-9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民资在全社会投入中的比重节节攀升,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与此同时,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和国有资产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国有经济占GDP的比重从中央到地方越往下占比越小,已呈现倒宝塔型。笔者认为,理性面对目前状况,建议把民资外资国资“三资并进”作为中小城市“十一五”后三年和“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来提出,主要理由和依据是: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办企业,是一项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武汉地处内陆腹地,吸引外商投资兴办“三资”企业,这对繁荣经济、建设武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武汉如何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怎样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怎样扩大吸引外商投资的规模?如何引导外商投资的投向?这关系到武汉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三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步伐加快,苏南地区“三资”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路子越走越宽,成效越来越大。由于“三资”企业能充分运用合资外方的销售渠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注意运用国家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宽松条件,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后劲足,显露出勃勃生机。一批产品上档次、技术上水平、质量上台阶、效益上一流的“三资”企业开始脱颖而出,对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特别是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在大踏步向前发展的进程中,由于“三资”企业发展尚处在探索阶段。经验不足;“三资”企业的发展带有“先上马、再备鞍”的性质,一些配套完善措施也来不及跟上,因而,对“三资”企业的管理,确实存  相似文献   

11.
"三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等商事主体法的重合与冲突给外商投资企业纠纷的法律适用造成了困难,在《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不再涉及企业组织与运行的规定,与《公司法》明确分工的情况下,外资企业的法律适用需要以问题的政策性与自治性为区分标准,政策性问题以外资法为主导,自治性问题以《公司法》为主导。而诸如涉外隐名投资与涉外股权转让等复杂性法律问题融政策性与自治性为一体,并且不会随着立法改变而改变,需要在区分的基础上兼容适用两类法律。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中部地区“三资”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孔祥国8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滞胀、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市场需要的相对饱和,亚太地区成为国际资投的热点,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大陆利用外资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分析经济特区“三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三资”企业保留必要的指导、监管并提供服务等的职能作用,正是这些必要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了宏观调控与有效服务之间的密切联系的逐步形成及其有机结合,保证了特区“三资”企业的日益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之后,乡镇“三资”企业的发展正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截止今年6月底,江苏省业经批准和投产的乡镇“三资”企业达6000多家,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60%,合同利用外资40多亿美元,占全省的50%,成为全省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乡镇“三资”企业的迅猛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普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研究了浙江省“三资”企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了构成该省“三资”企业现有产业结构的基本原因;并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发展的战略产业、价格体制、“复关”对该省“三资”企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民族工业的保护等问题分别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淮阴市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唐朝时的楚洲港(今淮安)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在海外贸易中占有一定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淮阴市对外贸易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外贸易持续增长。1993年全市外贸出口供货33.98亿元,自营出口成交1800万元,实际出口616.08万元;利用外资步伐加快,至9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369家,协议外资1.6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55.9万美元,新开业投  相似文献   

17.
《镇江社会科学》2007,(1):39-41
镇江市已形成了化工、造纸、建材、铝业等四大支柱产业.累计兴办“三资”企业2000多家。一批世界著名企业,如:法国罗克韦尔公司、道达尔公司.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嘉吉公司、泰克国际公司.德国克劳克耐尔默勒公司、西门子公司、日本商岩井、三菱商社.意大利泰克西公司.比利时国家动力集团.印尼金光集团等已先后在镇江投资兴业。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三资”企业在我市的安家落户.不仅给我市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滚滚财源.也给我市各行各业注入了其悠久和先进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各地方政府对外资需求竞争的激化,中外企业独资合资投资边际收益和成本发生了不对称变化。这一变化使中外企业选择合资独资投资比重发生重大变化,中外企业选择独资投资方式的可能性增加,外商企业在华投资方式将相应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并不断产生新的民事法律关系,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集体、公民以及“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人民检察院必须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约有20%~25%为“假外资”(返程投资),它们大部分为国内民营企业(主)所为;“假外资”的泛滥不仅使我国吸收外资的目标难以实现,打了一定折扣,而且对外资政策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假外资”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国内企业“套税”、私有财产保护不力、洗钱以及招商引资行政化、民营企业融资难等因素有关;治理“假外资”,必须疏、堵结合,双管齐下,对内外资一视同仁,加强金融监管,打击资金外逃、洗钱等非法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