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很多人说我外表高傲,其实我只是内心低调. 从小我就是个不喜欢讲话的人,我讨厌热闹.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家庭用户来说,空调是一个"温暖"的家电,消费者使用频率较高。它能够应对寒冷和炎热的天气,为用户带来舒适的室内环境。相较于在实体店选购空调,如今更多消费者愿意网购空调,那么,消费者在网购空调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选择正规渠道网购空调比实体店便宜许多,所以很多人选择网购。消费者在网购空调时,建议通过正规渠道选择产品。一般情况下,很多空调品牌都会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设立品牌旗舰店,消费者在这里选购的东西比较有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感情与理性的矛盾>.我想,这个问题或矛盾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也会碰到.喜欢一个什么东西,对一个什么东西有感情,不见得它就是非常之理性的;反过来呢,理性的东西你不见得就喜欢,不见得很合你的胃口.这种矛盾是经常有的.那么我今天要讲的,主要还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来谈感情和理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书痴     
婚前朋友们都说墨水多的老婆找不得,女夫子比男夫子还夫子气,吃不了得兜着走。我心想,有那么严重吗?两人都喜欢看看书,都喜欢写点东西,那才叫志同道合呢。  相似文献   

5.
读书识人     
很多时候,精神的魅力比专业知识更容易叫我折服,我上课是读人,读书也是读人.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两位导师,或许不是他们的学问,而是那一点童心和趣味,一点单纯的向上的坚持,深深地打动过我.所以我没法不喜欢金克木先生,这个古古怪怪的老头,看他的书会笑,不时地笑,会感叹:"亏他想得出来!"金先生确实是位妙人,有过很奇妙的经历,写过绝妙的文章,文章里又有很多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6.
孙郁:莫言与鲁迅,一个很有意味的研究课题 "从鲁迅到莫言"这个话题是很有意思的.2006年我还在鲁迅博物馆工作的时候参加过一次莫言学术研讨会,当时我提交的论文就是《莫言:与鲁迅相逢的歌者》.莫言的一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他说他自己的写作受到了鲁迅的很大影响,他在北师大读书的时候,提交了一篇作业,就是关于《故事新编》这个小说的读解.他的这个读解很有意思,对鲁迅文本的内在性的认识很独特,当时学界专门研究鲁迅的人都没有这样讲,他从审美上对鲁迅有一些内在的感受,尤其是对鲁迅思想的复杂性和对审美复杂性的理解.莫言自己也讲他是把好人当成罪人来写,把坏人当成好人来写.而且他在小说里面把非常龌龊和非常美好的东西写在一起.想当初《丰乳肥臀》面世的时候很多人批判他,这就说明他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方式跟流行色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我认为他可能是厌恶了当时流行了几十年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方式.他从鲁迅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也从俄国、欧美和日本作家那里受到了很大启发,所以他自己小说的复杂性糅合使他获得了很大的声誉.  相似文献   

7.
正"我爸妈要见你。"未婚妻对我说这句话时,带着一股幸灾乐祸的味道。她说得很轻松:"准备点礼物,和我爸妈及亲戚们吃顿饭就好了。"未婚妻向我详细介绍了父母的兴趣爱好及忌讳:"不要送烟酒,我妈妈不喜欢;当季水果和海鲜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送点在美国不贵但可以在中国炫耀的东西,比如一个包、一套护肤品、设计精美但不贵的首饰;能表现出你很关心他们身体健康的东西,比如保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喜欢笑的人。前天有位朋友来电话,说她代另外一位和我只有一面之缘的朋友问好。我很惊讶那位朋友的记性,因为我已记不起对方了。她说:他记得你的,你的微笑他一直记得。可见,微笑对人时,人家回报给你的,也一定很美好。有一天,因为部门工作进度问题,老板大声训斥在座的员工。他的态度让我很吃惊,觉得他没有风度。我认为自己是部门负责人,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佩蒂和吉姆夫妇是我很要好的朋友.在退休前,他们准备搬出这个已经住了十年的房子.我不确定我能帮什么忙,于是有一天傍晚,我打电话过去,看看他们收拾得怎么样了. "我们有好多东西!"佩蒂唠叨说,"我试着把东西分成:‘要保留的’、‘给孩子的’、‘捐给慈善机构的’、‘要卖掉的’、‘要丢掉的’,以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我知道有些东西再也用不上了,却舍不得放弃,这真是很棘手." 接着,她跟我谈起了她意外发现的一些原本属于她妈妈的东西.那是她妈妈三年前过世时,她放在盒子里、准备有时间再去整理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第二类人"     
作为一名新员工,我的倔强和犀利在公司里是出了名的,奇怪的是老总从不责备我。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陈总,很多同事认为我态度强硬而不喜欢我,您却对我很谦让,为什么呢?" 陈总被我问笑了,他说:"因为你会成为第二类人。"  相似文献   

