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多学科视野中的科举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为重大,它的兴衰也与中国科举时代的政治、教育、文学、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科举学"可以成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视角。从科举政治、科举教育、科举文学、科举社会、科举文化等多学科视野观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科举制在传统社会的中心地位,及废科举的深远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科举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语境中,“主旋律”文艺通常是指以倡导主流价值观、发挥文艺的意识形态功能为目的的作品.在政治意识形态在传统意义上的启蒙和充当价值尺度的功能已呈弱化趋势的情况下,对于智识水平大为提高的当代人,传播意识形态的恰当途径应该是尊重社会已经多元发展的事实,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价值来重构美感.对于“主旋律”而言,让人们在审美感受中接受意识形态的无意识铭刻,乃至忽略其意识形态性而中性地探讨其文学类型特征,反倒可能是传播意识形态的最佳途径.而“主旋律”文艺获得情感认同的前提,不是依赖话语权的优势捏造美感,贴近主观臆想中的大众,而是提供可以被认同的情感,通过主体间性的协商伦理的践行,去争取社会成员的“同意”;从而扭转文艺与主流政治话语相疏离的局面,并通过与其他形态的文艺创作的共存与竞争,彰显文学身份,在总体性的意义上保持文化主导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瞿秋白的文学见解中,最为核心的是他关于文学性质的看法,他认为文学是由生产力状态和阶级关系决定的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由于如此,文学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之后要返回去影响社会生活,所以文学一定具有目的性和功利性,在阶级社会中,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有倾向性。在文学的各种功利关系、各种社会作用中,瞿秋白特别强调文学同政治的密切关系,政治影响文学,文学也影响政治;文学是宣传,是煽动,但并非一切煽动都是文艺,文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由于文学有目的性、功利性和阶级性,所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十分重视发挥文学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使之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武器。要能如此,必须实现文学方向的一次转变,即由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的文学转变为为劳动大众服务的文学。这便是文艺大众化问题。瞿秋白关于文艺大众化的一系列论述为毛泽东的文艺工农兵方向、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等思想奠定了基础。为了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瞿秋白文艺观中的基本精神永远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西晋文坛存在着多个作家群落,这些作家群落多是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或世族文人为核心,其成员依附于该类人物并围绕其进行文学活动.这样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为核心,集合了大量文坛精英而形成的作家群落在文学的传播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西晋短暂统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作为社会中强势群体的作家群落更有能力将他们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以文学或与文学相关的活动方式传播下来;更有能力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倾向、文学观念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旋律,进而影响到那个时代整体的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使得文艺大众化、通俗化成为时代主潮,群众成为最重要的角色进入到文学视野与此形成独特的对话关系。正是在这一时代语境中构成的“政治建设”的整体性探究,产生了由对个人力量的表述到集体概念的重视。“群众英雄”的政治认同成为了阐释历史中心事件的话语力量。通过英雄平民化的政治路径呈现了抗战文学叙事的双向交流动程,继而寻找开拓新英雄主义叙事空间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艺人民性的符号体系是文艺创作中的重要命题,但是在当前的话语体系中,这些以人民为核心的符号体系受到了时代发展与语境变迁的影响,导致在共时维度的文艺话语中存在着能指的耗尽、所指的冻结以及语境的固化三方面问题;在当前的文艺体系中,人民符号还面临着来自过去与未来的两种力量,使其面临着历时维度的困境;由于文艺人民性的缺失迷局,必然会影响文艺的艺术品质、社会功能及时代使命的发挥,希冀通过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几方面措施拯救文艺人民性的符号,促其在当前的文艺创作中绽放原初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著名理论家,萧楚女的文艺思想不仅体现了政治意识形态维度,而且显示了知识与伦理相统一的社会学维度。萧楚女反对脱离社会的文学;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艺术和文化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辨证法。他的文艺社会学思想有利于我们厘清文艺与政治、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曾经在很长时期,文学在我们的社会话语体系中一直拥有着相对显赫的话语权。然而在市场经济全面激荡的今天,文学却日益显示出“失语”的态势。文学享有尊宠社会话语地位的基本社会动因已然淡逝,淡出社会注意力中心成为它的一种必然归宿。以新闻、资讯、娱乐为内容主体的大众传媒文化,活力空前彰显,自有它内的社会机理。文学昔日的显赫社会话语权,让渡给大众传媒文化,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9.
