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向外国学生讲授阿拉伯语的课程应当从何入手?这是每个阿拉伯语教师反复思考的问题。美国犹他大学教授萨米·厄亚迪博士和纳吉布·加利兹博士在阿拉伯国家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语言研究学术刊物《阿拉伯语》第八卷上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新见解,译述如下: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第一位的,而文字,则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根据这个理论,现代的阿拉伯语教学应该建立在讲究实效、符合阿拉伯语言现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语作为《古兰经》的语言,对其他伊斯兰国家的民族语言影响很大。波斯语、库尔德语、帕修特语、达利语等至今还借用阿拉伯文字母来书写。拉丁化之前的土耳其语、斯瓦希利语、马来语、印尼语也一样。阿拉伯语的词汇对其他语言的影响更大,它在这方面的“扩张”已渗透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语对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语言。尽管从东亚中心的两河流域到尼罗河畔直至大西洋沿岸的北非阿拉伯马格里布国家有着各自国家的不同方言,然而,阿拉伯语仍被认为是统一的民族语言,是跨越地区跨越国界相互了解、沟通思想的语言工具。阿拉伯国家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种族、亲缘、近邻的关系,但是,阿拉伯国家直至伊斯兰宗教的兴起才开始有了共同的历史、团结的民族和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之所以能传播的一个历史解释是宗教缘故,这并不表示阿拉伯语自身不能生存。阿拉伯语不仅能作为宗教语言存在,而且给了操各种语言的穆斯林一个共同生活的语言环境。 阿拉伯文字是文明的财富,是修辞学的一大奇迹。集信仰、思想、文学、宗教于一书的《古兰经》是用阿拉伯文字写成的最伟大的阿拉伯语著作。无疑,我们会坚定不移地维护它,如同所有的文明民族、天神教教徒维护他们的经典著作和宗教语言一样。哈里发麦蒙曾清楚地说道:“如果那些外国的国王们向我们炫耀他们的经典著作和宗教语言时,我们就应该自地向他们展示无处没有、无时不在、人人会读、  相似文献   

4.
一、阿拉伯语的派生构词派生是阿拉伯语主要的构词方法.阿拉伯语的派生构词法不同于英语、法语等其他语言中的派生法.这是一个极富特色、规律性很强的派生系统,它赋予阿拉伯语词汇极大的灵活性,为阿拉伯语词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令阿拉伯语言学家倍感自豪,视之为阿拉伯语的灵魂,并称阿拉伯语为派生语言.现在,对派生的研究已从词法中分离出来,逐渐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有共同的语言——阿拉伯语。现有21个国家、1个地区,总称阿拉伯世界。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东北部。东起东经60°,西至西经18°;南起南纬4°,北至北纬38°。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公里,占整个  相似文献   

6.
标准阿拉伯语,是世界六大通用语言之一,有近二亿人操用.但它仅局限于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各种正式场合使用.至于日常生活中,阿拉伯人极少使用标准阿拉伯语,而使用方言.每个阿拉伯国家,乃至每个地区,均有其当地的方言.无论何种方言,在口音、语调、用词等诸方面与标准阿拉伯语均有着极大差别.正是阿拉伯语的这种特点,给我们从事阿语翻译工作的同志增加了困难. 诚然,作为一名阿拉伯语翻译,使用标准阿拉伯语无疑是我们从事翻译工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大会6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21个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目前世界上有近2亿人使用阿语,而在宗教仪式上使用阿语的人数则超过6亿。阿拉伯国家除了位于东非海岸的吉布提外,均在钱币上使用阿拉伯语。吉布提在很长一段时期属于法国殖民地(1967年以前称法属索马里),所以在它的硬币上只使用法语。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语,通用于西亚、北非22个国家。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促使中国的很多高校陆续都开设了阿拉伯语专业。阿拉伯语,是世界语言中比较复杂的一种文字,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学习,无论是发音部位、发音符号、还是书写,都是和以往我们接触到的其他语言差异很大的。因此,对初级阶段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将从语言本身特性、教师素质两个方面来浅谈几点阿拉伯语初级阶段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阿拉伯国家中,全国性的阿拉伯语言学会有四个,简述如下: 一、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言学会,成立于1918年10月28日.它的前身是“阿拉伯语翻译编辑部”,后来易名为“阿拉伯科学学会”,最后才定名为“阿拉伯语言学会”.第一任主任是穆罕默德·库尔法·阿里,现任主任是胡斯尼·苏卜哈胡博士. 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开罗阿拉伯语言学会,1932年12月13日成立,当时称作“王室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语传播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经济、宗教、语言等各方面分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从弱势向强势转化的过程及其对阿拉伯语传播的作用;探索了阿拉伯民族与被征服民族的历史渊源、阿拉伯语与闪含语系及其他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对传播阿拉伯语的影响.同时还通过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特别是满族入主中原后被汉文化同化的比较,进一步剖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广为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阿拉伯戏剧舞台上,旷日持久的阿拉伯正规语和方言土语之争,将有希望得到解决了。这是最近在开罗举行的阿拉伯语语言学会第四十七届会议传出来的一则喜讯。会议还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建议。解决的办法是使用第三种语言——一种介于阿拉伯正规语和方言土语之间的简化的正规语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语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共同语言、世界上六大通用语言之一。标准的阿拉伯语历史已有15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为光辉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标准的阿拉伯语运用在新闻、宣传、广播、电视、文化、教育和其他正式场合,但在日常生活中,阿拉  相似文献   

