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洋  王非  李国平 《统计与决策》2008,(11):103-105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我国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提高或降低的影响程度最大;技术进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强度;能源价格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实现"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必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源价格体系,鼓励节能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07年的实际数据,应用脉冲响应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理论与方法对我国能源强度和能源价格进行动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能源强度和能源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能源价格是影响能源强度的格兰杰因;变量之间的冲击响应分析结果支持了格兰杰检验,能源强度对于来自能源价格的脉冲响应作用衰减缓慢,存在6~7年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因素分解方法应用于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析,建立了能源强度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得到了因素分解结果,鉴于时间的累积作用,将各因素的贡献值分解到各个年度,并且对各产业比重变化和各产业能源效率变化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值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因素对降低我国能源强度未起到积极作用,我国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得益于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特别是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通过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找到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拐点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197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经验估计,发现曲线形状为N型,两个拐点分别在人均GDP为3 370.31元和4 070.06元处。对影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进行研究,利用迪式分解法进行短期分析,发现经济收入和能源消耗强度对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较大,而能源结构的影响很小;利用协整方程进行长期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和第二产业结构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都比较大,其中最大的是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传统理论模型进行了扩展,构建了一个包含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价格效应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影响能源强度的微观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4-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基础设施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途径以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流量会通过结构效应影响能源强度,而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则分别通过技术效应和价格效应影响能源强度,但是,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基础设施对能源强度的上述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优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同时将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尽量后延有利于提升能源效率,确保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量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及经济规模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以2005-2012年陕西省的相关数据为依据,用LMDI分解法对陕西省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陕西省的能源消费碳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能源强度的提高和能源结构变化对陕西省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抑制作用,且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明显,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相对微弱;经济规模的扩张是陕西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人口规模的扩大对陕西省碳足迹的增长也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湖北省偏重型的工业结构特征和能源消费量大的基本特点,引入了能源消费弹性和能源消费强度指标并计算了湖北省1992-2009年的指标数据。然后进一步对湖北省能源消费和工业结构重工业化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协整模型。最后对两者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湖北省能源消费弹性和能源消费强度都比较高。能源利用率较低,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湖北省重工业化程度增强是导致湖北省能源消费量上升的格兰杰因。  相似文献   

8.
路正南  冯阳  王健 《统计与决策》2017,(12):108-111
研究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对于揭示能源强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内生增长模型的构建,并基于面板数据对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的不断降低不能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率的提升,两者之间呈现广义上的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了能源强度对经济增长率的提升有度,保持最优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可有效抑制负面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选择人均GDP、能源强度、第二产业比重等三个影响因素变量,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中国碳强度与三个影响因素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再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能源强度对碳强度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从长期看,这三个因素对碳强度均产生正影响,其中能源强度对碳强度的影响最大;从动态影响来看,第二产业比重对碳强度影响最明显。因此,降低能源强度和第二产业比重能有效地减少碳强度,特别是调整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既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又能减少碳强度。  相似文献   

10.
电力能效影响因素的拉氏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应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对我国电力能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确定.通过1980~2006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总体电耗强度变化是产业结构和产业电耗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给出了电能对其他能源的替代作用、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三者共同影响产业电耗强度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日本的能源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石油。经过1973年和1979年二次大的石油危机,石油进口大国日本的节能技术得到极大提高。而近20多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一直在大幅度增加,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节省能源势在必行。本文利用根据生产法中日购买力平价方法,对中日在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并以日本能源消费的发展阶段为例,模拟若中国各产业采用了日本的节能技术之后将可达到的节能效果。中日能源消费结构比较1.有关分析研究的统计数据。在日本有3个研究机构根据投入产出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我国能源消费的过程中,通过对经济学理论和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得出了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城镇化率、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等四因素直接影响能源消费的结论。文章利用2003-2008年六年间国内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四个因素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有效地分析了不同要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同时,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我国2010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本文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强化我国在能源领域的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利用全国能源强度和变异系数分析了各省能源强度的变化对全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再分别利用变化率、变异系数和平均值等常用的统计指标分析了我国各省能源强度的变化状况:然后构造了一个新的统计指标能源强度区位熵,并根据其结果将我国各省划分为三大区域,提出了我国地区能源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三部门模型,分析了技术差距、人力资本结构对企业自主创新强度的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差距对企业自主创新强度起负向作用;人力资本禀赋与企业自主创新强度密切相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本禀赋中越偏向高级人力资本,越有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强度。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内地2005-201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差距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强度的重要因素,技术差距越大,企业自主创新强度越低;人力资本总量和人力资本结构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强度;技术差距、人力资本结构相比人力资本总量对企业自主创新强度作用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选取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能耗强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工业碳生产力等指标分析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低碳演进特征,并根据1985~2008年中国工业经济数据通过回归分析预测工业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从1985~2008年尽管能源消费量和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工业能耗强度呈下降趋势,工业碳生产能力提高,工业能耗强度的降低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贡献度较大,基于此提出了促进中国工业低碳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了资本利用效率,构建了内含能源使用效率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短期能源回弹效应分析模型,通过对短期能源回弹效应的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使用量的弹性大于产出对能源使用量的弹性是产生短期能源回弹效应的条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使用量的弹性将降低能源回弹效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将降低能源强度并由此降低能源回弹效应;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将提高产出对能源使用量的弹性提高并由此降低能源回弹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给出了1985年以来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基于29个省(市)1985-2004年的截面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之间的Paneldata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长期节能潜力的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爱军 《统计研究》2010,27(3):45-50
节能作为我国基本国策已经受到了空前的关注,然而在重化工业阶段节能工作任重道远。本文以分析我国中长期节能潜力为目的,建立了一个22部门动态CGE模型。首先本文对2002年货币单位和物理单位的能源平衡关系进行了核算;然后对粗放发展的4种情景和集约发展的3种情景下2002至2030年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本文分析了产业技术升级、提高能源效率和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对GDP、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等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到2030年我国经济结构依然偏重,只有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和物质循环利用率,才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19.
唐建荣  程静 《统计与决策》2016,(11):129-132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和能源约束在内的经济最优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和能源约束对内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单位,能源消耗增长率将会提高1-σ个单位;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和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对2004-2012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建伟  彭建霞  罗兰 《统计研究》2006,23(10):19-23
一、引言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ore CPI)是近二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一种价格指数,是经济界分析由货币因素影响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国际上计算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所包含的内容或范围存在着差异,主要有三种口径。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以下简称美国计算口径),其基本含义是扣除了食品和能源项目后计算的消费价格指数;第二种是以日本为代表(以下简称日本计算口径),其基本含义是扣除食品中的新鲜食品后计算的消费价格指数;第三种是欧盟,使用扣除食品和能源等项目的基础上再扣除烟酒项目后计算的消费价格指数。多数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