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缓解员工的压力、提高企业的效益,许多企业希望效仿西方企业的做法,推行“员工援助计划(EAPS)”。但由于国外的员工援助计划的援助项目是产生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员工援助计划的基本原则,首先了解在现阶段中国企业员工希望通过员工援助计划获得哪些帮助。为此,我们在天津市的部分企业中做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2.
彭湃 《人才瞭望》2005,(10):84-85
很多企业都会讲“我们的员工是一个团队”,“我们要提倡团队精神”,“我们要以团队精神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要以团队精神发展我们共同的事业”,这些都没错,在咱们龙之媒,大家也是这么讲。  相似文献   

3.
“80”后员工管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指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群,是步入社会不久的新生代群体。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在1980至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现阶段这一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已经踏入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已成为所在企业的中坚力量,我们把其中受过教育的知识员工,称作“80后”员工。在中国,“80后”员工在企业员工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正在成为员工的主流,“80后”员工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他们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企业沿用管理60、70年代员工的方法来管理“80后”,已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才瞭望》2006,(4):97-97
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来聘请和留住“关键员工”。但是,过度关注“明星员工”可能会让我们低估和忽视那些非关键岗位上的普通员工,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陷阱。  相似文献   

5.
扈欣华 《人才瞭望》2005,(12):88-88
“工作态度是否端正”这是我们基层评价员工工作的标准之一.在给一个员工做评语时也常常有“工作态度端正.积极主动”等话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在我们现实的基层管理中是不是真的体会到了“态度”的内涵,我看未必,很多单位都只停留在口头上、字面含义上.没有深刻地去思考它,明确它,使用好它。也就是说,在很多基层单位,“态度”只是一句评语而已。那为什么我们还说,态度管理是基层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呢?  相似文献   

6.
对员工的管理,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对他们都是一视同仁”。这句话听起来似乎颇为公平、公正,实际上这句话根本既不公平,亦不公正,因为一个企业的员工数多者上万,少者几位,无论上万还是几位,他们彼此、相互之间并非“一个模子”制造出来,因而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7.
年关左右,是跳槽的“高峰时期”,优秀员工为着薪酬或者发展空间“择木而栖“之日,也是用人单位“苦闷“之时。一医药企业的老总刘某就为员工的跳槽问题“一筹莫展”,用他的话说就是“损失惨重”:一个优秀员工的离职不怕,问题是其他的员工也“蠢蠢欲动”旧员工离去,新员工接不上,一些客户面临着流失:有员工跳槽,公司议论纷纷,流言蜚语多,不少员工出工不出力,绩效大不如以前;随着员工的跳槽,  相似文献   

8.
摩托罗拉创始人高尔文的儿子、现任董事长小高尔文说:“摩托罗拉是一个家族企业,什么都能变,我们的信念不能改,就是对人保持不变的尊重。” 在摩托罗拉,连续工作10年的员工,未经公司董事长和总裁的事先批准,不得被列为临时裁员和永久解雇对象。 “肯定个人尊严”像一张大网,将摩托罗拉的员工管理纲举目张网罗其中。 “肯定个人尊严”成为摩托罗拉,一个13万员工的公司每个季度必须过的节日,企业从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是整体员工的思想现状、能力状况、问题所在,个人从里面获得的是扪心自问的机会,是表达意见的机会,是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9.
《人才瞭望》2005,(6):76-76
在培训这个领域,尽管有不少企业经常让员工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把培训当成一种福利提供给员工,让企业与员工在学习中共同进步与发展,但也有另外一些企业,因为某些员工在培训后选择了另谋高就,让企业“损失”惨重,因此将培训拒之门外。针对企业对培训这两种较为矛盾的观点,我们不能否认其中存有一定的道理。对于不敢为员工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的企业,经过笔者整理分析,部分企业对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鞠强 《人才瞭望》2003,(4):52-52
员工离职意味着企业在相应的环节存在令员工感到不满意的问题。离职员工总会有一个对企业不满的理由,很大的可能是来自企业本身,如常见的过于缺乏组织沟通、管理强硬、看不到发展前途等,有些可能是企业管理者所未意识到的。实际上,我们经常会碰到掩盖在地毯下的问题,往往很简单、也很容易发现,但我们疏忽或漠视了,或者只是想当然地认识,而在员工离职时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以深刻认识的机会。我们有必要在员工离职时,与员工进行一次深谈,了解员工离开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下定决心选择离开的,尤其是关注那些源自企业…  相似文献   

