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很值得深入开掘的学术问题.由于对这一问题的学术研究才刚刚起步,许多问题还没有现成的结论,而我们时代的伟大实践又急切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如何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和把握中华民族凝聚力,就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如何增强这种凝聚力,涉及一系列的基础理论问题、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它包罗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的范围很广.但我们既然立意要开拓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就势必要逐步明确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明确其研究方向.这次会议,我们提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主题,就试图从长远出发,从根本出发,揭示今后研讨的基本线索和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仕民 《社会科学家》2006,3(2):200-202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的原动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克服文化糟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虽几经沧桑、饱尝苦难,但始终聚而不散,上下五千年,至今仍能在世界大家庭中显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自身固有的凝聚力乃是维系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多方面的基础,其中如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作为民族文化的最高层次的哲学思想,更是民族凝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自觉地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挥民族优秀文化的纽带作用,有效地唤起民族的自觉,从而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可以说,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 最近,国内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人士,都很关心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研究,认为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在讨论中有提出:通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用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对这条思路我是同意的,但对此如何落实,我觉得还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凝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一、培育和弘扬民族…  相似文献   

6.
戴小江 《理论界》2006,(3):157-158
中华文化将中华民族联成一体,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有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振兴民族精神,创建具有鲜活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孕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等等,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凝聚力的灵魂和源泉,成为我们民族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我们今天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使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对刚刚结束的学术讨论要立即作一个小结,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里我只是受大会的委托,就会议的概况和个人的意见作一个发言。这次研讨会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主题,它所涵盖的内容,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较前有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概括来说,会议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有很强的时代性。我们这次会议是在这么一个背景底下召开的,从国内来说,是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键十年,从国外来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严峻的急剧动荡的国际形势。因此,我们今天在这里聚会一堂,讨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么一个重要命题,它就具有深刻的对内、对外的时代内容。第二,  相似文献   

9.
以“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1992年12月9日-12日在中山市举行。这次会议,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系列研讨的第三次大型学术会议。兹述要如下: 中华民族精神是近年来海内学者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次讨论会以前,大陆学者对“中华民族精神”大致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歧义主要在于是否应从优劣两面去审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否同时具有精华与糟粕这样的两重性?民族传统文化的局限性是否也应归入民族精神的范畴?从本次讨论会的论文和发言来看,与会学者对此问题的认识大体趋于一致。尽管表达各有不同,但都倾向于民族精神应理解为“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为多数人民所信奉”,而且“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民族文化的主  相似文献   

10.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刊特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文化自信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进行笔谈,本期推出上海师范大学四位学者的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翁飞 《学术界》2002,(6):18-24
党的十六大报告 ,提出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面对新世纪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方面 ,也规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要求。本文通过对国际形势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形成背景的考察 ,较系统地论述了“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提出 ,是中国共产党对时代发展和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判断后承担的光荣使命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它同时又是科学的、大众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 ,继承和弘扬这样一种优秀文化 ,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体系 ,必须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其根本任务 ,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正>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实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目标呢?中华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民族文化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沃土,离开了民族文化这片沃土,爱国主义教育也将失去依托。因此,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富的内涵,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一、弘扬民族精神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精神文明的一致性 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有渗透在其自己民族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民族优秀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灵魂和支柱。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建设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如何弘扬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精神文明,使我们中华民族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是时代提出的严峻课题,是摆在每一个炎黄子孙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从民族精神的角度来讲,其重要内容和表现就是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集合体内多民族并存的客观实际出发,建设具有“民族化”风格和色彩的精神文明。早在两干多年前,《礼记中庸》篇就托名孔子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大力革新,中华民族则完整具备了“共同语言”(书同文),“共同地域’’(长城以内广大地域),“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行同伦)及“共同经济生活”(车同轨)的基本特征。此后,又经历了长期的融汇和凝聚的历史过程,牢固地形成了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独特素质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而在中华民族集合体内,除汉族之外,还有五十几个民族长期共存,们们的历史传统、文化遗产、生活习性、审美心理又各有不同。因此,在中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继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给予了深刻透辟的论述,并科学地借鉴和运用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说明和解决现实实践问题。认真学习他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民族传统,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正气,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古今中外各种哲学学说都力图从总体上探索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把握人与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不管各种流派的哲学家自觉与否,就其实质而言,哲学学说是对人类的社会实践经验、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的实践活动、科学认识、精神活动的结晶.从哲学是民族的精神活动的反思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哲学是该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是该民族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是该民族思想智慧的集中表现.因此,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国哲学的珍贵遗产,就是非常必要的了.本文仅就我国传统哲学所积淀、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意义,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和美学思想。建立“民族美学”这一新学科,研究这些创造和思想,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其次,它在当前美学理论研究沉寂的局面中,可能找到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中华和合文化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基础和思想基础。弘扬和合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山市政协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组办的第三届“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2月8日至12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名流200余人,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主题进行了深入而联系实际的热烈探  相似文献   

19.
于仁伯 《东岳论丛》2006,27(2):104-106
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中的精粹和瑰宝。中国诗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方面,能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展普遍诗教,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由此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精神特征与回族民族凝聚力的双重印证──回族抗日救亡行为的深层剖析束锡红中华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巨大精神动力。它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汇、孕育形成的回族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