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访苏伊士城     
苏伊士城在红海最北端,是苏伊士运河的起点.站在苏伊士城南的陶菲格港,向北望去是烟波浩淼的红海,向南望去是穿过大、小苦河,直奔地中海而去的苏伊士运河.一艘艘过往的船只缓缓驶过,一群群海鸥,乘着海风,追逐着远去的轮船上下翻飞.对岸的西奈半岛,在阳光照耀下,像画家在蓝天与蓝色的运河之间,随意勾勒出的一抹金黄……  相似文献   

2.
苏伊士见闻     
位于红海北岸的苏伊士,一个多世纪以前,只不过是个小镇,1869年沟通红海与地中海的运河凿通,即以它命名,苏伊士于是成为一座世界名城。在当代,苏伊士城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进行过胜利的战斗,保卫了埃及的独立和主权,是埃及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城。  相似文献   

3.
苏伊士运河兴建于1859年,最后竣工于1869年,由法国支持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动用埃及数十万劳工修建而成。曾任法国总领事的莱塞普斯(1805~1894),1854年代表法国从埃及政府手中获得修建苏伊士运河的租让权,主持了运河的修建工程。苏伊士运河北起地中海边的塞得港,穿过提姆萨湖、大苦湖、小苦湖,  相似文献   

4.
埃及的艾哈迈德·哈姆迪隧道是世界上最大的隧道之一。它从苏伊士运河河底下通过,把尼罗河三角洲和西奈半岛连接起来。开凿这条隧道的设想,始于1975年6月。中东十月战争结束后,苏伊士运河重新获得开放。鉴于运河以东的西奈地  相似文献   

5.
埃及塞得港市北侧,苏伊士运河与海湾交汇处的防波堤上,有一座高约五米的台基,用法文大书菲迪南·勒塞普斯的名字。上边有一个威武的铜像,好象永远注视着过往的船只。不过,现在只剩下台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了。从台基上消失的勒塞普斯那个人,就是所谓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者。苏伊士地峡古代曾有过原始运河,但已成为历史陈迹。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少人构想在地峡开凿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缩小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距离。勒塞普斯集各种设想之大成,拟定了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苏伊士运河界于亚非两大洲之间,地处欧亚非交通要冲.它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进而使印度洋与大西洋相连,是连接三大洲的桥梁和举世闻名的海运捷径,其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非常重要。然而,苏伊士运河有着不寻常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正式开通至今已整整126周年,它为繁荣世界贸易,缩短东西南北交通距离,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埃及人民为全世界人民作出的极为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英勇斗争的历史见证,在开凿运河的10年间,埃及人民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约有12.5万人献出了生命。从1881年爆发爱国运动开始,围绕着苏伊士运河,埃及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36年埃荚条约签订后,英国一直将其军队集中在这条战略水道的周围。1956年,纳赛尔总统领导埃及人民,不畏强权,与帝国主义作了坚决的斗争,不仅成功地将苏伊士运河收为国有,而且挫败了英、法、以三国的侵略阴谋,择  相似文献   

8.
恢复通航的深远影响关闭八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在1973年10月战争胜利后,经过清理、疏浚,于1975年6月5日重新恢复通航. 世界政治界、经济界一致认为,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是1975年世界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运河关闭的八年(1967年6月5日-75年6月5日)内,由于绕道好望角,世界海运费用增加了75亿美元.那些很大程度上依靠运河进行贸易的国家,例如西欧、波斯湾、东非、南亚和东南亚等国的贸易市场深  相似文献   

9.
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历史性的决定为全世界所瞩目,西方更是惊恐.接着,发生了英法以三国武装侵略埃及,对埃及实行经济封锁.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埃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使当时的国际关系发生重要变化.苏伊士运河事件的前前后后交织着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各种因素.1955年至1960年,我担任埃及经济财政部长,亲身经历了这一艰难曲折又激动人心的全过程.事情的起因是从商谈高坝工程资金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红海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4):F0004-F0004
红海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开关狭长,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红海北端分叉成二小海湾,西为苏伊土湾,并通过贯穿苏伊士地峡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东为亚喀巴湾。  相似文献   

