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压轴"和"大轴"都是京剧术语。清末民初,北京戏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多开锣,到傍晚六点多结束,戏目有六七个甚至八九个。一般分为三段,前三出通常由新角儿或学生演,中间两三出比较好,后三出最受观众欢迎。这三段的末一出都叫"轴子"———前轴子、中轴子、大轴子。所以"轴子"就是最末演的戏目,倒数第二出便成了"压轴"。为什么有人把最好的演员所演的戏目称为"压轴"呢?这也和北京戏园的传统有关。唱功最好的戏往往排在倒数第二位,而  相似文献   

2.
正在最好的年纪找个钻石男嫁出去,从此踏入一劳永逸的婚姻,很多女孩心里都发酵着这个"灰姑娘"的梦。可是,高攀的角色你能演好吗……高攀之后往往要低姿态认识赵凯的时候,我是一名天天加班的小小工程预算员,发誓要在26岁之前找个钻石男把自己嫁出去。他是我们公司花天价请来的财务顾问,每个月只上四个半天班,却拿着6位数的兼职月薪。听人事部的大姐说,这个赵凯,居  相似文献   

3.
改变自己     
好多年前,陈道明对冯小刚说:“我就是一个戏子。”其实没错,陈道明是天生的一块演戏的料。他演《围城》里的方鸿渐,就是方鸿渐,任凭别人怎么演都不像,只是演。他演康熙说家常话也透着皇室风范,那些戏说的康熙便成了邻家的老大爷。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岁时什么都不会.回到城市来没有你的位置,从别人眼睛里看不到对你的那种信任。我不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也不是最有运气的演员,我踏踏实实在这个剧院,够我演的,名和利跟我没关系了。”  相似文献   

5.
明红 《老年人》2004,(6):24-25
62岁的魏明伦,也算是“出道修行,终成正果”了。论官衔,他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多顶帽子;论创作,他享有“鬼才”、“戏妖”、“怪杰”等种种声誉。他姓魏,“魏”的一半就是“鬼”,于是说话、做事、写文都透着些鬼气。就说“魏氏剧本”吧,鬼精灵似的,台上能演  相似文献   

6.
侯松 《现代交际》2005,(1):51-51
学校一年一度的戏剧比赛又要开始 了。小汤姆所在的班这次参赛的剧目是《白雪公主》。老师见小汤姆在前两次的比赛中表现很出色,决定让他演王子。听到这个消息,班上许多同学议论起来,"汤姆演配角还行,不知道演主角怎么样?"杰克不是老演主角的吗?况且他一直都演得不错。"就他那个头儿,演小矮人还差不多!"  相似文献   

7.
“煽情”这个词听多了,就以为它很神圣。那天找字典一查,不过如此嘛:“通过某种方式激发感情”。可再一琢磨,却发现绝非这么简单。方式何止千种,煽情也因此五颜六色了。端庄美丽的蒋雯丽就提供了一种色彩。《大宅门》导演郭宝昌选中蒋雯丽只有一个十分单纯的原因,由于她在《霸王别姬》中生动地刻画了妓女小豆子娘,郭导就相信她能演好风尘女子杨九红。郭导挺为蒋大姐着想,可蒋大姐并不领情:蒋大姐说不愿重复自己,所以辞演风尘女,演了白玉婷。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大程度体现在不“一条道走到黑”上,因此蒋大姐此举挺让我佩服。可…  相似文献   

8.
正《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三枪拍案惊奇》里的王五麻子、《生死桥》里的老巴、《北平无战事》里的谢培东、《新三国》里的司马懿……他被称为"黄金配角",但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无愧于"戏骨"二字。可就是这样一位实力派演员,在表演面前,也有些许无奈。他说:"我喜欢表演,可是表演不喜欢我。"他就是倪大红。这些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那个角色我倪大红也能演啊通常有关"你是怎么怎么当上演员"这类问题,我们听得最多的故事是:我陪朋友去的,结果他/  相似文献   

9.
正A成成有1.7米高,大咧咧伸出手,自我介绍说:"我是一个影帝。"我问:"你演什么?"他说":我以前演一个有钱又霸道的坏蛋。"他12岁,幼年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迟缓,家人给学校出钱,得以让他在私立学校的普通班就读。他上课时乱跑,抢别人的书,别人骂他"傻子",成成用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尊:"我是有钱人,等有一天我把你们都买下来,你们都得听我的。"妈妈去找老师,说:"你们得包容我们,我们是弱势群体。"老师也这么想,总是批评普通孩子。时间长了,成成心里没了任何权威,身高1.8米的男老师劝他,他也会对着吵,对着闹。妈妈说":我是他亲妈都容忍不了他。"  相似文献   