十年维吾尔文学理论批评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强调文学的独特性、结束了文学依附于政治的局面;对文艺的审美本质、情感在文艺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他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而全面的探讨;强调了文学的以审美作用为中心的多种作用;首次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进行了研究;主张文学批评的标准应该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的完美统一;出版并发表了有关维吾尔诗歌创作的理论专著及部分理论文章。存在的问题有:论题和内容重复多,缺乏创新精神。在这10年中,理论批评总体上一直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现象,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三线建设中的文艺活动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存在着多重互动关系。在国际冷战背景下,战争意义上的“冷”与文艺实践上的“热”围绕着三线建设的全方位备战活动形成了有别于文革文艺的三线建设文艺热潮。在文学热中,三线建设文艺参与了三线单位社会中的社会治理,抒发了集体生活中三线人的政治情感,凝聚了三线精神,体现了重要的共产主义人文价值。三线建设文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备战,到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后的多元语境下通过主旋律叙事参与文化竞争并抵制文化霸权,再到新时代成为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军工文艺为起点的三线建设文艺见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强军和文化强国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民族复兴道路上赓续革命文艺战斗性和先锋性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冯雪峰是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政治家。他对文艺的本体构成和文艺社会作用的强调不同于关注文艺政治功能的文艺家,也不同于注重文艺政治效益的政治家。他的文艺思想直接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接受以及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实践,具有与众不同的现实性品格。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冯雪峰文艺思想形成过值得重视的理性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稳健风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学研究的现代转向,艺术活动被视为人类审美化(诗意)的生存方式,更加突出了它的美学意义,“混合于”美学中的艺术研究越来越具有独立发展的趋势,遂形成文艺美学学科。文艺美学虽然与艺术哲学有渊源关系,但它始终关注艺术的审美问题;作为美学与文艺学的交叉学科,它更侧重研究艺术的审美特性,揭示艺术审美活动的超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鲁迅尽管在文艺思想上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但细究起来,他们之间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毛泽东主要是从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文艺的性质和作用的,其中心思想是阶级论、人民性和工具论,相对而言却较为忽视文艺的独立性、审美价值和艺术规律;而鲁迅则是以文艺为本位,较多强调文艺独立于政治的特殊性以及尊重并服从文艺规律,侧重点在于文艺的思想性、规律性和审美价值。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学考察和认识角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勃兴并在整个文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大众文艺在中国的勃兴自有其特殊的原因,主要是:市民阶层的扩大,渴望表达本阶层的文化趣味,谋求本阶层的话语权利;文化空间的自由,政治意识形态在文艺领域隐性退场,对文艺的强制性约束力减弱;文学自身的变化,文学商品化在创作、出版、流通中凸现;大众传媒的发展,开掘和激发着作家潜在的市场价值并驱使他们改变书写策略,将目光投向大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制文学批评是法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文学的批评标准仍然要坚持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标准,而政治第一指的是法制的精神、思想、原则与道德,而不是口号。艺术标准要体现法制文学特有的完整性、规范性与实践性。科学的批评与评论才能更好地繁荣法制文学创作,推动法制和法的进程。对文学界的法制文学创作更要通过批评,以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冯雪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化的自觉探索者。其突出贡献是他努力构建的政治倾向与文艺创作相统一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个以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必须同中国民主革命的现实要求相结合为基本理念,以文艺与现实之关系为主要理论支点,以“人民力”和“主观力”的辩证统一与转换为创作力量源泉,以“文艺大众化”为努力方向,涉及到创作心理机制及典型形象的创造原则等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中国化了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其“鲁迅论”的批评实践得到了理论效力的检验,因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体系中的不少缺憾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反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艺人学论     
文艺人学是在文艺学和人学两个学科的知识背景下生成的文艺研究学科,是"文艺学和人学的融合".文艺人学有着独特的学科定位以及特殊的研究对象、范畴和研究方法.文艺人学的构设既有理论的合理性,也有逻辑的合法性;它的生成既是中国当代文艺实践的需要,也是文艺学建设的内在要求以及文艺学自身逻辑运动的必然结果.文艺人学的发展一方面需依托文艺学研究的现代成果,另一方面又需借助人学的理论视界,这决定了其在学科生成和理论生长中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品质.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变化着的文学、艺术则以独具的审美方式 ,积极地作用了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深化其艺术意蕴 ,提升其审美境界从而形成多元共生、悖立与互动的新文艺格局。可见 ,只有立足文艺变革实践 ,洞悉文艺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透过文学生存困窘的种种现象 ,窥探其发展的内在潜质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来文学创作保持了长期持续稳定的繁荣,这是“五四”以来所没有的。这当然与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党的文艺政策分不开。三十年文学的共同特征是文学思想导向中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不断强化;文学多向艺术探索中现实主义显示越来越强劲的活力;文学题材越来越广阔,真正实现了历史、现实、天上、地下无所不写;大部头作品涌现和宏大叙事的制作,势头越来越强劲。三十年文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文艺越来越多地从属于市场需求,从属于金钱的收买。并由此导致文学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乃至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审慎地处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辩证认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妥善推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的建立滥觞于延安文学时期。建国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唯一合法的文艺纲领,为了巩固文学的新规范,除了从政治文化上控制作家,把作家们纳入到体制内之外,还从文学选本上标示出文学创作的倾向。通过对作品不断经典化的过程,既对不符合新中国文学规范的某些现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否定.又对当代文学的创作进行了示范性引领。选本与经典在巩固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