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峡两岸学者主要针对中国农村发展走向发表演讲"守土与离土"的选择,并从自身田野工作经验加以人类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2012,(7):1
以微小的声音,传递宏大的主题多多达人:会演开幕式晚会《盛世中华》体现民族"大团圆"主题。真棒!北京暖月:会演开幕式总导演、中央民族歌舞团副团长丁伟介绍说,此次开幕式是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中演员阵容最大的一次。晚会节目大部分是从民族地区选调,演员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7岁。"泥土芬芳"与"时尚炫目"相融合,是此次开幕式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2019年9月20日至22日,"中国心理学会音乐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重庆西南大学举行,西南大学领导安春元副书记、音乐心理会专委会主任蒋存梅教授、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郑茂平教授、中科院心理所杨玉芳教授,全国多所音乐院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音乐心理学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参与了此次盛会。其中杨玉芳教授、杜忆教授及多所学校的专家发表了专题演讲。此次会议为期两天,包括开幕式、主题发言和闭幕式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2019年9月20日至22日,"中国心理学会音乐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重庆西南大学举行,西南大学领导安春元副书记、音乐心理会专委会主任蒋存梅教授、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郑茂平教授、中科院心理所杨玉芳教授,全国多所音乐院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音乐心理学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参与了此次盛会。其中杨玉芳教授、杜忆教授及多所学校的专家发表了专题演讲。此次会议为期两天,包括开幕式、主题发言和闭幕式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2月13日至14日,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举办了"宗教与中国社会六十年:回顾与展望"圆桌会议,广邀港、台、内地学者,共同回顾几十年来的中国宗教学发展概况。首节主题"中国宗教与社会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主讲,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1 1月 2 2— 2 5日 ,以“西藏 :历史与人类学”为主题的中法藏学研讨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此次研讨会是法国驻华大使毛磊先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在 1 998年会晤时商定的 ,旨在加强中国和法国藏学家在学术领域的交流。经过双方多次磋商 ,最后确定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 1月在巴黎召开 ,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下属的“喜马拉雅环境、社会与文化研究组”具体承办。现将此次研讨会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会议简况此次藏学研讨会属于中、法之间双边的学术交流。与会的中方学者共 7人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郝时远研究员带队…  相似文献   

7.
西藏与内地沿海城市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西藏与内地沿海在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背景、人口流动和非农化4个方面的对比研究,提出由于西藏与内地沿海自然、人又环境不同,城市化起点各异,所以其城市化模式独特,应避免走内地分散式乡村城市化道路──以乡镇企业为主,农民"离土不离乡",村村办厂,"小城镇遍地开花"的资源浪费型城市化道路;西藏一开始就应采取更为宽松的户籍政策,鼓励农民"离土离乡",直接进城办厂,走一条以发挥聚集效益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5月19日上午,2012年"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老磨湾大氧吧广场隆重举行。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今年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由国家旅游局和湖南省政府共同举办,湖南省旅游局、张家界市政府共同承办。活动以"健康生活、欢乐旅游"为主题,向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民族类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舒彩前 《民族论坛》2012,(10):106-107
2010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在中国上海举行,其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命题的提出,就是国际博物馆界对博物馆的功能与意义研究的一次突破。那么中国的民族类博物馆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致力于社会和谐?本文试图从中国民族类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的作用及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民族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以《江村经济》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费先生在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方面所做的贡献。第一,《江村经济》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范本。第二,《江村经济》为中国农村社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漩涡中,"江村"成为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费先生通过对"江村"的研究,为当时的知识界提供了参与式研究方法。第三,与以往人类学界主要以无文字的社会为调查对象来撰写民族志不同,费先生通过对中国农村为背景的"江村"的田野调查,开创了人类学对有文字记录的社区研究的先河。认为费孝通先生一生当中出版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其中《江村经济》是费先生早期的代表作品,他以"江村"为田野调查点,为人类学界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真刚  柏友恒 《民族学刊》2022,13(3):12-19, 139
“三变”改革作为新时期农村变革自我与实现自我的实践逻辑,其以“资源”为中心、以“资金”为纽带、以“农民”为核心的“三变”改革实践秩序,对中国农村主体的认知结构与认知方式带来了深刻启示。本研究阐释了六盘水“三变”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秩序的互动意义,从农村的资本秩序审视现实社会发展秩序,从“三变”改革的实在逻辑探讨理论逻辑,从而厘清“三变”改革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互嵌意义场域。再者,围绕物质的意义空间与价值空间进行解读,基于物质存在与社会存在两者之间的惯性逻辑,以及社会主体的社会实践、物质追求、安全保障、交往交流需要等进行逻辑分析。最后,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秩序,着眼于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党性宗旨贯穿于社会实践全过程的思想。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角度思考社会具体实践的价值,实现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等的科学的统一,从而为“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相耦合提供路径思考参照。  相似文献   