11.
曾读过一篇题为《爱扔旧东西的美国人》的短文,内容大概是说,美国人喜欢新东西,不喜欢旧东西。一件新东西买来了,过不了几个月,不新鲜了,就不想让  相似文献   

12.
张远山先生的文章我向来是喜欢读的.读不懂的<通天塔>我没有资格说,读懂了的寓言杂文也不必说,张先生已经把道理说得很透.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我是有一点虚名的,但把我说成是“著名经济学家”,我不敢认同。如果说我是“著名经济学教师”,就比较合适一些。我创造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是在经济学教学方面确实有一些体会。前几年在我们国家经济学界有过一场争论。这场争论的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经济学家张曙光,另一个是历史学家秦晖。争论的主要是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些问题。秦晖教授对国企改制的实际变化和相应的理论或者论证很不以为然。与这个争论掺和在一起的还有《读书》杂志的变化。《读书》杂志在沈昌文先生主事的时候达到可读性的高峰,很多人后来都回顾说那时候的《读书…  相似文献   

14.
莹馨 《家庭科技》2007,(12):15-15
我喜欢美食,近几年,体重增加了20多斤.但从未动过要减肥的念头.因为视"吃"为人生的第一享受.试想,如果因减肥不能吃很多东西,那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岂不是一种折磨?  相似文献   

15.
我是陕西的,来兰州特别多,但是西北师范大学我是第一次来,很喜欢这个学校,因为今天还有幸被聘为兼职教授,当然也是我自己的一份荣耀.但是让我讲话确实有些困难,特别紧张,因为也没有事先跟我讲,昨天一来才说你明天必须得讲话了.刘震云讲话的口才是中国一流的,但是说都得讲一下,我很紧张,因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一般到哪我不爱讲话,不爱讲话有两个原因,一是口才不行,再没有一个提纲,没有一个讲稿的话,有时候就前言不搭后语了.  相似文献   

16.
夏曾佑 陈寅恪从欧洲留学归国,去见他父亲的老友,饱学之士夏曾佑,他对陈寅恪说:我很高兴你懂得多国文字,有很多书可读.我只能看中国书,但可惜都已经看完了,现在无书可看.陈寅恪当时认为真是荒唐,中国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怎么可能读遍之后无书可看呢?等到陈寅恪七十岁时,他对人说,我现在老了,与夏先生很有同感,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  相似文献   

17.
我为什么讲这个题目?因为这个题目是有争议的,很多人认为今天不需要鲁迅。而我很坚定地说,我们今天依然需要鲁迅。下面我来陈述一下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鲁迅,讲一个我理解的鲁迅。我先从一件小事情说起,就是前年,拍摄了一部电影叫《鲁迅》,在拍的过程中,曾经征求过我的意见。我就提了一个很不客气的一个意见。说这个电影的中心是要表现一个人情味的鲁迅,写了很多很富有人的情性的鲁迅,就是塑造了一个好爸爸、好老师、好丈夫、好朋友的这么一个鲁迅。当然,  相似文献   

18.
有的人没事时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其实,这样做害处很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丧失,甚至掏出癌症.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史宜从尧舜讲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很多人喜欢讲“炎黄文化”,专家们治中国文化史也往往从炎黄讲起。其实这个“炎黄文化”的提法有问题。说炎黄是中华民族的最早祖先,我们这众多黄皮肤黑眼珠黑头发的中国人是他们的后代,这很正确,事实就是如此。可是若说中国文化史从炎黄开始,则证据显然不足。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诸多文化内容,都可以在尧舜那里寻到源头,再往前推就困难了。我认为讲中国文化史(原始文化除外)宜从尧舜讲起。以下约略地讲讲我的道理,错了也无妨,有赖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回头已无路     
生日时朋友送了一套茶具。我一向是个凡事喜欢精致的人,所以对这套做工稍显粗糙的茶具并不是很喜欢,打开后就放在柜子上,一次也没有用过。 后来同学来我家,一眼就看中了这套并不起眼的茶具。看他爱不释手的样子,我大方地说:"喜欢就拿去好了。"同学是个对瓷器颇有研究的人,说这套茶具看起来拙朴,却是正宗的景德镇瓷器呢。经同学这样一说,我心下已经有些后悔,但又不好反悔。待同学走后,我开始想那套茶具古朴的色彩、别致的造型,越想越觉得有味道,猛然觉得自己一直喜欢的其实就是这样的风格,内敛低调,毫不张扬。这样想着,越发后悔不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