10.
感谢羞辱     
他是个毫不起眼的龙套演员,性格内向,身材瘦小单薄,相貌又不英俊。显而易见,对于他电影是一份毫无前途的职业,可他无比热爱表演,梦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运气好的时候,他演的小角色会有一句台词,每逢此时他就兴奋不已,视为锻炼演技的好机会。为了尽量多演些角色,他不得不放下自尊,低声下气,时常缠在人家屁股后头求神拜佛,好话说尽,即便如此,他的境况依然差劲至极,只能演一些死尸、路人甲之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蓬桑 《老年人》2004,(10):18-19
欧 阳 山 尊 是 北 京 人 民 艺 术 剧 院 的 著名导演,今年已经 90高龄了。他出身艺 术世家,父亲欧阳予 倩 是 我 国 话 剧 的 奠 欧 基人,也是著名的表 阳 演艺术家。受父亲的 山 尊 影响,欧阳山尊从小 和 夫 就喜爱戏剧,追求艺 人 徐 术上的创新和辉煌 静 “九·一八”事变后 媛 他 参 加 了 左 翼 演 戏 运动。抗战开 始后 加 入 上 海 救 亡 演 剧 一 队 , 翌 年 到 达 延 安,历任抗日军政大 学 总 校 文 工 团 副 团 长、战斗剧社 社长 1942年,他出席 延安 文艺座谈会,有幸聆听毛主席的亲切教诲,更加坚定…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养料     
李行 《现代交际》2005,(6):54-55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  相似文献   

13.
《安家》2009,(8)
东海岸·天际(大型现房实景社区)是大连顶级半山豪宅,他几乎拥有大连的一切.最繁华的CBD中心、最好的深海良港、最好的海域、最好山林、最好的海之韵公园,这些都被东海岸·天际所拥有.  相似文献   

14.
正70岁的王学圻依然活跃在影视一线,他不仅能演传道授业的前辈角色,连飞檐走壁吊威亚满天飞都不用替身。有人不禁要问,王学圻凭什么就是不老?做任何事只为好玩或许因为参演的多半是厚重题材的电影,王学圻给观众留下的是老成持重的印象。2010年的一天,王学圻应一家杂志社的邀请  相似文献   

15.
陈亦权 《职业》2012,(4):64
哈罗德·孔茨是美国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电气设备公司里担任总经理助理。一次,公司新招来一批业务员,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的能力非常一般,最好的一天也只推销出去两三件产品,有的甚至一件也推销不出去。总经理开会批评了他们,会上,有  相似文献   

16.
玫瑰伤痕     
第一次见到楚涛,是在1999年秋天深夜的徐州火车站。大卫开了他那辆半新的“城市猎人”,带我去那个离家150公里外的城市,接从广州当兵回来的楚涛。他的名字,我在认识大卫的当天就已听过,记得他说:“那是我最、最、最好的朋友。”用了三个最,亦是大卫口中最奢侈的修饰词。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由《乡村爱情》导演傅百良执导的30集电视剧《火红的日子》在山东枣庄投拍。拍摄时,导演打算安排男一号"刘文高"与女主角于月仙出演一场激情戏,可是,"刘文高"却找到导演表示:"怕太太心存芥蒂,我不想演这场戏,如果一定要演的话,最好找一个替身!"整个片场都被"刘文高"的举动逗乐了,导演也笑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句话我念了N多遍。——马少骅今年年初,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还在拍摄的时候,一次跟朋友去北京昌平的小汤山探班,初见马少骅心里不由得一愣:他能演邓小平吗?他长得哪像邓小平啊?剧组休息间隙,碰巧看到马少骅手里夹着一支烟,站在门外正和几个从四川过来的人聊天,印象里他好像是在请教四川话的尾音。他披着一件军大衣,操着地道的川音不疾不徐地  相似文献   

19.
杜立平 《老年人》2005,(12):26-27
年过古稀的黄枫,是著名演员黄宏的父亲。他也是曲艺界的名家,早年进入黑龙江省广播艺术团,后来被借调到中央广播电台说唱团,拜高元钧为师表演相声,曾经跟着侯宝林、马三立等大师们登台献艺。五行八作,自古以来父子相传,黄枫当然也希望子女继承他的事业。可是,三个儿子各有志向,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们三姐妹之间的游戏是演戏。我总是当仁不让地扮英雄;大姐长得好看,演女特色;二姐力气大,演坏人最好。一天,我们刚看完一部革命题材电影,一进家门,二姐披着毛巾被威风凛凛地站在床头,对我说:"说,你把人藏到哪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