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它给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也遗留给我们一副沉重的封建精神枷锁。专制主义是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它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封建专制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个思想家头脑里固有的,而是随着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列宁曾经说过: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建立在农业生活方式和自然经济底统治上面;中国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的源泉,是他们之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束缚于土地;这种剥削的政治代表者是以皇帝为政体首脑的全体封建主和各个封建主。”列宁的这个论断,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封建制度最本质的特征,认清这个特征,才能真正了解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中西封建法制之差异,属于比较法学的范畴。对无论是在文化历史传统,还是在民族习惯、社会、国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的中西封建法制进行宏观比较研究,可以了解中外法制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从而更确切地把握中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所独具的特色。本文拟对中西封...  相似文献   

3.
封建地主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最高阶段,是工商地主阶级主宰一切的时代。这时,西欧工商地主阶级不仅把商业贸易和殖民掠夺扩展到全球,而且还把简单商品生产推向最高峰,从而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封建地主制是最完善的封建制形式,在发展封建经济,特别是在发展商品经济方面,比封建领主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在封建社会,土地是财富和生殖财富的主要形式,土地制度自然成为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土地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封建制形式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着。在封建地主制下,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为许多封建主所分享的现象已不存在,受到的限…  相似文献   

4.
饶燕文  钟俊 《社科纵横》2004,19(6):37-38
北朝是第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北朝法制建设成果颇丰 ,为隋唐以后封建社会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辽、西夏、金、元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通过对内地汉族传统法律制度的学习效仿 ,创建了自己的法制 ;又结合民族的特点和习惯 ,丰富了民族法制的内容。清朝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封建政权 ,它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封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试论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主与法制的重要地位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同中国当代法制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开创性地全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建设的一系列理...  相似文献   

6.
龚自珍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渡的时期,他的诗歌同样具有一种过渡的性质。然而,人们在论述其过渡地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承前的一面,而偏重于启后的一面。因此,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龚自珍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从而尽可能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价,仍然不无必要。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颇为复杂。它既有封建守旧的一面,也有民主革新的一面,二者基本上旗鼓相当。龚自珍是封建社会中的人物,又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不管他如何进步,其思想毕  相似文献   

7.
法定权利和义务是一个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从理论上看,它是法学的最基本范畴,是法的核心内容,是法本质的展开和法特征的显露,它象一条红线,贯穿于法学和法律规范之中。从实践方面看,法定权利和义务的产生、完善和发展,以及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即人们法定权利义务意识,是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法制实践的产物,又是推动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法制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国人民正在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加强法制,这就要求全民族树立起强烈的权利义务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但是,建国以来,我国法学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以阶…  相似文献   

8.
一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同我国现阶段改革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而且对于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挥法律在改革和建设中的保证作用,实行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时期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以此为标志,封建地主阶级融汇儒法,威德并用,确立了自己统治思想的基调。但是,一个阶级统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绝不能一纸圣谕便可裁定。在以后长达2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封建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消长斗争,使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以至衰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魏晋到盛唐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它介于秦汉和隋唐两次长期大统一之间,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发展得更为完备、更为精致的阶段。 任何统治思想重大的转折性变化,无不表现为在保…  相似文献   

10.
婚姻、家庭立法的类型前面我们讲过许多婚姻家庭关系方面的问题。保持一个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对人们愉快地生活和稳定社会秩序都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保持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呢?一靠法律,二靠道德。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古今中外的统治阶级都很重视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来稳定婚姻家庭秩序,从而维护他们的统治,同时也利用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德观念来达到这个目的。我国也是同样。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各个朝代的法律,例如汉律、唐律、宋律、明律、清律都包含有婚姻家庭的内容,而封建礼教又起着维护和巩固封建婚姻家庭秩序的重要作用。在我们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本质和过去大不相同了,但是从运用法和道德来维护和巩固婚姻家庭秩序这一点来说,和过去仍是一致的。在婚姻家庭问题上,道德规范比法律规范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1.
说免行钱     
免行钱是王安石新法之一,它是宋代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与封建统治阶级推行的城市经济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城市商品经营者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的反映,是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谋求改革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的思想的体现。因此,考察它的产生发展和  相似文献   

