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艺学所关注的不止是人与物质环境的关系,还要关注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建设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思考的重点要放在推动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要放在推动国民健康的生态观和有利于生存环境改善的消费观、人生观的建设上面。  相似文献   

2.
作为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表达了作者在此后的文学生涯中持续关注的主题——两性伦理问题。评论家们对劳伦斯的其他作品都进行过两性伦理的解读和诠释,但是到目前为止,还鲜有学者从两性伦理去解读过《儿子与情人》。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该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保罗对完美的两性关系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最终明白只有灵与肉的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爱情之巅。  相似文献   

3.
《儿子与情人》所刻画的男女之爱处于朦胧之爱阶段。主人公保罗的朦胧之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他自小对母亲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有时把她看作是自己的情人。当他长大并有了女朋友后,总是在恋母和恋人之间做痛苦的抉择;而他的初恋则在崇高的、神圣的精神之爱与充满激情、纯感官的肉欲要求之间摇摆——精神之恋与肉欲要求分离,肉体接触亦与精神要求分离,两者未能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运用了大量意象,来揭示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的主题。为了理解这部小说的精髓,领略劳伦斯运用意象表达思想的风采,本文对小说中以"鲜花为中心"、"夕阳为中心"以及"黑暗为中心"的三组整体意象进行了解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劳伦斯试图借保罗这一人物形象来探索和谐的两性关系,但最终以失望和迷惘告终。  相似文献   

5.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塑造的男主角保罗.莫莱尔与劳伦斯本人年轻时的经历颇为相似,因而被认为带有半自传体小说的色彩,又凭借其独特的情节内容、诗化优美的语言,不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受到了文学评论家们的垂青。小说文本中隐藏着大量与神话和仪式相关的内容和细节,本文试图从神话与仪式的角度,采用加拿大学者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结合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对文本进行新的论述,追述文本中隐藏的神话与仪式原型,为小说的角色和内容试提供新的解读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儿子与情人》中保罗·莫瑞尔俄狄浦斯情结分析的局限性,采用多重视角综合分析影响保罗成长的诸多因素,深入剖析造成保罗人格缺陷及人生悲剧的原因,从而挖掘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即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如何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诞生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格林童话》作为世界文化经典之一,已经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但从生态批评角度对这部经典进行解读的尝试尚不多见。尤其是在德语文学领域,就国内外而言,生态批评都可以称得上是研究《格林童话》的新视角。通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旨在激发当今社会的人们重新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被很多评论家所关注。有的从女权主义方面加以论述,有的以恋母情结为基石来阐述工业文明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更有一些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认为作者利用女性实现男性自我。如果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学说为纽带,以保罗与母亲、克莱拉和米立安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分析,可以看出保罗非但没有利用女性,反而是被其母亲与克莱拉所操纵,并最终毁于她们手中。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劳伦斯早期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的力作,近一个世纪以来,《儿子与情人》不仅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同时又一直是中外众多评论家、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将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视角对女性的变异进行剖析,以此来指出造成女性变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机械化大工业的发展及父权制男权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并非是一部宣泄性描写的低俗小说,在其丰富的蕴涵中,潜隐着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即小说表现了人与自身统一的精神生态观、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生态观、人与自然共存的自然生态观。无疑,小说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艺学所关注的不止是人与物质环境的关系 ,还要关注人与人的关系 ,特别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建设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 ,思考的重点要放在推动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 ,要放在推动国民健康的生态观和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消费观、人生观的建设上面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荒原》中自然生态危机的表现以及《荒原》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危机,随后通过对诗歌中各种代表性人物的分析,指出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才是更深层次的生态危机,最后提出解决精神生态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要找到宗教信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最终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出走与追寻的角度对劳伦斯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进行解读,认为作品中母子间非正常的亲情关系严重抑制了儿子的成长,使其自我主体意识在扭曲的母爱中不断丧失,随着年龄的增长主人公保罗深刻地认识到这种悲剧,不断挣脱母爱的牢笼,并走向弑母的道路,完成自我主体性的复活,从而离开"家"的束缚,实现完整性的自我。  相似文献   

15.
纵观国内外,从"两性关系""俄狄浦斯情结""女权主义"和"伦理道德"等视角对劳伦斯作品解读的文章和著述为数颇多,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关照还不多见。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可以得出如下启示:人类不但要注重自然生态,更要重视维护精神生态平衡。这一启示将唤起人们对人类未来审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指出这部小说体现出了一种生态意识,即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不仅带来了自然生态的失衡,更造成了社会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不但扭曲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而且使个人本身的精神高度异化。作品中流露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三者失去平衡的深刻忧虑及对三者达到平衡的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18.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小说家之一劳伦斯的代表作。本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论述了《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与劳伦斯本人的“潜意识”的关系;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的精神分析方法对该作品及劳伦斯本人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性生态问题的出现和加剧,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老人与海》这部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描写了老渔夫圣地亚哥生活态度以及他与大海和大自然的关系。本文以生态批评主义为指导思想对《老人与海》进行了分析,从而呼吁人们保护自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男女关系,可见当时女性主体意识已经苏醒,以保罗为代表的现代男性对于新女性迷恋而又恐惧的矛盾心理,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