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互文性关联与翻译实践紧密相关.本文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互文性关联出发,讨论互文性关联在英汉翻译中所造成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作为语篇的基本特征,通常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本文拟从互文性的理论源泉、确立及划分把握互文性的理论脉络,根据"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的划分简要分析广告语篇中的互文现象,探讨广告语篇是如何利用互文性获得强烈的审美效果和受众的心理认同,从而充分实现广告的劝诱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化开放式的大旅游概念的形成,以及中国入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东西方旅游文化日渐形成了一种互渗、互融、互补的文化格局,将互文性理论作为切入点引入涉外导游词创作的文化意象传递中,有助于弥补一定的文化缺失现象,同时有利于传播我国旅游文化,进一步促进中西旅游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纵观谢朓的文学创作,其诗赋之间很明显具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谢朓诗赋文中有两组关系非常密切的作品值得我们注意:A.谢朓《酬德赋》与谢朓、沈约之间的互赠诗歌;B.谢朓《临楚江赋》与谢朓供职荆州西府前后的诗歌和骈文。这两组作品或以水平互文性为主或以垂直互文性为主,构成各自的话语空间。谢朓A组和B组作品中都有诗和赋,每组作品中的单篇作品都是其他作品的互文本,也是谢朓体物写情的有效载体。由谢朓诗赋这种互文性,我们可以从体载互文性的角度分析这些诗赋在差异性的叠合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并审视谢朓赋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6.
互文性理论打破了作者的"影响力"和语篇的"原创性"的传统观念,认为每个语篇都是对其他语篇的吸收和转化.互文性读写理论研究现状表明,互文性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互文性意识和写作意识.Fairclough将互文性分为"显性"互文性和"构成性"互文性.本文主要讨论"构成性"互文性,即结构性互文性、语类互文性、主题或话题互文性、功能互文性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对广告文本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译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现行的两种互文翻译策略,提出了互文性理论对广告翻译的启示:一是采用蒙太奇式的组合;二是迎合受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现代广告语篇借助语言、语体与传播媒介的互文性特征建构和延展了文本意义。从互文性的功能特征角度,广告翻译可在语篇建构的语篇互文性、文化互文性、话语媒介互文性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成功广告翻译案例即是译者作为广告语篇互文翻译的“协调者”,将源语语篇受众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语篇受众的期待视野重合的互文性协调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是法国学者朱莉亚·克里斯蒂瓦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创设的一个文论术语。近年来,围绕互文性所展开的各项研究始终备受瞩目,而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思潮的重要分支,自传入我国伊始便引发了学者的激烈论争,且一直备受关注,但将互文性与解构主义联系起来进行的交互性研究却实为少见。以综合性眼光统筹两者间的关系,厘清互文性的基本内涵,进而发掘出其与解构主义思想间的关联,这种"以小见大"的研究方式有益于把握二者的自身特质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互文性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本理论的重要术语。二者虽然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范畴,但它们对于文本的阐释策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阐释观念从“互文”到“互文性”的演进,反映了人们的阐释视野日渐开阔,并进一步认识到文本意义的本源不仅仅在于自身,还取决于他者对自身的映射。这种阐释观念的演进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在文本意义产生问题上对于自我中心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以其不同凡响的多样化新旧诗作和高屋建瓴、把握历史走向的进步诗观 ,为 2 0世纪中华诗歌的改革与发展、为诗人队伍的成长与壮大 ,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形成与创建 ,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转型成为社会变迁的主题和基本特征。与此相应的却是,改革日益呈现出一种“锁定”的状态。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不能用过渡性的办法来解决。在国家和法律的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构建法治政府的进程中,政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味运用相机决策和政策调整来处理社会利益矛盾,不能再对不同群体在基本权利上区别对待。同样,在工农、城乡、区域乃至人与自然生态之间,要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更需要加强普遍性的努力,这种普遍性努力以法治和体现法治精神的整体性政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清末至五四时期,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急遽变化,为适应中国新诗变革的需要以及外来诗学的冲击和影响,中国诗歌理论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从"诗界革命"论者到王国维、青年鲁迅再到五四诗歌革命先驱,一大批诗人、诗论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代特色的诗歌观念、主张,逐步实现了诗歌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4.
近代翻译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从中国小说的近代发展历程线索和中外文化第二次大规模碰撞与融合,即近代西学翻译的背景来看,近代翻译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5个方面:汉语语言的通俗化、创作技巧的革新、功能的嬗变、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创作局面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云南少数民族诗歌时,人们似乎并不重视它的现代转型问题.本文从诗歌的创作载体、诗歌的本体、诗歌的功能以及诗歌的创作者和接受者几方面考察了20世纪云南少数民族诗歌的现代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经常讨论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文体以及创作的影响,却往往忽略了处于二者之间的译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两个层面论述了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文体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创作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新诗及创作的发展对译诗的促进作用,由此也突出了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图书馆服务职能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传统图书馆的四大职能出发 ,论述了信息社会及知识经济对传统图书馆职能的挑战。最后着重论述了在继承传统职能的基础上 ,现代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更新和服务领域的扩展。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明确表达过自己的归隐意向,强调其归隐立场所隐含的反抗精神、独立立场和个性追求。在其英文创作中他发掘了隐逸文化的普世价值,具有追求精神自由,向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观照等特征,是在现代语境下如何延续和发展自身传统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从“诗缘情”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 历史作用, 古今诗人、诗论家对这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 论述了“缘情”说诗论在中国古今诗歌发展中的深远意义,阐明了“诗缘情”理论不仅对我国诗歌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 同时对我国文学艺术民族特征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本思想的来源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具有全民认同的影响中国统治方略达数千年的政治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把握传统民本思想的两重性,弃其封建性之糟粕,取其人民性之精华,进行综合创新,逐步实现由传统民本向现代民本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