13.
国少华 《阿拉伯世界》2003,(2):55-59,52
本文从政治,经济,宗教,语言等各方面分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从弱势向强势转化的过程及其对阿拉伯语传播的作用;探索了阿拉伯民族与被征服民族的历史渊源,阿拉伯语与闪含语系及其他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对传播阿拉伯语的影响,同时还通过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特别是满族入主中原后被汉文化同化的比较,进一步剖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广为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学者的追求(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麦加朝觐 1935年下半年,马坚通过了爱资哈尔大学考试,取得了大学预科毕业文凭,然后转到达尔欧鲁姆继续深造。达尔欧鲁姆原意是“科学院”,译为“阿拉伯语言学院”或“语言师范学院”,是由阿里·穆巴拉克(1823~1893)帕夏在1872年创建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阿拉伯语高级语文师资。因为爱资哈尔大学不能担负起教授和简化阿拉伯语,并把阿拉伯语的文化遗产很好地传授给现代青年的任务。阿拉伯语言学院的建立,是埃及想把欧洲文学和阿拉伯文学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标志,它的招生对象是爱资哈尔大学预科毕业生。1946年,根据埃及参众两院的决议,该学院并入开罗大学,仍保持原来的名称——达尔欧鲁姆,称“达尔欧鲁姆学院”。自它成立以来,为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培养了大批阿拉伯语言和伊斯兰文化的优秀师  相似文献   

15.
马格里布一体化的最早构想,始见于突尼斯前总统布尔吉巴提出的大马格里布计划。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5国地处北非,相互接壤,地理环境相似,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同属阿拉伯国家,绝大部分国民是阿拉伯人,讲阿拉伯语。地理、宗教信仰、人种和语言等因素为5国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格里布国家在政治统一,经济一体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可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语使用被动语态的频率相对其他语言较高.本文试从文化的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解析,从中认识阿拉伯语语法所显示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元素,即阿拉伯语语法不仅反映出阿拉伯人受到的希腊哲学思维方式影响,也反映出伊斯兰教信仰及由此产生的认知世界方式对阿拉伯人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发刊词     
《阿拉伯世界》是一份知识性的杂志。它的内容主要是根据阿拉伯文进行翻译、译编……来介绍阿拉伯各国的社会、文化、语言、教育、历史、地理、人物、经济、宗教、风俗习惯等情况。(也引用英、日、俄……等外文资料加以译编) 阿拉伯世界现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将近二亿,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阿拉伯各国在历史上,对保存和传播世界文明、促进人类进步方面,曾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语使用被动语态的频率相对其他语言较高。本文试从文化的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解析,从中认识阿拉伯语语法所显示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元素,即阿拉伯语语法不仅反映出阿拉伯人受到的希腊哲学思维方式影响,也反映出伊斯兰教信仰及由此产生的认知世界方式对阿拉伯人恩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六大语言之一,也是阿拉伯民族和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语言。语言是文字的基础,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的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阿拉伯人的祖先就已开始使用渊源于闪米特语的阿拉伯语了。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产生的伊斯兰教及其传播,对阿拉伯文字的发展和完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伊斯兰教产生前后阿拉伯文字的发展情况作一概述。目前使用的阿拉伯文字只有28个辅音字母,无独立的元音字母。这种文字是字母与字母连写的,不同于古代也门使用的穆斯奈德文字。穆斯奈德文字的字母是分离的,词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承上启下、连贯东西,它与多民族文化的接触长期、全面而深入。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必定要反映在语言上,特别是语言的词汇层面中。每一次文化交流大潮过后,都会在交流各方的语言中沉淀下一层交流的印证——借词。在阿拉伯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中都沉积下了大量的借词。本丈专门讨论阿拉伯语输出的借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