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印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如今已遍布全球,网络已经进入各行各业。自1994年3月中国获准成为Internet成员以来,信息网络普及速度非常之快,传统的工作生活以及思维方式都在随之改变。事实证明: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为顺应时代潮流,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大踏步地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家庭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青年大学生们最焦心、最焦虑的人生难题.从职业生涯管理角度,大学生如何面对和解决这样的难题,确实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于沛 《北方论丛》2008,8(1):67-73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交流和交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对世界历史认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从19世纪中期中国先进分子"睁眼看世界"开始的。回顾历史,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现实,回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无论是国别史、世界通史,还是外国亡国史、革命史的介绍和研究,始终和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这一时代的主题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难题王东京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下一步的改革将如何拓展,有几个基本原则我们是必须把握的: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反对私有化;二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反对剥削,反对两极分化;三是坚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反对雇佣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的国有资本的战略转移,是指国有资本从某些行业和领域退出,然后进入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下简称“四大行业”),或列入国家财政收入,由政府统筹使用。它不仅使国企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而且也会使国民经济发生全局性的变化。下面,对它的这些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审视改革的现状:只有国有资本存量的部分退出,才能解决一系列改革难题 我国在体制外的增量改革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体制内的存量改革却遇到了许多难题。归结起来,这些难题无非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习惯势力及其遗留问题同市场的种…  相似文献   

6.
回顾中国经济改革15年来的历程,人们不难发觉:“放一乱一收一放”的改革循环怪圈一直困扰着改革的推展;某些精心设计的改革到头来会意想不到地变成“强署之末”,甚至在实践中或被扭曲变形或大伤其元气。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配改革,在调节改革推进的时速,在决定改革的“质量”(实效)?目前我国改革正进入一个从“外围”到“体内”的“攻坚阶段”,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一、经济改革的“拉弗曲线”:假想与现实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则,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其独有的魔力调节着商品世界的社会再生产,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是在中华现代国家构建背景下和进程中构建起来的。中华民族的构建,有效地支持了中华现代国家的构建以及中华现代国家制度体系。中华民族也因此而内涵于中华现代国家之中,从而在事实上拥有宪法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代中国的宪法文本中并没有中华民族的明确表述,这导致了中华民族在宪法文本中缺位问题的凸显,进而又引出了一系列涉及国之根本的问题。中华民族在宪法文本中缺位的问题,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中华民族”已经成为论述新时代及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重要概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已写入宪法。在此条件下,是时候在宪法文本中明确规定中华民族的地位了。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已有一定基础,因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战略选择。为此着重剖析了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 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进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工业化的基本理论,选定工业化综合评价的指标与相应的标志值,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各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出各时期的工业化水平。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建国后开始的工业化进程,1978年就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初期的第一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历经30余年;1993年进入工业化初期的第二阶段,历经15年;2003年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历经10年;2008年将进入工业化中期的第二阶段,历经5年。  相似文献   

10.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创新,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网络也将会更多地介入审判实践.这对革新庭审方式、提高审判效率、降低司法成本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此为背景,一种新的审判方式--远程审判,就应运而生了.许多法院也开始尝试采取远程审判解决一些传统审判方式所难以解决的审判难题.远程审判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任何社会改革,都必需支付一定的社会成本,启动中国社会转型的改革运动,已经支付了并正在继续支付着其成本:每年以两位数上扬的生活指数,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待业、失业数的增长等。改革成本对社会成员的利益具有一定伤害性,会蕴蓄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对社会成员形成一定压力,而全体社会成员中,对社会风险的承受力是不一样的。这时,社会风险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群体身上爆发。犹如水桶效应,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板。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中的脆弱者群体,由原来的隐蔽状态开始以显状凸现出来,如果不对这一群体采取适…  相似文献   

12.
论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贡献,其次分析了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农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提出及其实际依据。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其发展进程中必然显现出若干个阶段来。然而,问题在于如何划分,依据什么来划分这些阶段,在理论上,马克思恩格斯起先注意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然后又有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论述,尔后,恩格斯晚年不再提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划分,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未来社会将是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辩证观点。列宁也曾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低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们面临的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将对21世纪的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机遇。处理得不好,有可能会象计划生育滞后一样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改革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社会主义各国几乎都处在改革的“长痛”之中。进入第十个年头的中国改革,也到了“长痛不如短痛”,攻关要有大动作的关键时刻。 一、改革理论要有大突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改革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从总体上看,我国仍处在新旧体制并存、交替的阶段。如何尽快地实现旧体制向新体制的传变,迫切需要在理论上有大的突破,以指导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社会的八大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变动时期。这一变动的起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终点则将是整个社会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最终确立,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告别了对原体制修补、改良的阶段,也意味着中国社会不可逆转地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型的实质,是使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型的内容,包含着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方面的一系列深刻转变,其中既有从传统到现代的一般共性,也有中国原体制造成的自身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改革已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今天国有企业已经进入了更加深入的改革大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从全方位要求每一家国有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才能适应这一改革的大进程,否则就不能准确地给自己在深刻变化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定位,更  相似文献   

19.
从发展研究到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树立一种科学的发展观是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也是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刚刚结束的“两会”再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阐述 ,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并展开新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大众消费阶段与社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出发,认为我国已经从经济起飞阶段进入大众消费阶段,这个新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和发展的议题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仅不同于改革开放以前,而且也完全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二是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过大;三是从温饱、耐用消费品时代到大额消费品时代;四是从低成本劳动的"中国制造"到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中国创造";五是经济增长从更多的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转向更多的依赖国内消费。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新阶段,改革要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要通过社会改革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特别是收入分配问题,为我国未来一二十年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