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失业现象的生成,不能单纯地用人口过多、劳动力无限供给来解释,应该在劳动力的供给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的关联中来说明。只有当劳动力的数量超出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水平时,失业才成为不可避免。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的供给是一个定值,因此,失业率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凡是影响经济发展规模与水平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就业状况。所以,应该从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国家政策、劳动力供给等诸多因素中,剖析我国失业现象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凡要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都必须具备生产的物质要素与人的要素,并使二者按一定的质和量的要求组合起来。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只有在生产要素可以流动,企业又能自主选择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按照社会需要不断重新组合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比例,使社会生产朝着供求平衡的方向发展。所以,社会总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合理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一切经济关系都应以市场经济为准则,依据市场经济的机制进行运行。否则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不起来的。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是任何一个企业进行生产所需要的三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缺一企业的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不再由政府部门之间调拨和供给,完全由市场来获取。如果其中生产资料、资金都成为  相似文献   

4.
基于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理论可以证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并不是无限的。受制于家庭分工的约束,供给曲线呈特殊的阶梯形态:随着劳动供给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保留工资不断提高,且幅度不断扩大。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反应是非连续的:只有当工资上升到新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劳动供给才会增加;否则,工资上涨并不能带来供给增长。与这种特殊的供给形态相对应,工资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农业收入转向工业劳动需求。内蒙古、甘肃两省1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判断。当劳动需求扩张时,由于工资的微调不能带动供给的微调,劳动力市场将长期难以出清。这提醒我们,当前农民工工资上涨与用工短缺并存现象很可能源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枯竭,不能作为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任何社会生产必须具有的两个基本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劳动力属于人的因素,生产资料属于物的因素,这两个要素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科学技术也是要素内容之一,它是体现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上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标志着科学技术进步程度,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增强了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素质,又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提高的结果。生产要素所有权是指一定的社会小,生产要素归谁所…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性所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就必须首先建立生产要素市场,使生产要素能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发挥出最佳的整合效益。这样,在客观上就要求作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合理流动,并在客观上形成劳动力市场,也即劳务市场。随着我省城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的劳务市场也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了,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温州、绍兴、义乌以及杭州等地,几百  相似文献   

7.
农业与经济发展(笔谈)──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状况与行为特征李享章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判断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如何顺利完成,由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共同决定。农业劳动力的供给是指在农业稳定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相似文献   

8.
从农村家庭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基础,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个层面的五个自变量,对12个省份共2202户农村家庭的劳动力是否外出务工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家庭人力资本越足,家庭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越大;家庭土地类物质资本越足,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越小;有劳动力外出的不同家庭,虽受家庭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作用并非一样,人力资本是关键.在土地不具再生性的前提下,农业发展首先要保障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但要相应控制家庭人口规模,因为农业劳动力与家庭人口规模之间并非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 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劳动力与其它生产要素一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时刻流动的。但导致劳动力产业分布及空间区位的流动,却有着特定的发生原因和特定的实现方式。 (1)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劳动  相似文献   

10.
在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今天,劳动力商品问题又形成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产生的必然性、劳动力商品化同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关系以及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实质与发展方向等问题,谈谈我们不成熟的看法。 一、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买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要求 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生产社会化,一方面决定了劳动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需要交换。另一方面,决定了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必须通过一定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和组合。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一般社会前提。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物质利益关系,则是物质产品和劳动力采取商品买卖形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引 《天府新论》2004,(Z1):45-46
数据分析表明,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呈增长态势,但社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乏力,甚至有下降趋势.为了解决四川省农村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计划生育控制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新型劳动关系与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的途径崔光琳温之钦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劳动制度改革,按照市场规律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是我市劳动工作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属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劳动力必须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以逐步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一、必须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马克思曾经论述过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使劳动力商品成为~个与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相联系的敏感的概念。一提…  相似文献   

14.
(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前提Ⅰ劳动力所有制形式是由劳动者“生产能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主体对客观存在着的劳动力的关系;进一步说,是在生产过程中作为主观生产要素的劳动力是否归其本体(个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现在有四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蒋学模同志认为只有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的情况下,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了,因而也就不发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这里我提出第五种观点:(1)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历史上也不存在;(2)对于劳动力来说,只存在它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即劳动者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方式和为谁的利益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问题;(3)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决定着生产诸要素能否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实现最佳配置。在目前情况下我省如何结合实际,认真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伴随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迅速形成与发展,青海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及其所起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用工制度,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开始转换。经过20年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前10年安徽省劳动力供求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前10年,安徽省劳动力市场将呈现一种不均衡的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总量剩余与个别产业劳动力供给不足。造成安徽省劳动力不均衡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供给规模过大与劳动力需求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8.
分配是与生产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在分配理论上的不同认识源于价值理论上的分歧 ;按劳分配不过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虚幻形式 ,它们都是生产者价值理论在分配上的体现 ;同生产者价值理论忽视产品的实现相一致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忽视了市场对企业的分配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 ;市场分配论是发达市场经济下通行的分配原则 ,它与供求价格论相一致 ;分配理论的变化是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特点在不同时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需求层面勾勒收入差距对教育需求分层的影响,通过构建"收入差距扩大--商品需求多样化和商品需求分层--生产要素需求分层--生产要素价格差距扩大--收入差距扩大"的研究逻辑框架,揭示收入差距扩大本身可能通过对商品需求和生产要素需求的影响,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自我加强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宏观数据证实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时消费需求多样化和商品分层的影响,发现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深确实导致商品消费数量差距的扩大和商品消费价格差距的扩大;并且实证性地检验了在商品多样化和分层的背景下,生产要素呈现出与之对应的分层现象,即表现为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收入报酬和教育回报率的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只有在市场完善和均衡的条件下,二者才能够实现分配关系和谐.在市场不完善和非均衡的条件下,政府有效作为才能促进分配关系的和谐.分配关系和谐能够充分发挥分配的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