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人或得王,献诸子罕。子罕弗受。就五者日:‘以示五人,王人以为宝也,政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这段故事是说: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拿去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拿给玉区看了,玉匠认为这是宝贝,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道:“我把不贪当作空,你把王当作宝。如果把五给了我,咱俩岂不都失了宝?不上,各人留着各人的宝。”“我以不贪为宝”  相似文献   

2.
腐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不在于当事人品德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规定着人们行为方式的那一系列体制。所谓腐败,可以有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利用“公权”若是谋公利,是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3.
《孟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意思是交友要重德,把品德作为交友的基础和最高价值追求。势利的东西终究是靠不住的,唯有道德这块基石愈久弥坚。文章还举例说,孟献子是位有百辆马车的大夫,他有五位很好的朋友,彼此交往时心中都没有身份贵贱的概念,要是献子总自以为高贵,朋友也以为然,那他们就不可能成为朋友了。  相似文献   

4.
“两种人”     
兰姆写过一篇叫“两种人”的文章,开头很是奇崛:“人类,根据我自己归纳出来的最可靠的理论,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即:借人家东西的人和借给人家东西的人。”第一种人,兰姆称之为“大人物”,他们的特征是:“超越群伦,一望而  相似文献   

5.
<正>玉,在我们中国历来被视为美好品德的象征。当今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有两块美玉:一曰"严",二曰"实"。佩此两块美玉,我们养性修身、一路走去,去实现美好的梦想。——她来源于我们的根本。玉,生于石、长于山。今天的党员干部,大多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父辈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就是:或是黄牛一样在田野上耕耘,或是铁碾一样在车间运转,或是夜莺一样在灯光下忙碌。"实",在他们眼里就是滴滴汗水,要靠实实在在的劳动去创造财富;"严",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小学思想品德课,我觉得可以采取“引、听、说、评、做”五个步骤进行.一、引“引”,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学生的兴趣.比如:我上《与邻居和睦相处》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老师这儿也要贴对联,说着出示上联,“远水难救近火”,下联呢?  相似文献   

7.
《经理人》2001,(7)
张毅:我曾是“打卡族”中的一员,对打卡“有爱有憎”,不过我对打卡的“爱”还是多一点,所以我是主张打卡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打卡能约束“非理性人”。因为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一种契约式经济、制度化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人是被看作是非理性的,人的动机要受到怀疑,因此人在经济中的各种活动需要通过各式各样的规  相似文献   

8.
《经营管理者》2008,(2):97-97
"抛砖引玉",就是抛出砖头,引来玉石。这是一个比喻,砖可以泛指一切质次的、价值低的或量小的事物,相对来说,玉可以指一切质优的、价值高的或量大的事物。发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者文艺作品,引出别人高明、完美的意见或作品,常被称为抛砖引玉。当然也有狂傲之徒高谈阔论一番,待到他人发表意见或作品时,却充耳不闻,闭目不视,但他们还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学校学生品德水平“一再”滑降的严峻现实,使如何保持学生品德水平滑降到某一个“底线”后不再滑降,成为我们难以回避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学生品德水平的“底线”出发,实现“底线”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底线”教育的界定我们把品德“底线”规定为是保证受教育者品德健康发展的最低品德水准,道德情境中自觉恪守的无法再降的最低原则要求,也是危困情境中抵抗诱惑克制欲望无路再退的最后价值信念与道德防线。“底线”教育,则是从学生品德“底线”的实际出发,提升与巩固品德的最底水准及最后防线,阻止与防预品德“底线”的下滑与后退,以保障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教育之鼻祖,正因为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教育心想和基本教育方法开启了我国乃至世界教育之先河,孔子的许多精辟论述对现实的教育现象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我这里想重点论述的是从孔子的哲学思想看我们现在的“治校观”。在《论语》中有这样的一些论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意是:孔子说“国君用品德教化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使众多的星辰环绕  相似文献   

