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西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地,在这块土地上周人创造了以德治为核心的信念伦理体系,秦人创造了以法治为核心的责任伦理体系。传承周秦伦理文化优良传统,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大学教育义不容辞的义务。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是陕西省教育厅2005年首批立项建设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基地建立以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在国内外获得了一定的学术声誉。同时,用周秦伦理文化的精髓与有益营养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取得了公认的良好效果,曾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的一致认可与肯定。  相似文献   

2.
周秦伦理文化的内涵、核心和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周秦”,还是“周秦伦理文化”的概念,都可以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在广义上,不仅有观念形态和行为形态的伦理文化,而且有制度形态和器物形态的伦理文化。周人创造的伦理文化以道义主义为核心价值取向,秦人创造的伦理文化以功利主义为核心价值取向。研究周秦伦理文化,对认识道德价值和树立正确义利观;对治国理政和管理;对认识人性本质和构建和谐社会;对科学对待传统行政文化;对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等,都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7月18-20日,第二届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宝鸡万利酒店举行。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以及韩国代表洪容憙、荷兰代表马库斯(Marcus)、日本代表佐藤贡悦、新加坡代表王永炳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院长赵荣侠主持。  相似文献   

4.
2006年9月8日上午10时,在图书馆811会议室,举行了特聘李学勤教授为我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特约教授和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顾问暨学术座谈会。我院党委书记赵怀礼、副院长赵荣侠、科技处处长吴毅、人事处处长陈来应、学报编辑部主任曹斌、科技处副处长范英、学  相似文献   

5.
2006年对周秦伦理的研究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呈现两个特点:第一,周秦伦理研究仍以儒家的理论为主要基础,但已向诸子延伸.其二,研究的新视角扩大,如:生态伦理的研究内容较之以往更详实;家庭伦理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从周秦伦理文化中寻找和挖掘古人的道德价值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启迪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09年7月15日,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周秦伦理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宝鸡怡和酒店召开。研究中心主任王兴尚、学院科技处处长吴毅、《人文杂志》编辑张蓬,以及彭曦、王磊、何志虎、田延峰、孔润年、高强、康少锋等基地研究人员近3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兴尚主持。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为四维构成机制,即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方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由于道德伦理情感的凸出,从而形成了以道德情感涵化心理结构中其他三维结构的道德伦理型结构模式。传统的思维模式具有经验伦理化的倾向,传统的情感模式熔铸出道德伦理化的价值观,传统的行为模式具有因循保守、注重实用的特点,传统的人格追求方式造成了两重化的道德理想。这种道德伦理化的文化心理结构,又由于道德伦理本身内在矛盾的制约,产生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从而形成了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双重人格和多层面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8.
姜国柱,男,1938年4月生,辽宁省盖州市人。196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国学大师容肇祖教授,专攻宋明理学,1981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国防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际汉学》编委、陕西横渠书院名誉院长、山东孙子研究会学术顾问、《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学术顾问、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兼职教授。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  相似文献   

9.
论制度伦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制度伦理是人们从制度系统中汲取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与人们把一定社会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即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制度伦理具有根本制度伦理、体制制度伦理和具体制度伦理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层次。制度伦理的可能性表现在:利益是制度与伦理同构的价值基础,管理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价值中介,道德建设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实践中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伦理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助于社会道德建设,制度伦理可为个体伦理提供外部约束和价值导向,其弘扬有助于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社会道德的构建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始于周秦时期的中国传统道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和纽带,以家庭伦理为核心,以加强专制集权为出发点,以扼杀个性为前提。现代中国的道德应以民主、科学和个性解放为前提,以职业道德、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旧道德经过批判和选择,可以古为今用,但绝不是照抄照搬。恢复中国旧道德的企图无异于“持方枘欲纳圆凿”。  相似文献   