12.
法西斯主义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反动思想,是封建主义与资产阶级学说的大杂烩,是对共产主义思想和民主自由思想的极端反动。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在思想上继承天皇专制主义,利用国家政治权力控制舆论宣传工具,向国民灌输“高度国防国家”思想和天皇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民进行精神奴役。一  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明治维新后,在日本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封建专制的天皇主义。统治阶级以此来支配人们的精神生活。首先是用来武装军队。1878年和1882年,日本相继颁布了《军人训诫》和《军人敕谕》…  相似文献   

13.
海鹏 《社会》1988,(10)
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的经济文化环境形成的特定的情感生活方式。在几千年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统治下,主宰我国社会心理发展趋向的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社会的正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祖伟 《日本研究》2002,(1):80-85
清末修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解体 ,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末修律不同于中国封建历朝历代变法改革的最大特点 ,就是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 ,使得中国法律从体例到内容 ,从法律术语到法律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成为大陆法系的组成部分。日本法作为中国法律与大陆法系法律媒介 ,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历史是曲折发展的 ,似乎也呈戏剧性 ,但我们必须正视历史 ,因为她的背后依托着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早在公元七世纪 ,当中国的唐朝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达时期 ,成为世界强大帝国之时 ,日本则刚刚进入封建社会 (…  相似文献   

15.
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同腐朽的封建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在思想意识领域里的表现,就是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宗教神权的斗争。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近代自然法学说、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说等为理论依据,进一步论证了人民主权思想,猛烈地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暴,深刻地预言了古老的封建社会大厦必将在革命风暴中崩溃、覆灭,并提出一整套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政治学说。这些思想表明,他超越了同时代其他启蒙思想家的狭…  相似文献   

16.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国家的大问题。“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我国历史上朝代的更替、国祚的兴衰,无不与是否敢于和善于任用人才,形成较为一致的因果曲线。是重用人才,还是疏远人才,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封建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总是根据本阶级或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意志,选拔和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这种完全根据统治阶级利益选拔和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时也能同社会的需要一致,给社会带来一点益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却是同社会的需要相违拗,把人才扭曲成为歪才,成为社会的祸害。“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为了不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错误,研究一下我国封建社会的人才问题,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封建社会,唐朝的诉讼制度是比较完备的。其中尤以法官责任制度最为严密。本文作者对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并指出由于其阶级的局限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该制度未能在司法实践中真正贯彻,但总结这一制度的得失,对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仍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待历史传统文化不是盲目崇拜,更非厚古薄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贯态度和始终坚持的原则,亦即批判与继承并举,改造与发扬同步,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在发扬的过程中改造。他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这既是对全党提出的要求,也是他毕生一贯遵循的指导思想和一贯坚持的立场。在他看来,中国革命不能没有马列主义的指导,否則我们就难以从旧的历史轨迹中解放出来;但是马列主义必须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而“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然而,马列主义又决然不能与其相对立的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相结合,而只能  相似文献   

19.
农奴、佃农是东西方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者和最主要的阶级成分。农奴与封建领主的对立、佃农与地主阶级的对立,是东西方封建社会最主要的阶级对立;农奴与封建领主的土地结合、佃农与地主阶级的土地结合,反映了东西方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因此,深入探讨农奴、佃农的生活状况、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他们各自所处的特定的经济地位对东西方封建社会特征的形成、发展进程的影响是很有价值的。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①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表现出来的不同于西方封建社会的特…  相似文献   

20.
吉林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法律系教授张光博著《法论》一书,不久前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在讲授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总结,汲取广泛意见后撰写而成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讨和论述法的现象,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融汇贯通于法学领域之中。首先,坚持一定经济关系决定法律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搬动或推倒这块基石,就会偏斜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无论探讨它的本质、特征和作用,或者论述它本身形态的变化和发展过程,都不能偏离这条基本原理。《法论》从立论的根据到论据的展开,从阐明法的一般概念到具体对法的规范的剖析,从对法的静态分析到对法制的动态论述,都贯穿了这条原理。比较辩证地论述了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其所具有的能动作用。其次,认为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坚持法的阶级性。国家和法都是基于同一条件而产生,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对孪生现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法则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法学领域中,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同资产阶级任何流派的法学根本分歧之点。《法论》在前言中规定的写作原则明确指出,“应正确解决法与国家的关系”。这是它能够坚持法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