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为了准确把握重庆市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重庆市农调队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对2004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宏观上看,表现为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而从微观上看主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就是将宏观实力与微观成就统一于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中。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就是说最终要体现在人们生活质量上面。 相似文献
6.
7.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法治中国战略思想。研究这一战略思想,对于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从宏观层面把握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一、法治中国战略的形成依据习近平同志法治中国战略思想正是在对中国发展与改革的全局把握中形成的。法治中国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积极运用新民主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农村全面小康之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与文化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一个社会形态包括农村,其经济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因素问题,而是一个包括政治与文化在内的多种社会因素的问题。人类社会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市县,从城市到农村县、镇、村无一不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们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矛盾统一体。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政治、文化3者关系的一个基本原理和一贯思想,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新的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在全国实验区实施以来,其理念正在走进未进入实验区的学校和师生的生活。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其强调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在全国实验区实施以来,其理念正在走进未进入实验区的学校和师生的生活.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其强调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通篇突出了发展与改革两个主题。在改革这个主题中,又特别突出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如何理解这一现象,我讲三点看法。“十一五”规划对未来改革“定位” 相似文献
18.
19.
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多的引进外资,也需要扩大对外投资。一个更加开放和公正的国际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中国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