11.
“五美”与“四恶”,可以说是儒家施行仁政的重要原则,值得好好研究。子张曾经问过孔子,什么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呢?孔子的回答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这段话翻译出来,意思大概是:以百姓的利益为利益,不是施行了恩惠又不必耗费钱财吗?选择可以辛苦百姓的事让百姓去做,这样百姓虽然辛苦,也不会有怨言。希望施行仁政并且施行了仁政,又何必贪求别…  相似文献   

12.
人无信不立     
人无信不立———先贤的教诲无疑是金玉良言,在信息发达的今日尤其具有颠扑不破的真理性;另外还有一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得更直白更了当了。然而有些人并不相信信用可以安身立命,自以为脑瓜儿好使,能“忽悠”,可以翻云覆雨,无信也“立”。随手摘引几例公开报道佐证之———甲:山西省民政厅挪用救灾款2000多万元建办公楼、宿舍楼,既违规违法又失信失德,东窗事发后官员与大楼仍毫发无损地“立”着。似乎“信”与“立”并无关联。乙:据统计,到去年末我国汽车贷款中有900多亿元已无法收回,成为坏账。但奇怪的是,至今没听说哪位赖账者受到追…  相似文献   

13.
近来,知识分子的心理疲劳成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去年5月5日,一家主流媒体更是提出一个“精英症”的说法,认为精英群体因为生活压力过大而在整体上存在严重的心理疲劳问题。心理疲劳问题显然具有相对性,目前人们通常认为,知识分子群体比非知识分子群体更突显出心理疲劳问题;社会精英群体比非社会精英群体更具有严重的心理疲劳问题。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即使孔子这样的大知识分子,其大半辈子活得也不轻松。其实,不仅是社会精英与知识分子,我们中国人大…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的儿童有60%缺锌、缺钙、缺铁、缺硒……”据说这是中国营养学会经过多年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权威结论。一家专门为儿童生产补充微量元素的制药企业,抓住这个所谓权威结论,在全国各地的媒体上“狂轰滥炸”地做广告。后来尽管中国营养学会站出来声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权威结  相似文献   

15.
严彦 《领导文萃》2011,(19):119-122
假如没有互联网,你不能想象,有这样一天中国上亿人为了一件“偷偷摸摸”的事情而疯狂。2008年11月,游戏工作室“五分钟”制作出了“开心农场”。  相似文献   

16.
调皮、出风头、搞恶作剧、愚弄同学、刁难老师,学习态度不端正,时常违规违纪,几乎是小学阶段品德不良的学生的共性.他们时常让老师“头痛”,而我们又不能不去面对他们。他们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伤害他人,因而经常饱受批评、训斥甚至严厉的惩罚。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甚至“有敌意”,常常主观地认为教师的某些举动是针对他们,教师是有意为难他们,甚至“迫害”他们。在这种对抗的情况下,教师是无法作思想工作的,他们会曲解教师的善意,甚至恶化师生关系。要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进而矫正他们的不良品德,我们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说过,水有“五德”,“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浩大无尽”,利万物而不事张扬,真正的企业家总是让人想起古人赞颂水的品德。  相似文献   

18.
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既是学校教育对象,又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学生干部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仁”是做人的基础,孔子“仁”的思想中提出了“恭、宽、信、敏、惠”五种做人的品德修养。那么重视在学生干部中加强对这五条行为准则的理解与实践,对当代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及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观神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神”,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肖。“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这里谈及的“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一样,它发自于人的心性品质,集中体现在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即曾国藩所说“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相似文献   

20.
<正> 从1997年开始,什么样的商品禁止在市场上通行?国家将对市场实施什么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轻工总会行业管理部门作出了规定。 珠宝玉石有名可循 1997年4月开始执行的《珠宝玉石标准》规定:“珠宝玉石”、“宝石”均不能作为具体商品名称;产地不得参与定名,如不得采用“南非钻石”、“缅甸蓝宝石”等;禁止使用“半宝石”这一术语。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