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两种精神既有对立的一面,也包含着内在的统一。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表现出的巨大经济价值和效益,科学精神被无限地强化而与人文精神相分离,使得人类文化片面化,从而陷入了一种危机。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要求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一致性,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要关注人文精神培养已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但在高等教育中应侧重科学精神培育还是人文精神培养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争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两种宝贵精神财富,两者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任何一种精神的缺失都将造成人在实践过程中的失衡。现代人文精神应是融合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实践中的人掌握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人们可以通过课堂、书本所获取。  相似文献   

3.
郭军时 《理论界》2001,(5):49-50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高等院校就应该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了培养出具有高新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精深专业水准的高科技人才,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们素质的要求 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不同的时代,对人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具有高深知识和自身修养比较高的人,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人文精神的新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批判性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人文精神,它继承了古希腊的公共精神,而抛弃了它的不平等性;它继承了西方近现代的肯定人的价值与能动性,而抛弃了它过于张扬人的理性能力的一面;它也扬弃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其注重社会和谐和行政伦理思想,并抛弃了它的忽视个体和把个体工具化的倾向。由此,科学发展观集人类人文精神之菁华,构成了人文精神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西方科学技术发展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引起了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实际上,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与人文的紧张反映了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对科技的迷信及其造成的人文迷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人文精神的推动力,使人文精神成为科技发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试论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既有促进人的本质实现的一面,也有压抑人性的一面,但是科学技术在本质上是非中立的,它先验地适合于统治.技术理性的发展导致了人类理性的分裂和批判理性的泯灭,它成为发达工业社会的基础,并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社会整体利益".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执行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成为对人的爱欲本质和批判理性双重压抑的根源,造就了"极权主义社会".要克服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必须把科学技术置于理性的指导之下,建立能够实现人的本质的"新科学"、"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人文:在渗透中走向融合】赵行良在《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发表题为《论中国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文章认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观察世界的两个视角,各自有其特色。科学和人文都是人类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旨意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洞悉世界,以便改造世界。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们对世界的把握才更全面,人类的实践活动才能更自觉。而在现实中,科学与人文的对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演愈烈。两种精神分裂和对抗的倾向使西方人丧失了整体的文化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成果的社会应用在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有悖于人文精神的负面效应,近代以来先后占统治地位的工具主义与理想主义科学观受到挑战,随之而引发出技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历史呼唤着新的科学价值观。科学价值论的探索对科学技术的哲学与社会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价值论应以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一般概念为前提,将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底,把握唯物史观与价值方法的有机结合,回答当代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伦理学的本质和宗旨出发,阐明了生态伦理学的本质并没有背离尊重人、关心人和一切为了人的人文精神;而生态伦理学的宗旨则强烈地呼唤着一种具有新的表现形式的人文精神,即“生态人”精神、“人类人”精神和“全面人”精神。  相似文献   

10.
当人类即将由20世纪跨入21世纪的时候,也是现代教育在经历百年迅速发展而把自己的偏弊充分暴露的时候: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像一个魔术师,使人类在短短一个世纪里创造出来的财富无数倍于以往几千年努力的总和,因而在现代教育中凸出了以获得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为目的的专业教育,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巨大的有形作用,又使人类往往轻慢了思维能力和精神家园的无形作用,因而在现代教育中淡化了德性、气质、理想、情操、思维能力等非知识、非技能的内容,把对人的培养片面化为对知识、技能的培…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明是通过法律维护,解决问题的文明,文明依赖于法律观念的威力。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正确理解法律,他们把法律看作是万能的,表现出严重过分法规化的倾向。如何解决法律理性和人本感性之间的矛盾和争议,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题中之意。本文分析了法律的理性,同时呼唤人文精神,现代化应当是在法律适度控制下的有人文精神、关怀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混沌""梦幻"是洪荒时代人类对宇宙的总体印象,也是人类早期思维的主要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混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留存在人类意识的深层,并在梦中或在梦幻艺术中得到再现。《庄子》以大胆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梦幻艺术世界。在庄子的梦幻艺术世界中,事物的形象具有模糊性和不可捉摸性;一事物可以由动物幻化为他事物;万物交织在一起界限不清;梦境和现实界限不清。《庄子》不是对日常生活的模仿,而是对混沌原始意象的艺术再现,是人类心理深层对模糊的、非理性世界的呼唤。《庄子》"梦幻艺术"的意义在于引领接受者超越理性和伦理道德的约束进入集体无意识深层,回归"混沌"记忆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作为"类活动"的实践使人以自为的生存方式成为主体。自由是自愿与自觉的统一,实践在本质上体现着对于自由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以"地道的中文词"体现出来的"世界精神",是人类实践在意识中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通过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体现,使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人文精神通过意志的中介体现为作为载体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使主体在构建价值世界的活动中发挥能动性。因此既不能抬高价值理性而贬低工具理性;也不能把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等同或与科学精神并列。人类通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把握,体现了人文精神对构建价值世界活动的"实践阐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有可能陷入异化,但价值理性的异化更为根本。用人文精神的"原则"对实践中由自发性而引发的盲目性的批判,转化为对价值理性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的批判,是人民创造历史能动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人文精神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的发展呼唤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的回归。当前我们要克服功利主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明确大学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强化师生关系、优化校园环境等措施重塑大学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雨果的《海上劳工》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同是以大海为背景的名著 ,同是写一位在海上独自拼搏而最终失败的英雄 ,从而构成可比性 ,两部作品是同中有异。从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对人生的不同态度 :雨果认为奋力拼搏的人类最终必被社会毁灭 ,而整治社会的良药是人道主义 ;海明威则认为人类的拼搏结局不全完美 ,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拼搏中  相似文献   