11.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不仅有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还有风光旖旎的尼罗河畔和地中海之滨等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景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埃及位于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旅客熙来攘往,为它发展旅游事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如今,埃及的旅游业和石油工业、侨汇、苏伊士运河的收入一起,被称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成为埃及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1984年,苏伊士运河的收入为9亿6千万美元,而埃及旅游业的收入竟达到10亿美元。难怪埃及促进旅游总署主任穆罕默德·纳西姆将旅游业比作是埃及的一座“金矿”。埃及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局面,同埃及政府近年来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埃及政府认为,埃及的  相似文献   

12.
割礼秘闻     
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是各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项风俗,本国人习以为常,但在另一国人的眼里,却是颇为新鲜的奇事。十几年前,我初访埃及,偶到伊斯梅利亚的苏伊士运河俱乐部游泳,只见河滩上几个小男孩围成一圈在嬉戏,不远  相似文献   

13.
翻开中东地图,红海北部被西奈半岛一分为二,在两端各有一个被誉为“红海之珠”的城市,一个是扼守苏伊士运河大门的苏伊士,另一个就是座落在亚喀巴湾尽头的亚喀巴。亚喀巴位于约旦哈希姆王国的最南端,是这个沙漠国家连接外部世界的唯一海上通道,也是全国进出口贸易的枢纽,有铁路和公路通向首都和内地。随着现代化交通事业的发展,它已迅速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口岸,不仅是本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同时还担负起了其他内陆国家的进出口业务。在直达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挂着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车  相似文献   

14.
埃及人好把美丽的事物称作新娘,扩而大之,城市也成了新娘。亚历山大市是地中海的新娘,伊斯梅利亚市是苏伊士运河的新娘。几度访问之后,使我感到伊斯梅利亚确有其独特之美,也有其值得骄傲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15.
自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埃及报纸第一次进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至今,该国的新闻业已有130余年的历史了。随着海湾与通向海外的航道开通以及该地区与大马士革、巴格达陆上交往的日益频繁,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印度、叙利亚、伊拉克等文化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报刊也纷纷进入阿联  相似文献   

16.
埃及经济深受地区局势的影响,其传统外汇支柱产业为旅游业、苏伊士运河收入及侨汇收入等,都对地区局势的风云变幻十分敏感.2004年7月,被誉为埃及"少壮派"和"改革派"代表人物的艾哈迈德·纳齐夫临危受命,接替年逾七旬的奥贝德出任总理.一大批年轻有为、锐意改革的官员随之也被充实到各级政府部门,为埃及的经济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埃及于1952年七·二三革命推翻法鲁克王朝,宣布成立了共和国.1959年从英法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没收外国在埃及的资产,1961年进一步国有化,对私人资本和外资实行限制政策,农村先后进行了三次土地改革,从此形成了政治和经济高度集中的体制.  相似文献   

18.
直布罗陀海峡位于在西班牙与摩洛哥之间。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半岛(5.8平方公里)与摩洛哥的休达自由港隔海相望,海峡长58公里,最窄处宽13公里,平均深度310米,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道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海——地中海,好似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不知道青藏公路的人恐怕不多了。它盘旋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1937公里长,被世人称为中国“苏伊士运河”。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很少有人知道是谁率领大军修筑了这条公路。世界屋脊,那是一块什么样的高地呢?气候高寒,  相似文献   

20.
埃及歌剧院     
歌剧对埃及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00多年前,即在苏伊士运河开通的1869年,埃及总督伊斯马仪帕夏就为埃及的第一座歌剧院的落成剪彩。当时,本应首先上演意大利作曲家加皮卢创作的《乡间哲人》,但是,由于欧洲战争的爆发,此剧一直拖到1891年才上演,而当时上演的,却是李斯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