11.
木桶原理指的是: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分别象征着企业、部门、班组和员工个人最大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员工培训实质上就是通过培训来增大这一个“木桶”的容量。通过分析木桶原理与员工培训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木桶原理可以在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两大方面给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公司的创始人说过,必须永远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的需求。”罗克韦尔自动化集团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郝女士如是说,“而要做到这点,必须培训和教育员工怎样更好地关注客户。”  相似文献   

13.
一、“过劳死”与“校心员工”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北省委主委姚凯伦3月10日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中青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事例频频发生,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关注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田晶 《人才瞭望》2005,(6):82-83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不难理解,企业员工都是在满足自己生活的基本要求上才会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逐渐发展的。就拿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食物、衣物等基本生活需求来说,如果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保障不能够满足员工现有的这种基本需要或当其他企业提供更优厚的工资待遇时,员工自然会毅然离去。有的员工在企业感到工作不稳定,随时有被炒鱿鱼的危险,每每有同事被革职或降职就惶惶不安起来,为了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跳到人员变动相对较小的企业,这就是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表现。再来看社交需要,员工需要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才交流》2012,(2):48-49
怎样吸引员工和你一起“战斗”,我想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我们“相爱”。我们一起做我们自己爱做的事,所以挖不走。至于怎么去爱你的员工,我以前认为爱一个员工是给他我想给的。后来我琢磨清楚了,是用他最能接受的方法给他最想要的东西,这才叫爱。  相似文献   

16.
李琳 《人才瞭望》2007,(4):55-56
当“80后”员工走进职场成为员工队伍中的主流,即将成为社会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时,他们所面对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80后”员工的特点分析出发,讨论了“80后”员工所面临的主要压力,并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追求员工行为的职业化,首先应当想到:什么人是最可能被造就成“职业劳动者”的?如果我们雇用的员工都是职业化潜力最大的员工,职业化不就没有那么难了吗?从这个角度看,职业化的第一个关键是“职业地选才”。即:做好员工选拔、招聘工作,以“人事相宜”为目标优化职业资质。分析起来,这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搞清楚工作岗位的职业资质需求。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懂得建立职业资质模型的方法。第二,必须搞清楚求职者的职业资质供给。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准确测量、评价员工任职能力的技术。第三,必须做到工作岗位与任职者在职业资质方面的对应,这…  相似文献   

18.
蒋妮 《人才瞭望》2008,(1):74-75
高层认为:“钱没少花、精力没少投入,是中间管理层没做好”;中层管理人员则说:“不明白现在的员工到底想要什么”:而一线工人埋怨:“上面思路不明,瞎给我们吃药”。结果,用心良苦的培训换来大多数人的不满。  相似文献   

19.
员工的稳定,是检测一个企业在市场中地位轻重的主要标志:现代“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只有具备优势地位的企业才能够保证自己队伍的稳定。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比如:制订减员计划,减少冗员,提高效率,为其他员工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再比如:制订技能型人才引入规划和岗位职务培训指导计划,不仅要在市场上补充自己的新鲜血液,同时还要激励企业内部员工的敬业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和方法,使企业员工的总体装备适应于企业的发展。可是,员工离职率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特别是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吸引力和企业内部出现的排斥力共同作用,造成专业技术员工和普通员工短期内大量的离职,我们就必须要好好反省自己了,是不是在环境、制度、薪酬等方面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唐锐 《人才瞭望》2004,(6):48-48
所谓“最佳雇主”.普遍认为.这些“最佳雇主”都普遍重视人力资源的优化与管理,尊重员工并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在这些企业里,员工满意度很高并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