16.
三种艺术真实形态的美学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家利柏曾把迄今为止的历史划分为两个时代。在第一个时代,人类遇到的头号问题是饥饿问题,那时人类还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的奴隶,人在自然的巨大威力面前,只有膜拜它,学习它,以解决肉体生存问题。之后,人类进入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时代。在第二个时代中,人类一直把重点放在以客观为基础的知识的价值上,从而忘掉了人自身。这一时代,理智与情绪的功能被区分开来,并且为了便利前者,后者受到了压抑。利柏揭示了文明社会的鲜明特点:重理性而轻感性,重知识而轻情感。把人的理智视作是文明与进步的表现,把人的情绪与情感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分析马克思与雅斯贝尔斯的理性概念,指出理性不仅是人类哲学思维的共同背景和本原,也是人类创造性劳动过程的共同背景和本原。马克思致力于哲学的"实现"即一种理性哲学,这种理性哲学试图塑造现实世界而不停留于空洞的反思知识,但它又不满足于单纯的实证知识的功能。在寻求新的哲学理性形式的道路上,雅斯贝尔斯追寻马克思哲学理性概念的历史踪迹,不是放弃近代的理性方案,而是通过区分和内在的批判性划界,维持和发展了近代理性方案的真正的、解放的可能性。雅斯贝尔斯以全新的方式开辟了"存在空间",把哲学逻辑学的理性交往知识旨趣移入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视域之中,从而以新的总体交往方式促进全球人类交往过程。我们时代理性的联合反对理性的毁灭,恢复哲学理性是至高无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精神生产是人类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和对于这些认识的具体运用,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正是由于人类具有从事精神生产的独特能力,才使得人类超出其它动物而形成能够主宰其它动物和整个地球的人类社会。“跟没有理性的生物不一样,人类积累两种经验──生物的和理性的,这种复合的经验被保存下来,然而又借助两种不同层次的系统代代相传。一种是遗传传递系统,另一种是把外化了的知识客观化并保存下来的系统。我们将把客观化的知识实体称为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积累便造成了一种最重要的推进器,在它的推动下出现了文化进化,即人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亲眼目睹了科学技术改天换地的巨大威力,转而提倡物质救国,呼吁科学兴邦。他认为欧洲文明发源地是英国,英国物质文明首倡者是培根。因而他讴歌培根是实验学派的先驱,拨千年黑暗而致万里光明,推动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康有为受到培根《新工具》批判道德哲学的思想启发,指出中国积弱原因之一亦在于重道德而轻物质科学。他模仿培根《新工具》著《物质救国论》一书,走近了培根的科学论,标志着康氏从政治道德救国论向物质科学救国论的思想转型。康有为接受了培根把人的力量拓展为知识的力量能改变人类命运的论断,认为西方文明先进与东方野蛮落后的反差,是知识的高低与科学的盛衰所造成的。康有为提倡科学的目的与培根不同,康氏是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培根提倡科学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宝贵的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而且 ,人类创造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每时每刻又在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无不打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烙印。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 ,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并反过来成为人们追求真理时的科学指导。科学精神就是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 ,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 ,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 ,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它有三个特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