12.
从"禅与茶道"、"禅与饮茶"、"禅与种茶、制茶"、"茶禅文化及其传播"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其主题是:禅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是相当深入且广泛的,"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农民群体的大量“离土”迁移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然而在乡土社会的具体情境中,农民的生计活动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本研究采用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农民的生计过程为载体,对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特征、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试图通过窥视社区中农民的生计社会,说明中国农民生计过程中行动特征和逻辑的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其学术成长之路。其学术研究从五个方面概括:一是都市人类学,包括乡村都市化、城市少数民族以及传统乡村研究主题在城市的延续;二是农民工研究,从发起农民工研究,到散工研究,从"二元社区"研究到"打工经济"研究等;三是乡村研究,以凤凰村为起点,研究了岭南、中部以及西部的乡村社会;四是族群研究,以澳门族群研究为起点,对中国族群认同与关系作研究;五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扎洛 《民族研究》2002,(1):102-10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喜马拉雅环境、社会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法藏学研讨会 ,按照双方协定 ,继 2 0 0 0年在法国巴黎首次举行之后 ,于 2 0 0 1年 10月 15日至 2 0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了第二届。这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藏族文化 :历史与现实”。会议开幕时 ,积极推动和资助此次研讨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法国驻华使馆的有关领导与官员出席了研讨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汝信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中法藏学界进行这种双边交流的发起过程 ,并对法国驻华大使馆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为第一届中法藏学研讨会顺…  相似文献   

16.
<正>按语:2012年5月13日至14日,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誉教授、吹田市立博物馆馆长中牧弘允先生应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在北大举办了三场演讲,主题分别是"日本人类学的邀请"(Invitation to Japanese Anthropology)、"国立民族学博物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月11日至14日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的"跨文明互动:区域研究的视野"学术研讨会在夏都西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并交流并研讨论文近60篇。本届学术会议议程分为三大版块:第一版块为主题发言;第二版块是专题发言与讨论;第三版块是学术考察。一、主题发言。本届会议邀请四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中国、区域、文明、互动"的命题做主题演讲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陈庆英研究员作了"西羌与青藏高原古代族群文明互动"为论题的首场发言,阐述了青藏高原古代先民的历史演变及族群互动,认为西夏学对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28~29日,广西民族大学与老挝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在老挝万象顺利召开。论坛以"民族整合与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老挝、越南、缅甸四国的50名学者出席论坛并积极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会议就各国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民族政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对各国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30年至今,一批中国国内画家以西藏风光与人物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西藏为主题的作品。这些西藏组画以艺术创新和清新的风格,深刻影响到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本论文通过对西藏艺术形象的"制造"、"生产"与"消费"过程的介绍和描述,阐释了西藏组画及其人物绘画产生的历史缘由,以及多元文化的表达和画家们对艺术美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论坛》2013,(7X):113-113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引导广大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为武陵山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中南民族大学决定开展"投身实践受教育、协办共铸中国梦"为主题的研究生服务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中南民族大学挂职武陵山区12名联络员为课题指导老师,针对武陵山片区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23个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