11.
实证主义的兴起导致国家的去伦理化,国家成为中立的法治体系。从历史上看,法治国表达了将统治形式予以理性化的理想,并且分别完成了与道德和政治的分离。法治国若缺失道德与政治的维度,单纯立足于"国家—个人"二元对立形式的自由主义取向,现代国家建设难以完成国家团结和价值整合。检讨施米特和黑勒的法治国理论,法治国必须同时完成与政治和道德再次综合,也就是应该和伦理概念相结合。利用实证的法语句和伦理性的法原则两个概念方能将社会伦理在法治国中予以合理安顿。中国因其拥有深厚伦理传统,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应尊重伦理性的法原则对法治国的构成性作用。在结合伦理和法治国的前提下,现代国家才能完成其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2.
由我校杂志社、周秦文化研究所、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暨"周秦文化与青铜器"学术研讨会于5月19-21日在我校成功举行.我校校长司晓宏教授、副校长赵荣侠教授、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田敬诚处长、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蒋重跃教授、《新华文摘》总编喻阳教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总编姚申教授、《清华大学学报》主编仲伟民教授和教育部名栏建设联络中心负责人及省内外著名作者代表、教育部名栏入选期刊主编代表等二十余人应邀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制度伦理是道德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社会生活的必然表现。制度伦理化是社会成员对于国家或政府的道德要求,伦理的制度化是国家对于社会成员个人的普遍要求,二者具有一致性。制度伦理的提出使道德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具有了可操作性和直接性、可预期性和确定性,丰富了伦理学研究的内容,推动了伦理学理论的发展。制度伦理不关心人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容易将道德工具化;制度伦理容易弱化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使道德面临着失去存在的合理性的危险;制度伦理排除了传统道德的影响,使道德失去了历史的根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需要利用传统的道德资源以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给人们以价值的引导,需要注重人的美德的培养以使社会的道德获得坚实的基础。因此,道德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制度伦理的层面,而应该是上述各个方面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是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的结合体。前者是儒家伦理具有永恒价值的部分,后者是儒家伦理面临现代挑战的导因。在现代情景中,有条件地发扬道德理想主义使得儒家伦理具有了某种现代价值,而告别伦理中心主义的时代吁求又要求重构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规则。儒家的现代命运因此需要分析地而不是笼统地看待。  相似文献   

15.
源于西方社会的现代管理过多地体现出工具理性而忽略了价值理性,不适合中国的人情社会,而且国外的大型企业也开始注重管理过程中的伦理思想的建设,当今中国管理伦理关键是势在必行。中国的管理伦理化建设首先需要对管理伦理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重视,其次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赋予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再次需要弘扬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的良性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当代中国看,政治可持续发展客观上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当代中国政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呼唤权力伦理的及时跟进和有效扶持。涉权问题上的法制伦理化与伦理法制化的统一是实现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政治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制权路径选择为:以公民社会的发育完善催生和健全权力伦理、以法制建设透显和保障权力伦理、以道德建设聚焦打造权力的德性精神。  相似文献   

17.
道德源于生殖崇拜,早期的道德是一种宗教,而非伦理概念;德政,是君主为达到"化生万物"目的,顺应自然,对祭祀、婚育、农业等活动的行政安排,亦与伦理关系不大.道家学派的主张较多地保留了道德的原始含义,而儒家主张则是道德伦理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将儒家伦理化约为差序格局,认为儒家伦理不能适应陌生人社会,这种判断只是关注了儒家的血缘亲情伦理和礼的差别性待遇,而没有认识到儒家伦理的多重维度。事实上,儒家在人与人之间、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还建立了普遍性的关系伦理、交往价值理性和相与之道,这种伦理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效,而且对中国现代陌生社会和陌生人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也是有效的。通过儒家关系伦理和相与之道的多重图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道德伦理问题的逐渐凸现,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这样的学术走向无疑是给几乎停滞不前的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现代的道德教育到底何去何从?许多就事论事的分析并没有提出多少令人信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周秦伦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根脉和古老源泉,周秦伦理文化为中华民族奠定了悠久文明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渊源.周秦伦理文化德目涵盖了中国伦理文化的"轴心范畴",周人的"天命德性"信念伦理以及秦人的"志业理性"责任伦理建构了中国伦理文化的基本架构.中华民族需要"富强"崛起,同时,还需要"文明"崛起.如果中华民族陷入信念迷茫,德性沦丧,责任缺失,理性异化,那就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悲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让我们回到周秦伦理文化的源头那里去,寻找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研究周秦伦理文化中"天命德性"信念伦理、"志业理性"责任伦理的德目,确立大学美德的理论基石,重建大学美德价值观,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